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橡胶球铰型减震装置
    20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5106209U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120963353.7

    申请日:2021-05-07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橡胶球铰型减震装置,包括减震榫和传力筒,所述减震榫包括榫身、橡胶层和外套筒,所述榫身的一端设有球头,所述外套筒套设于所述球头上且两者之间设有橡胶层,所述橡胶层与外套筒以及球头均为固定连接,所述传力筒活动套设于所述外套筒上。本实用新型的减震装置通过球头、橡胶层和外套筒三者构成球铰结构,通过橡胶层形变实现外套筒与球头之间相对转动,橡胶层能实现任意转动方向上的抗力。传力筒套设于外套筒上,能允许一定程度由温度和徐变带来的主梁变形,满足桥梁正常使用状态下的位移需求。榫身和橡胶层一同发挥减震耗能能力,在拥有更高耗能能力的同时又避免给桥墩造成过大的内力,能够拥有良好的减震效果。

    一种新型冷成型钢复合剪力墙

    公开(公告)号:CN212376081U

    公开(公告)日:2021-01-19

    申请号:CN202020907468.X

    申请日:2020-05-26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冷成型钢复合剪力墙,包括冷成型钢结构架和通过自攻螺钉固定于其外侧的墙板,墙板在自攻螺钉连接处通过界面结构胶贴附纤维材料的贴覆片作为增韧结构;墙板端部、角部及墙板上洞口处贴覆片的贴附密度加大。贴覆片具有高强度、高弹模、高韧性和易于加工的优势,通过界面结构胶与墙板粘结,使墙板在自攻螺钉连接处的韧性大大增强,尤其在墙板受力较大的端部、角部及洞口处密集的设置贴覆片,使这些区域的增韧效果更好。脆性材料的墙板在自攻螺钉连接处的增韧处理,可在地震及风荷载作用时吸收更多的能量,从而阻止墙板在自攻螺钉连接处的开裂。同时增韧处理使自攻螺钉对墙板的传力作用减弱。(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配合粘滞阻尼器使用的摩擦耗能串联杆

    公开(公告)号:CN211396061U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1922223776.0

    申请日:2019-12-12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配合粘滞阻尼器使用的摩擦耗能串联杆。包括外套筒、弹簧、滑杆和锚固盘;外套筒一端为开口端,另一端为封闭端;滑杆的第一端从外套筒的开口端插入外套筒内;弹簧设置于外套筒内,弹簧一端与外套筒的封闭端连接,弹簧另一端与滑杆的第一端连接;锚固盘卡紧滑杆的杆身,锚固盘通过锚固螺栓连接于外套筒的开口端。本实用新型作为一种摩擦型装置对于外荷载激励的频域不敏感。串联杆和粘滞阻尼器串联,将摩擦阻尼和粘滞阻尼串联使用,共同消耗外部激励的能量。当粘滞阻尼器出力过大时,锚固盘的筋环处被剪断,摩擦凸台开始工作。通过调整弹簧刚度和摩擦力的分布,控制串联系统的最大出力,保证粘滞阻尼器、串联杆及结构的安全。

    不锈钢管-钢丝网管-碳素钢管再生混凝土空心组合柱

    公开(公告)号:CN203905299U

    公开(公告)日:2014-10-29

    申请号:CN201420105527.6

    申请日:2014-03-10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nventor: 梁炯丰 蒋丽忠

    Abstract: 不锈钢管-钢丝网管-碳素钢管再生混凝土空心组合柱,包括外不锈钢管、内碳素钢管,在外不锈钢管与内碳素钢管之间,置有钢丝网管,在外不锈钢管与内碳素钢管之间的空腔中充满再生混凝土,且所述钢丝网管被再生混凝土包裹,所述内碳素钢管的内壁形成空心腔;所述钢丝网管是由钢丝编织而成,管壁为网状的管材。本实用新型一方面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耐腐蚀性好,另一方面可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抗弯刚度和抗震性能,延长使用寿命,特别适用于桥墩、高层建筑中的大直径柱和海洋平台支架柱以及恶劣环境下的结构柱。

    一种带空气阻尼管的减隔震支座

    公开(公告)号:CN211228080U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1922052971.1

    申请日:2019-11-25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空气阻尼管的减隔震支座,包括中座板、上座板、下座板以及至少两件空气阻尼管,上座板设置于中座板上且两者之间相接触的平面形成平面摩擦副,多件空气阻尼管均布设置于上座板和中座板之间,且空气阻尼管一端连接上座板而另一端连接中座板,中座板与上座板相接触平面的摩擦系数从平面中心往平面四周逐渐增大;中座板设置于所述下座板上且两者之间形成球面摩擦副。本实用新型的减隔震支座不会造成梁体明显升高的情况,通过弹簧可以实现震后的支座复位,减少残余位移;中座板与上座板相接触平面上摩擦系数变化和空气阻尼管的这种组合,使得本实用新型减隔震支座的减隔震作用在空间上分布相对均匀,能够更好的起到减隔震作用。(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抗拔型摩擦摆支座
    20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1228079U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1922052867.2

    申请日:2019-11-25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抗拔型摩擦摆支座,包括上座板、下座板以及滑块,所述下座板的内部设有滑槽,所述下座板的上表面设有与所述滑槽连通的滑槽口,所述滑槽口沿着所述滑槽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滑块可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槽中,所述上座板的一端贯穿滑槽口设置于所述下座板的滑槽中且活动设置于所述滑块上,从而实现上座板沿着所述滑槽口的长度方向摆动,通过滑块实现上座板和滑块一起在滑槽中滑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效果是:通过滑块可以实现上座板和滑块一起在滑槽内滑动,满足桥梁在日常运营中的正常位移形变,通过上座板相对于所述滑块转动,满足桥梁在日常运营中的正常转动,另外还可以提供抗拔力,防止上座板和下座板脱离。

    一种三维减隔震支座
    20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1171589U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1922051759.3

    申请日:2019-11-25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三维减隔震支座,包括上座板、中座板、下座板、直线锥以及弹性组件,所述上座板、中座板和下座板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中座板通过弹性组件设置于所述下座板上且通过弹性组件实现上座板和中座板一起竖向运动,所述上座板可滑动设置于中座板上实现上座板相对于中座板在水平方向上运动,所述中座板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型腔,所述上座板的下表面设有第二型腔,所述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配合形成用于容纳直线锥的腔体,所述腔体的形状与直线锥的形状相匹配。可以满足三个方向的运动,满足桥梁的正常位移需求,在三个方向上可以实现减隔震效果,并且在位移之后实现基本自复位。(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纵向防落梁系统
    20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320398U

    公开(公告)日:2013-12-04

    申请号:CN201320345743.3

    申请日:2013-06-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纵向防落梁系统,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放置于梁底与盖梁之间连接的方形网耗能防落梁;第二部分为连接墩台上桥端两侧面的滑筒连杆装置;第三部分为放置于桥梁腹板连接部位的防撞片。它涉及一种地震下桥梁纵向限位耗能防落梁保护装置。装置制作简易,拼装方便,自重轻。在正常运营下,装置可随结构自由伸缩,在地震作用下,方形网耗能防落梁和滑动连杆带动形状记忆合金丝拉伸受力耗能,有效吸收地震破坏能,同时限制桥梁产生过大位移,在强震作用下,有效防止落梁破坏,梁端防撞片可防止撞梁。本实用新型专利可有效解决铁路桥梁地震下纵向位移的安全性、持续耗能能力和防落梁问题。

    一种钢结构建筑的拼合式异形冷成型钢骨混凝土柱模块

    公开(公告)号:CN213015399U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2020444077.9

    申请日:2020-03-3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结构建筑的拼合式异形冷成型钢骨混凝土柱模块,包括角柱模块、边柱模块和中柱模块,各模块均包括多块冷成型钢板弯折后通过紧固件拼合而成的不同截面形状的异形钢骨,各异形钢骨的内腔中灌注混凝土或轻质混凝土,各异形钢骨的外围有用于固定装配式墙板的夹角面、有用于布置水电管线的凹槽。将各种结构柱的受力性能加以区分,分别设计角柱模块、边柱模块和中柱模块,各柱模块的异形钢骨可满足其相应的性能要求,且钢板折弯后的刚度大大提高,使其承载能力和抗弯曲能力大大提高。拼合式结构可根据各种柱模块的性能要求来灵活确定其异形钢骨各成型板的不同折弯次数及成型形状,使各种柱模块可满足大跨度空间及高层建筑的需求。

    气动阻尼减速网行车系统两级无损列车捕获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2030933U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1920445241.5

    申请日:2019-04-03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动阻尼减速网行车系统两级无损列车捕获装置,整个装置包括测试试验段和减速捕获段,测试试验段根据试验内容不同区别设置,减速捕获段由减速网、气动阻尼系统、减速导轨系统、支撑钢架系统等组成,其特征在于,试验过程中,高速行驶的模型列车通过地震模拟振动台台阵试验段后,进入减速捕获段,减速捕获段通过减速网变形进行初级耗能,随后通过钢丝绳带动气动阻尼系统进行主级耗能,从而实现模型列车短距快速降速的两级无损捕获。整个试验装置为地震作用下高速列车桥上行车试验研究提供了安全可靠的列车回收方案和技术保障。(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