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主机余热发电系统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612769A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410809275.X

    申请日:2014-12-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舶主机余热发电系统设计方法,根据船舶主机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单压余热发电系统和双压余热发电系统建立热平衡分析模型;以100%工况作为余热发电系统设计工况,依据选定的设计参数,分别对单压余热发电系统和双压余热发电系统作热平衡计算,获得设计工况下余热发电系统各节点参数和各主要设备的特性参数,据此对余热锅炉、中冷预热器等换热设备进行设计选型,求解不同工况下余热发电系统的余热发电功率及节能性能参数;获得的节能参数可用于分析船舶主机节能潜力,为该船舶主机是否采用余热发电系统、采用何种余热发电系统提供数据支持。

    适用于变负荷蒸汽系统的汽水分离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574583B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310563495.4

    申请日:2013-11-14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适用于变负荷蒸汽系统的汽水分离装置,包括笛形管、排汽管、连杆机构,笛形管横向布置,笛形管的一端封闭,另一端连通竖直布置的排汽管,笛形管里设置有螺旋翅片,螺旋翅片与笛形管内壁形成螺旋流道,笛形管上方的壁上开有蒸汽入口,蒸汽入口与螺旋流道相通,蒸汽入口处安装环形挡板,连杆机构包括依次相连的横杆、第一可伸缩连杆、第二可伸缩连杆,环形挡板连接横杆,排汽管里设置汽轮,汽轮通过轴与飞块相连,飞块安装在活塞上,活塞下端设置有凸台,活塞中部安装滑套,滑套连接第二可伸缩连杆,滑套与凸台之间安装弹簧。本发明可以根据负荷的变化随时自行调整汽水分离装置的除湿强度。

    一种新型闪蒸实验测试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237297A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410471751.1

    申请日:2014-09-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闪蒸实验测试系统,包括设置有观察视窗的闪蒸室、布置在闪蒸室内部的温度测试光纤、压力测试光纤、应力测试光纤、应变片以及布置在闪蒸室外部的连接各测试光纤的光纤光栅解调仪和连接应变片的应变片解调仪;所述光纤光栅解调仪和应变片解调仪分别连接计算机;所述应变片一共有两个,分别安装在观察视窗的顶部和中部。本发明提供的新型闪蒸实验测试系统,采用了反应速度快且灵敏度高的光纤,既满足了对实验现象影响微小的要求,又保证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迅速性,克服了热电偶和压力传感器等传统测试元件的弊端。同时,通过两种测试方式对实验过程中闪蒸室筒壁应力进行采集,利用应变片的应力信息和光纤的应力信息进行比较。

    规则间隙扭带球突管式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04180691A

    公开(公告)日:2014-12-03

    申请号:CN201410421489.X

    申请日:2014-08-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规则间隙扭带球突管式换热器,外壳的两端内壁上各安装有一个管板,外壳的一端顶部设置有热介质进口管,外壳的另一端底部设置有热介质出口管,内设置有水平隔板,一端顶部设置有冷介质进口管,底部设置有冷介质出口管,外壳的内部沿管径方向设置有多个折流板,折流板上下交错安装在外壳内壁上,使外壳内部形成从一端至另一端上下交错的气流通道,外壳内沿轴向设置多个管束,管束的两端均固定在管板的管板孔内,管束穿过折流板并被折流板所支撑,管束为规则间隙扭带球突管束。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合了粗糙表面强化和采用远壁面扰流元件两种强化换热方式,强化换热效应。

    一种管束间狭窄空间内高温高压汽液两相流动可视化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006944A

    公开(公告)日:2014-08-27

    申请号:CN201410241897.7

    申请日:2014-06-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束间狭窄空间内高温高压汽液两相流动可视化系统,电加热管束与承压筒体内部圆形腔组成管束间狭窄流道,承压筒体的筒壁上开有视窗分为四组呈十字形,视窗紧固架通过螺栓安装在视窗外,耐高温承压有机玻璃固定在视窗紧固架内将视窗窗口完全覆盖,2台高速摄像机分别正对0度和90度位置的视窗窗口,0度和90度位置的视窗窗口两侧内壁上均匀涂有耐高温漫反射涂层,2块等腰直角三角形棱镜的直角镜面的一面分别正对180度和270度位置的视窗窗口、另一面直角镜面外设有太阳光源,正对视窗的直角镜面与视窗之间设有硫酸纸。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观测到高压管束间沸腾传热汽液两相流动情况。

    垂直轴风力与太阳能热气流互补发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352802A

    公开(公告)日:2013-10-16

    申请号:CN201310277374.3

    申请日:2013-07-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465 Y02E10/74 Y02P80/24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垂直轴风力与太阳能热气流互补发电装置,包括导风筒、发电装置外壳,发电装置外壳固定在导风筒上方,发电装置外壳里安装磁极,磁极里安装电枢绕组,导风筒里安装空气涡轮,发电装置外壳上方设置垂直轴风机叶片,空气涡轮通过涡轮传动轴连接电枢绕组,垂直轴风机叶片通过风机传动轴连接磁极,涡轮传动轴和风机传动轴均连接棘轮,棘轮控制涡轮传动轴和风机传动轴向相反方向转动。本发明不仅能够利用太阳能集热器和导风筒产生的热气流驱动发电机发电,而且也能够利用自然风力或自然风力和热气流废气组成混合风共同驱动发电机发电,同时在地理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能够利用工业余热进行综合发电。

    一种多角度纵倾上浮破冰试验装置及抗冲击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984718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166928.5

    申请日:2025-02-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角度纵倾上浮破冰试验装置及抗冲击试验方法,包括碰撞试验装置、被碰撞试验装置和试验水池;碰撞试验装置包括水下航行器缩比模型、主体搭载机构、滑轮和连接平台;调节杆件连接在水下航行器缩比模型和驱动设备之间;碰撞试验装置通过滑轮搭载在试验水池上方,以通过滑轮实现直线移动;水下航行器缩比模型通过主体搭载机构固定在连接平台上;被碰撞试验装置包括试验冰板、试验冰板夹具、紧固螺丝和固定平台;试验冰板通过紧固螺丝夹紧在所述试验冰板夹具上,固定平台和试验冰板夹具固定在试验水池上方。本发明的破冰试验装置,能够模拟水下航行器在应急上浮场景下的破冰场景,有助于水下航行器的设计优化。

    一种高温加压环境下的蒸汽发生器抗冲击试验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984703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060154.8

    申请日:2025-01-15

    Abstract: 一种高温加压环境下的蒸汽发生器抗冲击试验装置及方法,涉及蒸汽发生器技术领域,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对蒸汽发生器在高温高压、沸腾相变换热条件下的抗冲击研究不充分的问题。上述装置中,蒸汽发生器等效模型安装在振动冲击装置上,蒸汽发生器固定支架用来支撑蒸汽发生器等效模型,供水系统、蒸汽发生器等效模型以及排水系统依次连通,上述装置还布置有供水流量传感器、供水压力传感器、排水压力传感器和汽液两相流量计。上述方法包括:调节各设备至运行设定工况,并使装置运行处理稳定阶段,启动振动冲击装置,并开始采集各传感器的数据信号,振动结束后关闭各设备,重复以上各步骤,以开展多工况振动冲击试验。

    一种纯质气体水合物分解过程实验装置与定量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754216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379278.5

    申请日:2022-11-04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纯质气体水合物分解过程实验装置与定量计算方法,包括反应釜、溶液箱、储气罐、气水分离器,溶液箱通过注入泵连接反应釜,储气罐、气水分离器分别连接反应釜,溶液箱与注入泵之间设置第一截止阀,注入泵与反应釜之间设置第一流量计、第二截止阀、第一单向阀,储气罐与反应釜之间设置第三截止阀、气动调节阀、第二流量计、第四截止阀、第二单向阀,反应釜通过第五截止阀连接真空泵,气水分离器与反应釜之间设置背压阀,气水分离器的上端连接回收气囊,气水分离器的下端连接第六截止阀。本发明可以预测危险工况的分解情况,保证实验安全;能够有效规划实验方案,大量减少不必要的实验次数,提高实验研究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