-
公开(公告)号:CN113791174A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2110775597.7
申请日:2021-07-09
Applicant: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隧道底部注浆顶升模型试验装置以及试验方法,模型试验装置包括:模型隧道、模型用土、模型试验箱、补偿注浆装置、隧道变形监测装置,注浆出口位于模型隧道下方。试验通过补偿注浆装置中的空气压缩机向模型用土中的气囊压入高压气体,使土中隧道发生变形,以测试注浆顶升过程中隧道的变形及受力。本模型试验装置相比于其他研究方法具有省时省力,对研究参考价值高的优势;在试验数据收集方面,使用布里渊光纤传感技术,具有高精度、全分布的特点,试验结果可信度高;采用本套相似模型装置进行研究,可为工程实际操作中提供良好的咨询与建议,对相关理论研究验证和制定相关标准等方面提供一定参考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7630707A
公开(公告)日:2018-01-26
申请号:CN201711012137.9
申请日:2017-10-26
Applicant: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单拱暗挖车站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单拱暗挖车站断面布置结构及其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二次衬砌的两侧且位于所述站台板的上方设置有支撑牛腿,所述支撑牛腿上搁置有夹层板,所述夹层板的中部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底部支撑在所述站厅板上,所述夹层板将所述站台层的上方分隔出上夹层。本发明的优点是:有效整合,提高整本使用效果;集约布局,更环保更节能;不影响暗挖车站主体拱形结构受力特征,保证暗挖车站主体受力稳定;技术可拓展性强,可以用于其他轨道交通车站及地下建筑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107034882A
公开(公告)日:2017-08-11
申请号:CN201710440438.5
申请日:2017-06-13
Applicant: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5/76 , E02D17/04 , E02D17/2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基坑和边坡支护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张拉伞状锚固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体系至少包括张拉伞状锚固端及锚索,所述张拉伞状锚固端至少包括钢管、导向板、可移动法兰盘、锚定板和两块限位板,其中所述导向板和所述可移动法兰盘套装在所述钢管的外围并可在所述钢管上滑动,所述锚索通过所述锚索孔与所述导向板和所述可移动法兰盘相连接固定,所述锚索的张拉可使所述可移动法兰盘沿所述钢管滑动并带动所述锚定板沿所述导向板外缘呈伞状向外围扩张。本发明的优点是:能与深部稳定土体形成整体,通过锚定板与稳定土层之间的作用提供较大的抗拔力,可显著提高基坑和边坡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643016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669633.1
申请日:2024-11-20
Applicant: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 深圳大学 , 深圳市交通公用设施建设中心 , 中铁南方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曾毅 , 付艳斌 , 陈湘生 , 王新华 , 肖惠 , 胡瑜 , 熊旺 , 王坚 , 王江波 , 叶忠 , 余征毅 , 张小龙 , 郭明耀 , 张炜 , 王翔宇 , 张宇娜 , 戴文 , 高越 , 何镇远 , 黎小平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应变监测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应变监测系统用于监测被测管道的应变,包括监测通道、光纤和监测件,监测通道设于被测管道的内壁和被测管道的外壁之间,部分光纤设于监测通道内,且光纤沿监测通道延伸,监测通道内还设有填充体,填充体充填于光纤和监测通道内壁之间,填充体适于将被测管道的应变传递至光纤;监测件与光纤相连以监测光纤沿其长度方向各位置的应变。本申请提供的应变监测系统具有对被测管道的应变测量精度较高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544874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185851.9
申请日:2022-09-27
Applicant: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 汕头大学
IPC: G06F30/27 , G06N3/04 , G06N3/08 , G06F119/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盾构滚刀磨损量实时监测系统、方法、终端及介质,包括:参数获取模块,获取盾构施工过程中滚刀磨损参数,形成滚刀磨损参数集;标准建立模块,基于滚刀的累计磨损量、该磨损量对应的滚刀实际工作时间以及该滚刀刀圈直径,建立滚刀寿命评价标准;模型构建模块,构建预测滚刀磨损量的CNN‑RNN预测模型;训练预测模块,将滚刀磨损参数集和滚刀寿命评价标准代入CNN‑RNN预测模型,对CNN‑RNN预测模型进行迭代训练,训练完成后得到最终预测模型,采用该最终预测模型得到滚刀磨损量预测值;监测模块,根据预测模块的滚刀磨损量预测值对盾构滚刀磨损量实时监测。本发明提高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065032B
公开(公告)日:2017-10-17
申请号:CN201510453188.X
申请日:2015-07-29
Applicant: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公路隧道、铁路隧道围岩支护领域,尤其是适用于陡倾层状岩体的大断面隧道支护体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开挖所述顺倾斜层导洞和所述上部中导洞时,施作临时支撑和所述顺倾斜层导洞、所述上部中导洞的位置处的第一、第二层衬砌;开挖所述逆倾斜层导洞和所述下部导洞时,施作所述临时支撑和所述逆倾斜层导洞和所述下部导洞位置处的第一层衬砌。本发明的优点是:针对陡倾层状岩体隧道开挖破坏特征,重点加固顶部和拱部支护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能有效地加固隧道顶部和层面出露处围岩的强度和变形特性,控制这两个薄弱位置围岩的变形和失稳,保证拱部或者层面出露处岩体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210597361U
公开(公告)日:2020-05-22
申请号:CN201920859189.8
申请日:2019-06-10
Applicant: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车站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剪刀型扶梯及垂直电梯与站厅底板的连接结构,沿纵框梁的高度方向贯穿有垂直电梯,垂直电梯的底面延伸至站台底面,顶面延伸出站厅底板的顶面,垂直电梯的转角处设有角柱,角柱支撑在纵框梁下,站厅底板架设在纵框梁上从而形成传力结构,沿横框梁方向在垂直电梯的侧面紧贴有剪刀型扶梯,剪刀型扶梯的底面延伸至站台底面,顶面延伸出站厅底板的顶面。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不仅能满足瞬时疏散乘客的需求还能令剪刀型扶梯及垂直电梯边距侧站台宽度符合规范要求,同时确保扶梯孔洞及垂直电梯孔洞处的受力性能满足要求;角柱既能支撑垂直电梯轿厢还能分担纵框梁的变截面处所受荷载。(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5315009U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620033316.5
申请日:2016-01-14
Applicant: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IPC: E21D11/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隧道、铁路隧道隧道围岩支护领域,尤其是适用于大变形隧道初支的可缩性传力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上、下部定位板以及设置两者之间的至少一个压缩变形件,所述压缩变形件的一端与所述下部定位板连接固定,所述上部定位板的位移使所述压缩变形件在所述上、下部定位板之间压缩变形。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该装置自身的压缩变形可以适量地卸除衬砌内部可能形成的过大的形变应力,及时对隧道围岩提供一定程度的支撑力,使得初支不会因为承受较大的形变应力而破坏,有效地保护隧道初支,防止隧道初支破坏、隧道失稳,降低隧道开挖施工的风险和费用,为大变形隧道安全、经济的施工提供有力的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206829130U
公开(公告)日:2018-01-02
申请号:CN201720679059.7
申请日:2017-06-13
Applicant: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IPC: E02D5/7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基坑和边坡支护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张拉伞状锚固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端至少包括钢管、导向板、可移动法兰盘、锚定板和两块限位板,其中所述导向板和所述可移动法兰盘套装在所述钢管的外围并可在所述钢管上滑动,所述锚定板呈倾斜向外状布置,其一端与所述可移动法兰盘铰接,其板体与所述导向板焊接固定,两块所述限位板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钢管的外围且分别用于对所述导向板和所述可移动法兰盘进行限位;在所述导向板和所述可移动法兰盘上分别开设有锚索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能与深部稳定土体形成整体,通过锚定板与稳定土层之间的作用提供较大的抗拔力,可显著提高基坑和边坡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205349352U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620033312.7
申请日:2016-01-14
Applicant: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IPC: E21D11/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隧道、铁路隧道隧道围岩支护领域,尤其是适用于大变形隧道的初支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初支上均匀开设有若干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分别安装有传力装置,所述传力装置分别与所述隧道初支连接固定,所述传力装置中设置有至少一个传力元件,所述传力元件可压缩变形产生变形应力并通过传力装置传递至所述隧道初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可以适量地卸除衬砌内部可能形成的过大的形变应力,避免了当前软岩大变形隧道中普遍存在的初衬钢架扭曲、喷射或浇筑混凝土开裂、剥落、侵限等危险事故,保证大变形隧道的稳定及安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