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传递轴的制造方法以及车辆用转向操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398490B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510830866.X

    申请日:2012-03-16

    Inventor: 时冈良一

    Abstract: 提供动力传递轴的制造方法以及车辆用转向操纵装置。当制造在滑动部分设有树脂覆膜的动力传递轴时使树脂的表面更平滑。在包括设有外花键(37)的内轴(35)、在内周设有内花键(38)的筒状的外轴(36)、设于外花键(37)的树脂覆膜(139)的中间轴(5)的制造方法中,在加热磨合工序(图4的(h))中,使内轴制造用中间体(147)的中心轴线与外轴制造用中间体(46)的中心轴线一致、且将各制造用中间体(46、147)保持为能够调心。在该状态下使各制造用中间体(46、147)沿轴向(X1)相对滑动。由此来平整树脂覆膜(139)的表面。在加热磨合工序中,在各制造用中间体(46、147)间夹有润滑脂(48)。

    自如伸缩轴
    1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72081C

    公开(公告)日:2009-03-25

    申请号:CN200580012652.6

    申请日:2005-09-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C3/035 B62D1/185 F16C29/04 F16C2326/24 F16D3/065

    Abstract: 提供一种自如伸缩轴(5),其具备外轴(13、13A、13B、13C、13D)和内轴(14、14A、14B、14C、14D、14E、14F)。多个转动体(15)被外轴的弹性复原力弹性地夹持于外轴及内轴的轨道槽(16、17)之间。内轴的外周面(141)包括相互平行的至少一对平坦部(21、22、41、42、43、44、45、46)。外轴的内周面(131)包括相互平行的至少一对平坦的限制部(31、32、71、72、73、74)。各限制部(31、32、71、72、73、74)通过分别与对应的平坦部(21、22、41、42、43、44、45、46)卡合,限制外轴及内轴的相对旋转量。用于促进外轴的变形的变形促进部(33、33A、33B、33C、33D、33E、33F、33G、33H、330)配置于外轴的周方向的规定区域。所述规定区域是包括外轴的轨道槽(16)的曲率中心(A2)及外轴的中心轴线(A1)的平面(C1)和限制部(31、32、71、72、73、74)之间的区域。

    转向装置
    1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845911B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010326434.6

    申请日:2020-04-23

    Abstract: 一种用于使车辆转向的转向装置,该转向装置包括可移动构件(140)、保持构件(160)、冲击吸收构件(180)、移动驱动单元(170)以及控制器(190)。控制器(190)配置成执行第一控制和第二控制,通过该第一控制和第二控制来控制移动驱动单元(170)。第一控制是用于使可移动构件(140)在使得轴构件和可移动构件(140)的至少一者的前端部沿车辆的前后方向位于用于移动的空间的后方的范围内沿着轴构件的轴向方向移动的控制。第二控制是用于使可移动构件(140)在使得前端部部分位于用于移动的空间内部的范围内沿着轴向方向移动的控制。

    转向装置
    15.
    发明公开
    转向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8401427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280082156.1

    申请日:2022-08-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向装置。转向装置(100)具备:可动体(130),其将安装有转向操纵部件(110)的轴部件(121)支承为能够旋转;以及第一轨道机构(200)及第二轨道机构(300),其引导可动体(130)沿前后方向的移动。第一轨道机构(200)具有配置在第一固定轨道(210)的第一轨道面(211)与第一移动轨道(220)的第二轨道面(221)之间的第一滚动体列(250)。第二轨道机构(300)具有配置在第二固定轨道(310)的第三轨道面(311)与第二移动轨道(320)的第四轨道面(321)之间的第二滚动体列(350)。多个第一滚动体(251)各自的与第一轨道面(211)以及第二轨道面(221)的接触角(α)、与多个第二滚动体(351)各自的与第三轨道面(311)以及第四轨道面(321)的接触角(β)相互不同。

    转向装置
    1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936371B

    公开(公告)日:2023-06-16

    申请号:CN201980023182.5

    申请日:2019-03-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车辆的转向操纵的转向装置(100),其具备:供操作部件(110)安装,在车辆的前侧与驾驶员侧之间沿出退方向进行往复移动的可动体(123);向出退方向(129)引导可动体(123),自身也进行往复移动的中间引导件(124);被安装于车辆,将中间引导件(124)向出退方向(129)引导的基础引导件(125);具有使中间引导件(124)相对于基础引导件(125)往复移动的出退驱动源(126)的第一出退机构(121);以及使用出退驱动源(126)的驱动力,使可动体(123)相对于中间引导件(124)往复移动的第二出退机构(122)。

    轴与万向接头的万向节叉的结合结构以及车辆用转向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407880A

    公开(公告)日:2012-04-11

    申请号:CN201110261780.1

    申请日:2011-08-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将万向接头(6)的万向节叉(17)与轴(5)结合的结合结构(P)。上述万向节叉(17)具有互相平行的一对侧板(20、21)以及对上述一对侧板进行连结的底板(22)。插通上述一对侧板的紧固轴(23)将上述轴紧固固定于上述一对侧板之间。上述底板包括凸轮面(25)。上述凸轮面根据车辆碰撞时的上述轴的轴向移动而向与上述轴相对于上述万向节叉的移动方向(X1)交叉的方向(Y1)按压上述轴的端部(5b),以使上述轴相对于上述万向节叉弯曲。本发明还提供使用该结合结构的车辆用转向装置。

    万向联轴器用叉头以及万向联轴器

    公开(公告)号:CN101092995B

    公开(公告)日:2011-07-27

    申请号:CN200710110155.0

    申请日:2007-06-18

    Inventor: 时冈良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D3/387

    Abstract: 一种万向联轴器用叉头(4),其具有筒状的基部(9)、和一对从基部(9)的一端(9a)与基部(9)的中心轴线(10)平行地延伸的一对臂(11)。在各臂(11)上形成有用于经由轴承(8)支承十字轴(6)的对应的耳轴(7)的支承孔(12)。各臂(11)的支承孔(12)具有沿与基部(9)的中心轴线(10)垂直的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13)。在所述基部(9)的所述一端(9a)上形成有含有凹弯曲面的退让部(14)。所述退让部(14)的所述凹弯曲面的曲率中心(A1)配置在从联轴器中心(C1)向所述臂(11)的顶端侧偏移的位置上。

    万向联轴器用叉头以及万向联轴器

    公开(公告)号:CN101092995A

    公开(公告)日:2007-12-26

    申请号:CN200710110155.0

    申请日:2007-06-18

    Inventor: 时冈良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D3/387

    Abstract: 一种万向联轴器用叉头(4),其具有筒状的基部(9)、和一对从基部(9)的一端(9a)与基部(9)的中心轴线(10)平行地延伸的一对臂(11)。在各臂(11)上形成有用于经由轴承(8)支承十字轴(6)的对应的耳轴(7)的支承孔(12)。各臂(11)的支承孔(12)具有沿与基部(9)的中心轴线(10)垂直的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13)。在所述基部(9)的所述一端(9a)上形成有含有凹弯曲面的退让部(14)。所述退让部(14)的所述凹弯曲面的曲率中心(A1)配置在从联轴器中心(C1)向所述臂(11)的顶端侧偏移的位置上。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