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894606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210562800.7
申请日:2022-05-23
Applicant: 湖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土工合成材料蠕变性能的测试装置,其包括:壳体、测试箱、竖向加载装置、水平加载装置、夹具和控制系统;测试箱包括一对可调节侧壁,可调节侧壁上设有高度可调节的测试口;水平加载装置通过支撑架安装于所述试验台上,水平加载装置与支撑架之间设有高度调节机构,高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水平加载装置的高度,使水平加载装置与所述测试口的高度保持一致。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土工合成材料蠕变性能的测试装置的测试方法,该方法通过调节测试口及水平加载装置的位置,实现对于不同土壤深度条件下土工合成材料蠕变性能的模拟测试,进而获取更加精确可靠的蠕变性能数据,对加筋土的结构安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1691452B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1910194896.4
申请日:2019-03-14
Applicant: 湖北工业大学
IPC: E02D29/045 , F25B3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基于建筑地下结构的地源热泵一体化技术及其施工方法,本发明由建筑地下结构、地源热泵体系组成,地下结构位于地源热泵体系的上方,地源热泵体系由换热井、水平沟、控制机房组成,换热井内的双U型换热管通过水平管与控制机房连接,通过管道内的循环水收集利用地热能源,多个换热井可采用并联或串联布置共同工作。本发明提出的施工方法包括:施工准备、换热井钻孔、换热管下放、换热井回填、水平沟施工、地下结构底板施工、控制机房施工、地下结构继续施工。本发明基于建筑地下结构开展建设,不用占用额外的土地,施工不影响工程项目总工期,适用于多种场地条件和地热条件,是一种更加绿色环保的地热利用技术。
-
公开(公告)号:CN111691415B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1910194891.1
申请日:2019-03-14
Applicant: 湖北工业大学
IPC: E02D5/7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股玻璃纤维预应力锚杆及其施工方法。锚杆结构由玻璃纤维杆体、定位支架、导向帽、固定楔、钢垫板、锚具、锁紧螺母、锚杆外护套组成。多股玻璃纤维杆体共同安装于一根锚杆结构中,形成主要传力构件,其前端由固定楔压紧固定在导向帽上;锚杆外护套包裹保护锚杆自由段,多个定位支架支撑锚杆锚固段;锚杆张拉后,采用锁紧螺母、锚具和钢垫板牢固固定在锚桩上。本发明的施工方法主要步骤包括:锚孔定位、锚孔钻制、锚孔清理、锚杆安装、锚孔注浆、张拉封锚。本发明采用多股玻璃纤维杆体组合形成锚杆结构,具有易挖除、抗变形能力高、锚固性能好、强度高、重量轻、安全性好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边坡工程和基坑工程中。
-
公开(公告)号:CN116000945B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211552526.1
申请日:2022-12-05
Applicant: 湖北工业大学
IPC: B25J11/00 , B25J9/16 , E01D22/00 , G06V10/764 , G06V10/774 , G06V10/82 , G06F18/2135 , G06F18/214 , G06F18/2415 , G06F18/2431 , G06F18/25 , G06N3/045 , G06N3/0464 , G06N3/08 , G06N20/20 , G06N7/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缆索除冰机器人的智能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基于改进UNet神经网络的覆冰形态预测模型、贝叶斯分类模型、GBDT分类模型。其中UNet网络模型改进方式为:加入批量标准化BN、优化卷积层、加入残差模块和注意力模块,对改进后的UNet网络模型进行训练,进而可根据原图得到覆冰形态预测图。将覆冰形态预测图进行PCA降维后输入到朴素贝叶斯分类模型进行训练,实现对结冰类别的预测。最后建立GBDT分类模型,采集结冰类别以及气象数据的特征数据信息进行数据建模后再做降维处理,将处理好后的数据信息输入到GBDT模型进行训练,可以对机器人的除冰参数以及运动学参数进行预测。将三种模型结合可以实现根据图像以及气象来控制机器人的行走以及除冰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7758801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791466.3
申请日:2023-12-25
Applicant: 湖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岩石工程监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边坡工程岩石监测装置,包括监测设备本体,所述监测设备本体包括支撑板、支架、固定组件、固定管、封帽和监测器,所述支撑板上均匀固定安装有三个支架,所述支架顶端安装有所述监测器,所述支撑板内侧安装有所述固定管,所述固定管底端左侧开设有监测孔,所述固定管上安装有所述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管顶端螺纹安装有所述封帽,所述固定管上安装有辅助所述固定管加固的加固机构,所述固定管内侧对应该监测孔的位置处安装有用于进行辅助检测的振动检测机构,通过设置的振动检测机构,方便对边坡的振动进行检测,更加伸入的检测可以大大的减少振动检测的误差,提高检测的精准性,方便固定。
-
公开(公告)号:CN108166486B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1810119817.9
申请日:2018-02-06
Applicant: 湖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建筑桩基和能源开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可提高浅层地热清洁能源利用率的深层埋管式预制型能源管桩及其施工工艺,该深层埋管式预制型能源管桩包括预制型能源管桩、深层钻孔换热井、换热管以及回填料;预制型能源管桩以及深层钻孔换热井自上而下同轴设置;预制型能源管桩内部以及深层钻孔换热井内部沿预制型能源管桩的轴向均设置有垂直钻孔;换热管整体呈U型;换热管从预制型能源管桩的顶部伸向深层钻孔换热井底部;回填料填充在换热管与垂直钻孔之间。本发明结构合理,施工工艺简洁,能够节约钻孔费用且不影响预制桩施工,是一种高效、环保的新型能源预制桩形式。
-
公开(公告)号:CN114657899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210184301.9
申请日:2022-02-23
Applicant: 湖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缆索除冰机器人,包括运动模块总成、设置在所述运动模块总成上的除冰模块总成,以及用于控制除冰机器人正常工作的控制模块;所述运动模块总成包括前置抱缆组件、后置抱缆组件以及将所述前置抱缆组件和所述后置抱缆组件相连的伸缩组件;通过交替控制上述两个抱缆组件抱紧和松开缆索,并同步控制所述伸缩组件进行伸缩来实现在斜拉桥缆索上的爬升运动;所述除冰模块总成包括设置在所述前结构框架前端用于承担主要除冰任务的主除冰装置和设置在所述后结构框架上用于清理残余冰屑的副除冰装置。本发明采用超声振动、热力融冰以及机械扫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除冰,除冰效果好,采用蠕动爬行的运动方式,越障能力强,而且不容易打滑。
-
公开(公告)号:CN114348895B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111549934.7
申请日:2021-12-17
Applicant: 湖北工业大学
IPC: B66F3/24 , F15B21/02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预应力钢束试验的智能千斤顶装置,包括张拉千斤顶、PLC控制器和液压油系统,本发明将智能张拉顶装置安装在主动端的预应力钢筋束上,将压力传感器安装在被动端的预应力钢筋束上,通过PLC控制器控制张拉千斤顶的张拉力、读取张拉千斤顶的张拉行程以及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大小,分级张拉智能算法根据各级张拉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对钢束摩阻系数和偏差系数拟合,并对张拉伸长量及张拉力进行算法预测及动态修正,最终应用到双端实际张拉修正。本发明无需人工控制张力大小,无需单独进行摩阻实验,设定好参数后,即可自动进行分级张拉,并进行钢束摩阻系数和偏差系数求解预测,用于最终张拉。
-
公开(公告)号:CN117198143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122961.5
申请日:2023-08-30
Applicant: 湖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多维度的边坡试验模型装置及试验方法,装置包括模型试验箱、活动底板、活动背板、抗滑装置、加载反力装置、监测装置和降雨模拟装置,活动底板和活动背板分别安装于模型试验箱内底部和背部与两个侧板一起构成形成模型边坡的填土空间,试验时,将活动底板、活动背板均旋转至所需角度,安装好抗滑装置,形成填土空间;在填土空间内装填,形成模型边坡,根据实验类型需要,在装填时埋入桩基和监测装置;在模型试验箱上安装好加载反力装置;开启监测装置和加载反力装置,进行多功能多维度的边坡试验;本发明能够进行拼接简易,操作简单,且可以重复使用,完成多组不同类型的实验。
-
公开(公告)号:CN117181199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050819.4
申请日:2023-08-18
Applicant: 湖北工业大学
IPC: B01J20/26 , B01J20/28 , B01J20/30 , C02F1/28 , C02F101/20 , C02F10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零价铁/铜双金属复合凝胶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固体吸附剂组合物技术领域。本发明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零价铁粉与氯化铜水溶液混合,经置换反应,得到Fe‑Cu双金属材料;(2)所述Fe‑Cu双金属材料与海藻酸钠水溶液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溶液;(3)将所述混合溶解滴加至氯化钙水溶液,经交联反应,得到零价铁/铜双金属复合凝胶颗粒。该方法工艺简捷、反应条件温和。本发明还提供了采用该方法制备的零价铁/铜双金属复合凝胶颗粒,其稳定性高、存储时间长,凝胶颗粒中零价铁表面的活性位点丰富,分散性好,对重金属离子有良好的吸附及去除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