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746493A
公开(公告)日:2024-10-08
申请号:CN202410884393.0
申请日:2024-07-03
Applicant: 重庆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重庆市特种设备事故应急调查处理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起重机钢丝绳检测装置,包括机架、测试机构和两组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夹具头、滑轨、拉绳和卷绕组件;滑轨安装在机架上;夹具头滑动安装在滑轨上;拉绳的一端与夹具头固定,另一端与卷绕组件连接;夹具头包括夹具本体、第一夹持板和抵紧螺栓,夹具本体上开设有用于放置钢丝绳端部的夹持孔,第一夹持板滑动安装在夹具本体内,且第一夹持板能够进入夹持孔内,抵紧螺栓螺纹连接在夹具本体上,且抵紧螺栓的一端抵接在第一夹持板上,另一端位于夹具本体外。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不仅操作便利性较高,而且能够提升对钢丝绳的固定效果,便于钢丝绳的检测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117556633B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311635152.4
申请日:2023-12-01
Applicant: 重庆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 太原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桥式起重机的仿真方法及计算机存储介质,属于起重机动力学及电气控制领域。包括获取桥式起重机二维图纸数据;对二维图纸数据进行标准化;基于标准化后的二维图纸数据在Inventor中建立桥式起重机的三维模型,并将三维模型转化为Parasolid格式文件进行压缩后存储至共享内存;通过二次开发的Adams调取共享内存中的压缩文件,进行解压后建立桥式起重机的虚拟样机并运行仿真,得到仿真值以.xlsx的文件格式储至共享内存;将输出文件导入到Simulink中创建的控制系统模型;基于虚拟样机与控制系统模型联合仿真不同起升载荷下的工作状态。本发明能够加快仿真分析的速度,提高仿真结果的精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687889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837333.3
申请日:2024-06-26
Applicant: 重庆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重庆市特种设备事故应急调查处理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安全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游乐设施安全包络线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基座、移动机构、限界结构以及标记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安装在基座底侧,用于驱动基座在轨道上移动;所述限界结构安装在基座上侧,用于检测轨道外部的安全包络线范围内是否有障碍物;所述标记机构安装在基座上,当所述限界结构检测到轨道外部的安全包络线范围内有障碍物时,所述标记机构在轨道上留下标记。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整个装置能够在轨道上不停车作业,并对轨道的异常位置做出标记,从而实现对轨道的连续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8152756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326549.3
申请日:2024-03-21
Applicant: 重庆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重庆市特种设备事故应急调查处理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起重机金属结构安全性评价方法及状态监测系统,涉及特种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基于起重机金属结构受力情况及结构布局,设置多种传感器,实时监测记录起重机金属结构在作业循环过程中的目标指标变化情况;以起重机设计及标准要求为判据,实时定量校核起重机金属结构变形情况及强度裕度;获取实时监测结果的有效数据,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算法,定量评估起重机金属结构在当前作业载荷工况下的剩余疲劳寿命,并结合设计要求及起重机实际工作级别对起重机金属结构安全性和剩余寿命进行预警。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属于综合性定量评估方法,对起重机结构健康监测、剩余寿命评估、预测性维护保养等有重要指导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047276A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410292517.6
申请日:2024-03-14
Applicant: 重庆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重庆市特种设备事故应急调查处理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乘客的电梯安全控制方法及系统,涉及电梯安全技术领域,首先通过信号采集装置采集电梯的运行状态数据、乘客视频图像数据;根据所述运行状态数据,判断当前电梯运行是否出现异常;若电梯运行出现异常,则通过制动装置进行紧急制动操作,并进行远程报警至安保部门,若电梯运行未出现异常,则进入下一步骤;根据所述乘客视频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处理,判断乘客是否出现动作异常情况;若乘客出现动作异常情况,则选取邻近楼层作为停留点,同时进行远程报警至安保部门以及医院。本发明能够快速准确判断电梯乘客的安全状态和异常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救援效率,充分保障了乘客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7719984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410082971.9
申请日:2024-01-19
Applicant: 重庆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重庆市特种设备事故应急调查处理中心)
Inventor: 罗恒 , 刘章旭 , 康笃刚 , 张雷 , 熊治 , 吕潇 , 马琳 , 罗朝均 , 张晋豪 , 谯中山 , 樊歆 , 郑鑫 , 甘露 , 潘艳 , 何晓华 , 罗晓蓉 , 秦芹 , 苟思颖 , 唐佳 , 朱峰 , 白政 , 项桥林 , 杨涛 , 谭翔天 , 单志强 , 刘勇 , 李涵峭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梯导轨垂直度检测装置,包括安装在电梯井两侧的电梯导轨,两侧电梯导轨之间滑动安装有电梯轿厢,电梯轿厢的底部两侧安装有检测机构,检测机构滑动安装在电梯导轨上,检测机构包括安装板,安装板的四个角落安装有安装座,安装座连接有夹持滑动组件,安装板滑动安装有滑杆,滑杆的一侧安装有推板,推板的一侧安装有导向轮,导向轮滑动安装在电梯导轨上,推板的另一侧安装有复位弹簧,滑杆的另一侧安装有触块,安装板在对应触块处安装有感应器座,感应器座内安装有感应器,感应器连接有报警装置,安装板在对应电梯导轨的一侧安装有测量组件,报警装置与测量组件均连接有主控器,主控器与外部终端相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7347019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191070.5
申请日:2023-09-15
Applicant: 重庆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梯结构强度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强度形变同步检测仪及检测方法。其中强度形变同步检测仪包括:支撑座,支撑座上滑动设置有挤压座,接触面积调节单元,接触面积调节单元设置在挤压座的前端;受力形变同步检测单元,受力形变同步检测单元设置在挤压座上;接触面积调节单元包括一块第一挤压板和两块第二挤压板,第一挤压板和第二挤压板在挤压座的前端活动匹配设置:两块第二挤压板收折在第一挤压板下方,第一挤压板与第二挤压板形成双层结构;或者,两块第二挤压板拼接在第一挤压板的周侧,第一挤压板与第二挤压板形成单层结构。其目的是解决在现场安装过程中对不同的电梯配件的性能测试不便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620984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562547.X
申请日:2023-05-18
Applicant: 重庆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轿厢状态监测及碰撞预警方法及系统,应用于监测预警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冲顶事故数据进行汇总、分类、统计,仿真模拟得出训练数据;进行预测系统的训练,并确定预测模型;S2、电梯在运行时,对轿厢的制停距离、运行速度、轿厢位置、加速度进行实时监控,并采集对应的数据;S3、根据S2中采集的数据,如果其中的一个或多个数据超过预设值,则碰撞预测系统判断会出现冲顶情况;S4、当预测系统给出冲顶信号,将冲顶信号输入防御系统,即动作执行机构,防御系统会切断主机电源和控制系统电源,并控制紧急制动装置动作。本发明的方法抑制了冲顶、蹲底事故的发生,最大程度的保护乘梯人员和设备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6620980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585986.2
申请日:2023-05-23
Applicant: 重庆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 重庆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运动设备参数检测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基于手机的电梯检测系统,结合安卓手机提供的传感器,利用辅助测量设备,提高采集数据的特征数量,利用深度学习算法,抑制测量噪声,处理多维数据,进而得出能够代表电梯运行状况的数据,利用算法弥补传感器精度缺陷,提高测量准确性,给出测量结果。该电梯检测系统,利用安卓手机传感器、PCA特征检测算法、RNN循环神经网络能够综合多个维度的数据特征,综合判断电梯是否有问题,能够与电梯检测智慧系统实时沟通,能够做到专业人员指挥;无需额外设备,能够降低检测电梯的成本要求;能够避免检测人员技术能力差异而导致的检测结果偏差,能够方便地实现电梯检测,及时发现电梯故障。
-
公开(公告)号:CN116238548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310311884.1
申请日:2023-03-28
Applicant: 重庆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客用索道救援移动机,包括移动厢,移动厢的内部上侧安装有承重隔板,承重隔板顶部安装有电源装置和提升机构,提升机构连接有救援框,救援框安装在移动厢内,救援框的底部安装有缓冲机构,移动厢的顶部安装有越障安装架,越障安装架顶部固定安装有锁板,锁板的两侧固定安装有移动机构。本发明通过设置移动机构,通过移动机构带动移动厢顺着索道进行移动,从而便于达到在一些直升机也无法到达的跨山跨海索道上进行移动救援工作,通过提升机构带动救援框不受索道高度限制,便于快速在较短的时间内将乘客运送到地面安全地带,救援效率高效,在缓冲机构的作用下还能进一步的减少人员伤害事故的发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