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525235A
公开(公告)日:2019-12-03
申请号:CN201910433922.4
申请日:2019-05-2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车辆的电源系统,提供能从单一的蓄电池进行与多个电动机各自的特性相应的电力的提供的低成本且低损耗的系统。本发明的车辆的电源系统1具备:高电压蓄电池(21);与高电压蓄电池(21)连接的第1逆变器(23);与第1逆变器(23)连接的后述的电动机(RM);与高电压蓄电池(21)连接并将高电压蓄电池(21)的电压降压的高电压DCDC转换器(22);与高电压蓄电池(21)连接的第2逆变器(24);和与第2逆变器(24)连接的后述的电动机(FM)。
-
公开(公告)号:CN104518612B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410490685.2
申请日:2014-09-2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2K9/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适当地对内部进行冷却的旋转电机。旋转电机(12)的制冷剂供给机构(30)从比筒状构件(52)的底面(70)靠旋转轴(50)的一端侧的位置向底面(70)供给冷却流体(42)。底面(70)具备沿旋转轴(50)的轴向贯通的第一贯通孔(86)及第二贯通孔(88),通过第一贯通孔(86)及第二贯通孔(88)向筒状构件(52)的内部供给冷却流体(42)。在筒状构件(52)的内侧,第一贯通孔(86)的出口侧开口部(92)形成在比旋转轴(50)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第二贯通孔(88)的出口侧开口部(96)形成在比第一贯通孔(86)的出口侧开口部(92)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4518612A
公开(公告)日:2015-04-15
申请号:CN201410490685.2
申请日:2014-09-2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2K9/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9/19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适当地对内部进行冷却的旋转电机。旋转电机(12)的制冷剂供给机构(30)从比筒状构件(52)的底面(70)靠旋转轴(50)的一端侧的位置向底面(70)供给冷却流体(42)。底面(70)具备沿旋转轴(50)的轴向贯通的第一贯通孔(86)及第二贯通孔(88),通过第一贯通孔(86)及第二贯通孔(88)向筒状构件(52)的内部供给冷却流体(42)。在筒状构件(52)的内侧,第一贯通孔(86)的出口侧开口部(92)形成在比旋转轴(50)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第二贯通孔(88)的出口侧开口部(96)形成在比第一贯通孔(86)的出口侧开口部(92)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2574452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080043607.8
申请日:2010-07-2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W50/045 , B60K6/26 , B60K6/448 , B60L3/0061 , B60L3/04 , B60L11/005 , B60L11/123 , B60L11/14 , B60L11/1861 , B60L15/20 , B60L2220/14 , B60L2220/16 , B60L2220/18 , B60L2240/12 , B60L2240/421 , B60L2240/423 , B60L2240/441 , B60L2240/443 , B60L2240/545 , B60L2240/547 , B60L2240/549 , B60L2260/28 , B60L2270/145 , B60W10/08 , B60W10/26 , B60W20/00 , B60W2510/244 , B60Y2400/114 , F16H2037/102 , H02K51/00 , Y02T10/6217 , Y02T10/6243 , Y02T10/641 , Y02T10/645 , Y02T10/7005 , Y02T10/7022 , Y02T10/7044 , Y02T10/705 , Y02T10/7077 , Y02T10/72 , Y02T10/7275
Abstract: 一种混合动力车辆,其通过动力装置驱动,该动力装置具有:第1旋转机,其具有第1转子、第1定子和第2转子,将在第1定子的电枢列产生的磁极的数量、第1转子的磁极列的磁极的数量和第2转子的软磁性体的数量之比被设定为1∶m∶(1+m)/2,其中,m≠1,在驱动轴连接第1转子以及第2转子的一方;输出轴与另一方连接的原动机;第2旋转机;和蓄电器。混合动力车辆具备检测蓄电器的充电状态的状态检测部和进行动力装置的控制的控制部,控制部在为了该混合动力车辆进发而驱动原动机时,基于蓄电器的剩余容量来控制原动机的输出。因此,能实现小型化以及成本的减少,并且能提高驱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340013B
公开(公告)日:2011-07-06
申请号:CN200810130880.9
申请日:2006-05-2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70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车辆用电源装置,其在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的侧部车架(11)之间,偏靠车身左侧地载置收置电池的电池盒(18),并在电池盒(18)的车身右侧的端部,连接对电池进行冷却的冷却空气的进气导管(19)和排气导管(20),因此不仅能够用左右的侧部车架(11)保护电池盒免受侧面碰撞的冲击,而且能够将电池盒(18)的容积确保到最大限度,并能够确保配置进气导管(19)和排气导管(20)的空间。并且由于将电池盒(18)的左右两端部连接于左右的侧部车架(11),因此不仅能够将电池盒(18)坚固地载置于车身,而且也能够通过电池盒(18)提高左右侧部车架(11)的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245427A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810729902.7
申请日:2018-07-0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大矢聪义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确保用于起动发动机的备用转矩的同时能够扩大可EV行驶范围的动力装置。动力装置(1)具备:驱动用电动机(M);电动机轴(MS),其与车辆的车轮机械地连结;发动机(E);曲轴(CS),其与电动机轴机械地连结,并输出发动机(E)的转矩;离合器(CL),其配置于曲轴与电动机轴的动力传递路径上;控制装置(CTR),其通过驱动用电动机的转矩来对发动机(E)进行起动控制;以及磁减速机构(SR),其在起动控制中通过磁力降低曲轴的转速,从而降低发动机(E)的起动所需的驱动用电动机的转矩。控制装置(CTR)在起动发动机(E)时,在将离合器(CL)分离的状态下对磁减速机构(SR)进行励磁。
-
公开(公告)号:CN101953056B
公开(公告)日:2013-03-27
申请号:CN200880125057.7
申请日:2008-11-0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2K16/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29/03 , H02K16/02 , H02K21/14 , H02K51/00 , H02K2201/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降低转矩或推力的波动以及齿槽效应的磁力机械。电动机(1)具有:分别具有电枢列的三个定子(6)~(8);具有永久磁铁列的转子(3);以及具有软磁性体列的转子(10)。在由电枢列的电枢(6a)~(8a)产生的磁极与永久磁铁列的磁极之间的电角的相位被设定为:相对于规定的方向,各自错开电角2π/3,并且,在由电枢列的电枢(6a)~(8a)产生的磁极与软磁性体列的软磁性体芯(11b)~(13b)之间的电角的相位被设定为:相对于规定的方向,各自错开电角π/3。
-
公开(公告)号:CN101999203B
公开(公告)日:2013-03-06
申请号:CN200980112913.X
申请日:2009-02-1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小型化及制造成本的削减,并且能够提高设计的自由度的电动机。电动机(1)具备:具有磁极列的第一结构体(4),该磁极列由沿规定方向排列的规定的多个磁极(4a)构成且配置成相邻的各两个磁极具有相互不同的极性;具有电枢列的第二结构体(3),该电枢列配置成与磁极列相对向,在多个电枢(3c~3e)伴随电力的供给而产生的规定的多个电枢磁极的作用下,在电枢列与磁极列之间产生沿规定方向移动的移动磁场;具有软磁性体列的第三结构体(5),该软磁性体列由相互隔开间隔而沿规定方向排列的规定的多个软磁性体(5a)构成且配置成位于磁极列与电枢列之间,其中,电枢磁极数与磁极(4a)数与软磁性体(5a)数的比设定为1∶m∶(1+m)/2(m≠1.0)。
-
公开(公告)号:CN101999203A
公开(公告)日:2011-03-30
申请号:CN200980112913.X
申请日:2009-02-1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小型化及制造成本的削减,并且能够提高设计的自由度的电动机。电动机(1)具备:具有磁极列的第一结构体(4),该磁极列由沿规定方向排列的规定的多个磁极(4a)构成且配置成相邻的各两个磁极具有相互不同的极性;具有电枢列的第二结构体(3),该电枢列配置成与磁极列相对向,在多个电枢(3c~3e)伴随电力的供给而产生的规定的多个电枢磁极的作用下,在电枢列与磁极列之间产生沿规定方向移动的移动磁场;具有软磁性体列的第三结构体(5),该软磁性体列由相互隔开间隔而沿规定方向排列的规定的多个软磁性体(5a)构成且配置成位于磁极列与电枢列之间,其中,电枢磁极数与磁极(4a)数与软磁性体(5a)数的比设定为1∶m∶(1+m)/2(m≠1.0)。
-
公开(公告)号:CN101897108A
公开(公告)日:2010-11-24
申请号:CN200880120911.0
申请日:2008-12-1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2K16/02
Abstract: 提供一种电动机(M),其具有:形成旋转磁场的外侧的第一、第二定子(12L、12R);在其内侧配置并具有第一、第二感应磁极(38L、38R)的外转子(13);以及在其内侧配置并具有第一、第二永磁铁(52L、52R)的内转子(14)。将外转子(13)的第一、第二感应磁极(38L、38R)的相位相互以规定间距的一半错开,将内转子(14)的第一、第二永磁铁(52L、52R)的相位相互以规定间距错开,由此,可以使与第一感应磁极(38L)以及第二感应磁极(38R)相对的第一、第二定子(12L、12R)的相位以及极性相同,从而可以简化第一、第二定子(12L、12R)的构造。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