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044426B
公开(公告)日:2023-02-24
申请号:CN202011112614.0
申请日:2020-10-16
Applicant: 西安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钛酸钡/铌酸钾复合压电光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属于材料制备领域。本发明的钛酸钡/铌酸钾复合压电光催化剂,粒径为30‑50nm的BaTiO3纳米球均布在棱柱状的KNbO3上,稳定性较好,具有优良的压电光催化活性。本发明的钛酸钡/铌酸钾复合压电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原料易得、制备方法过程简单、操作方便。本发明钛酸钡/铌酸钾复合压电光催化剂的应用,基于压电效应与光催化效应能够提高有机染料的降解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481392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007549.8
申请日:2022-01-06
Applicant: 西安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米纤维包覆纱及其制备方法、纳米纤维包覆纱股线及其应用,涉及抗菌纺织品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纳米纤维包覆纱,包括芯纱以及包覆在所述芯纱表面的外包层;所述芯纱为聚吡咯‑棉纱;所述聚吡咯‑棉纱包括棉纱以及分布在所述棉纱表面的聚吡咯颗粒;所述外包层为抗菌纳米纤维;所述抗菌纳米纤维包括聚丙烯腈纳米纤维基体以及分布在所述聚丙烯腈纳米纤维基体上的酮康唑和纳米氧化锌。本发明提供的纳米纤维包覆纱对真菌和细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尤其对足癣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成本较低、安全可靠,并且具有耐久性和缓释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273227B
公开(公告)日:2021-12-28
申请号:CN201910478828.0
申请日:2019-06-04
Applicant: 西安工程大学
IPC: D04H1/728
Abstract: 本发明将公开一种具有自动导湿功能柔性Janus静电纺丝纤维膜的制备方法,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和丙烯酸丁酯BA为单体,通过溶液聚合方法得到具有化学反应活性和柔性高分子链的PGMA‑co‑PMMA‑co‑PBA无规聚合物基体;然后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得到纤维膜;最后通过化学修饰手段对其两表面分别进行疏水和亲水化功能修饰,得到具有自动导湿功能的柔性Janus静电纺丝纤维膜,该静电纺丝纤维膜具有非对称的表面润湿特性,与常规静电纺丝纤维膜相比,对水媒介的传输是主动无能耗过程,不仅可用作自动导湿材料,也可用于油水分离和集雾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3831687A
公开(公告)日:2021-12-24
申请号:CN202111127298.9
申请日:2021-09-26
Applicant: 西安工程大学
IPC: C08L63/00 , C08L27/16 , C08L75/04 , C08K7/06 , C08J5/24 , D06M15/564 , D01D5/00 , D03D1/00 , D03D15/275 , D03D15/50 , D03D15/533 , D03D25/00 , D06M101/40 , D06M10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电纱线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利用静电纺丝平行电极法制备芯层为碳纤维、皮层为压电聚合物纤维网的压电包芯纱;利用二维编织,得到外层为碳纤维、中间层为压电聚合物纤维网、芯层为碳纤维的压电纱线;用PU薄膜包覆步骤2制备的压电纱线,得到PU包裹的压电纱线;利用三向正交织造,得到以碳纤维为经纱、碳纤维和PU包裹的压电纱线作为纬纱的机织物;通过真空辅助树脂转移模塑技术得到压电纱线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本发明将压电纱线植入到复合材料中,利用随着应变的增加通过复合材料中的压电纱线的压电变化来监测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即进行复合材料在服役过程中损伤的健康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1441093A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2010438123.9
申请日:2020-05-21
Applicant: 西安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制备复合纳米纤维的无针式气流纺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属于纳米材料制造技术领域。倒锥旋转体的内腔与气体助推系统和核层纺丝液供液系统连通,气体助推系统用于向倒锥旋转体内腔中的核层纺丝液施加压力;倒锥旋转体的底部设有出液口,顶部通过转动密封结构与端盖连接,倒锥旋转体与旋转动力系统连接;壳层纺丝液涂液系统正对倒锥旋转体外锥面设置;高温高速气流喷射系统和接收装置分别相对设置在倒锥旋转体底部出液口的两侧。结构设计合理、工艺流程短,能够获得不同结构与性能的核-壳结构复合纳米纤维,效率高、产量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0616484A
公开(公告)日:2019-12-27
申请号:CN201910830764.6
申请日:2019-09-04
Applicant: 西安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压电PVDF包覆碳纤维的方法,首先将聚偏氟乙烯(PVDF)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混合配制纺丝溶液;其次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将聚偏氟乙烯(PVDF)包覆在碳纤维表面,制备碳纤维-PVDF压电包芯纱。本发明以碳纤维作为芯纱,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将PVDF产生的压电信号导出,另外静电纺丝技术设备简单、成本低廉、操作简单,且静电纺工序本身具有极化的作用,省去了后续极化步骤,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碳纤维-PVDF压电包芯纱,可以更便捷的将其应用于压电织物中。
-
公开(公告)号:CN109056187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0682877.1
申请日:2018-06-28
Applicant: 西安工程大学
IPC: D04H1/4382 , D04H1/48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4H1/4382 , D04H1/48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利用废旧牛仔布和聚丙烯纤维制备牛仔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方法,步骤如下:先去除装饰品,将牛仔布开松成纤维絮;再将聚丙烯纤维切割成短纤维与牛仔布纤维絮按比例混合后喂入罗拉式梳理机,经锡林、道夫、工作辊和剥取辊进行除杂、混合、均匀成单纤维状,其次,将单纤维状梳理成薄网、将薄网制成纤维网;最后对纤网薄膜进行针刺,得到针刺毡,再将针刺毡放置在热压机上热压固化。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摒弃了传统手工铺设增强复合材料的思路,采用一种非织造针刺工艺制备废旧牛仔纤维/聚丙烯纤维针刺毡,并采用热压成型快速固化,该种针刺毡增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均匀,层间和面内力学性能高。
-
公开(公告)号:CN106589810A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610975918.7
申请日:2016-11-07
Applicant: 西安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纤维/玻璃纤维混杂隐身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为:以碳纤维为芯纱,玻璃纤维为编织纱,采用二维编织技术将芯纱和编织纱编织成碳纤维/玻璃纤维包芯纱;然后将碳纤维/玻璃纤维包芯纱织成布,最后利用树脂传递模塑成型工艺将布与环氧树脂进行复合固化,即制得碳纤维/玻璃纤维混杂隐身复合材料。本发明通过碳纤维/玻璃纤维包芯纱结构,利用玻璃纤维的透波性能,使电磁波能够最大限度的进入到包芯纱线内部,然后利用碳纤维的电阻损耗将电磁波能量转化为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而耗散掉。同时碳纤维作为芯纱,基本上处于伸直状态,这样可以有效的发挥其力学性能,使得制作的隐身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857518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908341.2
申请日:2024-07-08
Applicant: 西安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蚕丝织物传感器,包括在柔性基底上放置插值电极,插值电极上覆盖有蚕丝纤维膜,蚕丝纤维膜上方位于蚕丝纤维膜边缘处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上方设置有封装层,本发明蚕丝织物传感器中的蚕丝纤维膜通过银纳米颗粒与金种子层紧密结合,增强了纤维的导电性和稳定性,为柔性传感器在多变环境中的可靠性提供了解决依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柔性传感器在受到外界形变时,其电性能会发生显著变化,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的问题。本发明还公开了蚕丝织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肌肉应力应变检测、人体生物分子检测上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812886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885176.3
申请日:2024-07-03
Applicant: 西安工程大学
IPC: C08J5/06 , D04B1/14 , D04B21/00 , D01D5/00 , C08L61/14 , C08L9/02 , C08K9/10 , C08K7/06 , C08G8/32 , D01F8/18 , D01F8/14 , D06M11/76 , D06M23/00 , D06M101/32 , D06M101/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损伤碳纤维针织物增强耐烧蚀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1)制备芯层为碳纤维、皮层为PCL纳米纤维与PBAT纳米纤维混合的纳米纤维膜的皮芯型复合纤维;(2)以皮芯型复合纤维为原料制成针织物,再置于超临界CO2环境中进行发泡去除PCL,得到低损伤碳纤维针织物预制件;(3)将预制件浸渍于硼酚醛/丁腈橡胶混合溶液中,取出后干燥来挥发乙酸乙酯;(4)重复步骤(3),直至树脂含量为预制件质量的2.5~3倍;(5)将浸渍完成的预制件置于模具中固化成型,固化后得到低损伤碳纤维针织物增强耐烧蚀复合材料。本发明工艺简单、机械化程度高、不受材料形状尺寸的限制、能够实现大批量制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