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257364B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1910577235.X
申请日:2019-06-28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扩大海藻酸钠微胶囊内部空隙体积的方法。该方法主要应用于固定化菌株发酵领域。将海藻酸钠与羧甲基纤维素钠进行复配后对可降解羧甲基纤维素的酶类进行包埋,然后将微胶囊放置于去离子水中40℃酶解3h。由于固定化过程中菌株在海藻酸钠微胶囊内部的生长空间有限,而此方法可扩大菌株的生长空间,同时酶对羧甲基纤维素钠的降解产物还原糖可直接被菌利用,一举两得。
-
公开(公告)号:CN110205342A
公开(公告)日:2019-09-06
申请号:CN201910577256.1
申请日:2019-06-28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固定化红曲霉发酵过程中色素增产的方法。该方法主要应用于固定化菌株发酵领域。将海藻酸钠与羧甲基纤维素钠进行复配后对红曲霉孢子进行包埋,接种量为2%(v/v),控制初始发酵液的pH为6~8,并在初始发酵液中添加0.1ωt.%的表面活性剂,30℃、200r/min发酵6天。此方法相比于单纯地用海藻酸钠微胶囊固定化红曲霉发酵,色素产量更高,色素由囊内向囊外的渗透效果越好。
-
公开(公告)号:CN109593660A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910116434.0
申请日:2019-02-15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孔板技术的红曲霉分离纯化方法,在装有酸醇米粉培养基的六孔板中对红曲霉进行扩培,而后在装有PDA的六孔板中进行涂布,提取形态各异的菌落进行24孔板点样复检。本发明所述的分离纯化方法,一方面极大地抑制了除红曲霉以外的大部分微生物的生长,减轻了杂菌的干扰,缩短了实验周期;另一方面基于孔板进行操作,其工作效率相比于传统的摇瓶-平板体系显著提高,减少了工作量,能够更快地获得红曲霉。
-
-
公开(公告)号:CN108822576A
公开(公告)日:2018-11-16
申请号:CN201810564876.7
申请日:2018-06-04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海藻酸盐色素凝胶中提取色素的方法,在海藻酸盐凝胶中加入金属离子螯合剂,50℃、100W超声10min,调pH至9.50,充分搅拌,再加入75%乙醇60℃震荡抽提30min,4500r/min离心10min,上清液即为色素。本发明所述的抽提方法,既能够破坏金属离子在海藻酸钠凝胶结构中的“盐桥”作用,又能调整pH使海藻酸钠空间网状结构的孔隙增大,在保证海藻酸钠不降解的同时具有较高的色素提取率。依据提取原理,本发明对能溶于乙醇的色素具有良好的提取效果,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8315144A
公开(公告)日:2018-07-24
申请号:CN201810324225.0
申请日:2018-04-12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酵母菌微胶囊在红曲黄酒酿造中的应用,属于黄酒酿造技术领域。在液态发酵培养基中接种红曲霉种子液,发酵至第3~4天后,投入酵母微胶囊,发酵至3~5天后密封发酵,发酵周期为20~30天,密封前温度控制在28~30℃,密封后温度为15~18℃,发酵结束后取出酵母菌微胶囊,发酵液离心取上清液灭菌即得红曲黄酒。本发明采用先接红曲霉后接酵母的方式酿造,有利于红曲霉在酿造前期快速生长,而不会过早地受到酒精的抑制;采用微胶囊固定化酵母菌,一方面微胶囊的囊膜对氧传递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可缩短酒精产生的周期,另一方面有利于发酵结束时对酵母菌的回收再利用,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609391B
公开(公告)日:2023-03-17
申请号:CN201910116323.X
申请日:2019-02-15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菌丝球的定量接种方法,利用微孔板进行菌丝球培养,绘制菌丝球干重与培养体积之间的标准曲线,以标曲确定菌丝球的接种量。在微孔板培养体系中,可根据不同培养液体积来制备不同数量及大小的菌丝球,同一培养体积下菌丝球的数量及大小相近,可满足不同的接种需求。本发明所述的菌丝球接种方法,为菌丝球的接种拟定了计量标准,能够克服菌丝球接种时难以定量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648983B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111106371.4
申请日:2021-09-22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桔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构建方法,用加热和抽真空兼备的旋转蒸发仪替代水浴锅加热反应、氮吹去除液面上层氧气和真空干燥箱去除反应溶剂,实现一步式反应形成聚合物;用辅助致孔剂β‑环糊精在聚合物内部形成多个空间尺寸与桔霉素相近的孔洞,同时在洗脱假模板分子的过程中将β‑环糊精酸解去除以减少非特异性吸附。该方法用少量、简单的仪器设备简化了构建桔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复杂操作,在形成聚合物的过程中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印迹聚合物对桔霉素的吸附量,具有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4836478A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210423970.7
申请日:2022-04-22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桔霉素的红曲红色素的提取方法,主要思路为:将红曲研磨破碎后,利用混合淀粉酶将红曲中的米粉基质降解释放出红曲霉菌丝体,再用溶菌酶破坏红曲霉的细胞壁结构,在此基础上直接加入乙醇,一方面使前述的酶变性沉淀,另一方面乙醇溶液能够进一步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和膜内外的溶剂极性,使红曲色素大量溶出。由于混合淀粉酶和溶菌酶在破坏米粉基质和细胞壁的同时能够吸附部分红曲黄色素,使所得色素溶液色调更红,还能吸附真菌毒素桔霉素,能以低成本的方式快速获得安全性更佳的红曲红色素。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