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预测模型的起重机防风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016237A

    公开(公告)日:2014-09-03

    申请号:CN201410252275.4

    申请日:2014-06-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预测模型的起重机防风控制系统,包括风速预测处理器、控制器、起重机防风锚固装置、起重机大车行走机构和风速传感器,所述风速传感器用于检测起重机大车所承受风力的风速;所述风速预测处理器根据风速预测模型对风速传感器输入的检测信号进行处理;所述控制器根据风速预测处理器输入的处理结果信号u控制起重机防风锚固装置和起重机大车行走机构。本发明的风速预测处理器可根据最低风速和风速变化率预先判断出会造成起重机造成损坏的风力,进而提前通过控制器控制起重机防风锚固装置开启,并使起动机大车行走机构关闭,可解决传统起重机防风控制系统无法及时使起重机防风锚固装置工作而导致起重机损坏的问题,防风效果更好。

    一种储氢容器封头焊缝自动检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491499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454880.5

    申请日:2023-11-03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储氢容器封头焊缝检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储氢容器封头焊缝自动检测装置,包括: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上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有和所述支撑台的上端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穿过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和所述支撑板相远离的一侧固定连接有U型架,所述U型架的前端一侧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通过设置调节组件,便于调整储氢容器封头本体检测时位置状态,满足水平、垂直向上和垂直向下三种位置状态的储氢容器封头本体检测需求,在检测时,启动第一电机以及微型丝杆,便于相控阵探头在内孔内部进行圆周转动以及移动,便于全方位进行检测。

    一种基于微尺度燃烧的一体化热电能源转化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175974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121845.1

    申请日:2023-09-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燃烧动力系统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微尺度燃烧的一体化热电能源转化装置,包括燃烧器、高导热铜板、第一氧化铝陶瓷、第一导电带、P型半导体、N型半导体、第二导电带、第二氧化铝陶瓷和散热器,所述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共同组成半导体结构,所述燃烧器相对立的两侧分别依次连接高导热铜板、第一氧化铝陶瓷、第一导电带、半导体结构、第二导电带、第二氧化铝陶瓷和散热器,以使所述燃烧器相对立的两侧形成对称结构。本发明的基于微尺度燃烧的一体化热电能源转化装置,采用圆形燃烧器和半圆柱型半导体,并用针肋散热器,增加系统传热及有效工作面积的同时提高热电冷热段温差,提高热电能源转化装置的发电功率及系统稳定性。

    基于阵列脉冲涡流的设备探伤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953071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955519.4

    申请日:2023-08-01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的基于阵列脉冲涡流的设备探伤方法及系统,相邻的样本数据所属的种类不同,且相邻的样本数据之间具有区分方式,则在对阵列脉冲涡流数据进行划分时,通过获取阵列脉冲涡流数据的描述字段划分方式及描述字段种类,以确定阵列脉冲涡流数据中的区分方式及每个数据节点对应的样本数据种类,丰富了阵列脉冲涡流数据的描述字段,使按照区分方式及每个数据节点对应的种类划分得到的若干个数据范围中,相邻的每两个数据范围对应的种类不同,能够提高了数据范围的准确性,这样一来,能够更加精确地进行探伤检测。

    一种车用钢瓶自动超声检测装置
    1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087340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211631162.6

    申请日:2022-12-1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超声波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用钢瓶自动超声检测装置,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传输、带夹紧钢瓶的夹紧单元和控制器,传输带的下方设置有固定座,升降机构的移动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板,连接板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放置板,夹紧单元包括横向平移机构和第一电机,横向平移机构的移动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板,固定板上转动安装有夹紧板,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传动安装有顶板。其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车用钢瓶自动超声检测装置,通过升降机构和第二放置板将钢瓶抬起,横向平移机构将钢瓶夹紧在夹紧板顶和顶板之间,利用第一电机带动夹紧板、顶板和钢瓶旋转,可进行较大重量钢瓶的快速检测,防止钢瓶在转动时打滑。

    一种垂直循环立体停车设备风险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860481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688817.3

    申请日:2022-12-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特种设备风险评价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垂直循环立体停车设备风险评价方法,步骤包括:决策者将复杂特征划分为若干个层级,找出每个层级的相关因素,建立风险评价的评价指标体系,按照九标度法构造判断矩阵;计算特征向量并检验一致性;计算综合得分并确定最优方案;确定指标评价矩阵;将矩阵归一化处理,求取指标信息熵;采用激活函数求改进熵,得出指标权重;将得到的结果进行组合权重,得到综合权重向量;确定因素集,建立因素集的评语集;建立评价矩阵,构建模糊评价矩阵,计算综合评分。本发明能够形成一个完整、有效、可信的指标体系来描述、分析、评估垂直循环立体停车设备的实际风险水平与情况。

    一种气瓶水压试验用自动连接式水套盖

    公开(公告)号:CN115824773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343898.3

    申请日:2022-10-3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气瓶检验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瓶水压试验用自动连接式水套盖,包括盖板和与注水管固定连接的伸缩管,所述盖板的中部开设有连通孔,所述伸缩管穿设在连通孔内,所述盖板的下端面于连通孔外侧固定设有支撑台,所述伸缩管的下端外壁固定设有连接台,所述连接台位于支撑台下方,所述支撑台和连接台之间安装有环套,所述环套呈筒状,被挤压后的所述环套的内侧侧壁顶靠在伸缩管的外壁上、外侧侧壁顶靠在气瓶的瓶颈的内壁上,所述盖板上固定安装有可带动伸缩管上下移动的自动升降机构。其目的是:用来解决现有水套盖结构缺陷导致的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的问题。

    一种棒状试件的高温扭转疲劳试验夹具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52560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1262491.8

    申请日:2022-10-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金属材料疲劳试验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棒状试件的高温扭转疲劳试验夹具,包括螺纹连接在试件两端的结构相同的连杆,连杆与试件连接的一端设有连接试件的内螺纹孔,连杆的另一端设有用于与试验机夹头连接的夹块。还包括能够螺纹连接在试件上的螺母,螺母能够与内螺纹孔的端面相抵。本发明还提供试验夹具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组装试验夹具,并在组装过程中给螺母施加大于扭转疲劳试验最大扭矩的载荷;将带有试件的高温扭转疲劳试验夹具安装在疲劳试验机上;启动加热炉;启动疲劳试验机。本方案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高温扭矩疲劳试验存在的夹具与试件连接松动和夹具通用性差的问题。

    一种气瓶夹持机构、吹扫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22907B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110797524.8

    申请日:2021-07-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气瓶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瓶夹持机构、吹扫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基座、转盘和夹持组件,基座包括多个环形板,环形板上均匀开设有多个条形通孔,转盘转动安装在其中一个环形板上,转盘上均匀开设有多个弧形通孔,夹持组件包括多根竖直设置的推压杆,推压杆外侧设有副杆,副杆穿设在条形通孔和弧形通孔内,基座的下端还固定设有承接座。其目的是:通过环形板的条形通孔、转盘的弧形通孔与夹持组件的相互匹配,利用转盘的转动,同时带动夹持组件的多个推压杆同步向内进行挤压,完成对气瓶的夹持,进而使得各种直径尺寸存在差异的气瓶在被夹持后,气瓶的中轴线与基座的中轴线共线,即可对不同直径的气瓶进行夹持,通用性强。

    一种棒状试件的高温拉压疲劳试验夹具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20591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1263241.6

    申请日:2022-10-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金属材料疲劳试验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棒状试件的高温拉压疲劳试验夹具,包括螺纹连接在试件两端的结构相同的连杆,连杆与试件连接的一端设有连接试件的内螺纹孔,连杆的另一端用于与试验机接头连接。还包括能够螺纹连接在试件上的螺母,螺母能够与内螺纹孔的端面相抵。本发明还提供棒状试件的高温拉压疲劳试验夹具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试验夹具,消除螺纹间隙;冷却介质在冷却管内循环流动;闭合加热炉,塞入石棉加强保温;步骤S4、启动疲劳试验机,完成试验。本方案用以解决现有的试验夹具在进行高温拉压疲劳试验时容易存在螺纹间隙再次复现而造成试验不准确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