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大型薄壁筒形件对轮旋压设备的内旋进给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180341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10805525.1

    申请日:2016-09-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D22/14

    Abstract: 一种用于大型薄壁筒形件对轮旋压设备的内旋进给装置,它涉及一种内旋进给装置。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有模旋压设备存在模具成本高、通用性差和制造周期长的问题。本发明的锥形楔块套装在进给丝杠上,多个内旋轮座环形均布安装在锥形楔块上,每个内旋轮座内竖直可转动安装有一个旋轮轴,每个旋轮轴上可安装有一个内旋轮,旋轮座导向套和楔块导向套上均开设有十字滑槽,楔块导向套和旋轮座导向套的十字滑槽相互对齐并上下扣合,过渡套筒套装在进给丝杠上并位于楔块导向套的上端,上横梁安装在过渡套筒上,内旋电机安装在减速器上并将动力传递给减速器,减速器带动进给丝杠转动。本发明适用于薄壁筒形件对轮旋压设备中。

    数字电路故障检测电路及利用该电路测试故障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54905A

    公开(公告)日:2014-07-30

    申请号:CN201410211193.5

    申请日:2014-05-16

    Abstract: 数字电路故障检测电路及利用该电路测试故障的方法,涉及数字电路故障检测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数字电路故障检测电路和检测方法均无法确切的识别开路状态,以及需要测试的电路网络比较多时,故障检测的过程复杂的问题。本发明采用两个互补的三极管,根据输入信号的高电平、低电平、开路三种不同状态,使两个三极管产生与之对应的导通\关断状态组合,从而反应出输入信号的实际状态;输出模块用于将三极管的导通\关断状态组合以数字信号的形式输出,由光耦器件构成。本发明适用于数字电路故障检测。

    电触头材料接触电阻自动测试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149442A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1310050544.4

    申请日:2013-02-08

    Abstract: 电触头材料接触电阻自动测试装置,涉及电触头材料接触电阻测试装置。它为解决目前没有可自动控制接触压力、支持多触头连续测量的电触头材料接触电阻测试装置。纵向和横向滑台均设置在机座的上表面上;纵向滑台通过横向与纵向滑台连接件与横向滑台相连;横向与纵向滑台连接件的上端固定设置有竖直滑台;竖直滑台上固定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弹性元件和压力传感器相连;探针通过探针夹具装设在探针夹具连接件上;多触头夹具体固定设置在纵向滑台的上表面上;待测电触头固定装设在多触头夹具体上;它实现了对触头接触力的自动控制和对多个触头的接触电阻的连续测量,具有测量准确、操作方便,效率高的优点。

    积分式接触电阻测量系统及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707149A

    公开(公告)日:2012-10-03

    申请号:CN201210218362.9

    申请日:2012-06-28

    Abstract: 积分式接触电阻测量系统及测量方法,涉及一种电阻测量系统及测量方法。它是为了解决接触电阻测量方法的数据稳定性差、准确性低的问题。它采用高阻低倍率电压放大器采集待测部件两端的电压,并将采集的电压进行放大;采用电压跟随器采集待测部件和标准检流电阻之间的电压,并进行隔离,获得低阻抗输出电压,然后将该低阻抗输出电压输入至多路AD转换器;采用量程切换开关设定模拟积分器的积分常数,采用模拟积分器对放大后电压进行模拟积分;采用单片机计算待测部件的两端电压和通过待测部件的激励电流,从而获得待测部件的电阻值;实现积分式接触电阻的测量。本发明适用于接触电阻的测量。

    基于BIST的数据采集系统及其实现采集、自测试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30221A

    公开(公告)日:2010-12-29

    申请号:CN201010128968.4

    申请日:2010-03-22

    Abstract: 基于BIST的数据采集系统及其实现采集、自测试的方法,它涉及数据采集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数据采集器可测性低、可靠性低的问题。本发明的数据采集系统主要包括FPGA控制模块、DSP主控制器、混合边界扫描芯片、边界扫描控制芯片和测试信号发生器,本发明的方法主要由FPGA控制模块完成数据采集功能,由DSP主控制器实现数据采集系统在数据采集和自测试之间的切换控制,由测试信号发生器实现测试信号的发出,由边界扫描控制芯片实现对FPGA的测试。本发明为提高数据采集系统的可测性发展提供了基础。

    基于FPGA的无刷直流电机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29005A

    公开(公告)日:2010-06-09

    申请号:CN200910073288.4

    申请日:2009-11-27

    Abstract: 基于FPGA的无刷直流电机的控制方法,属于电机控制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过零检测方法中软件算法的串行性会引入一定的执行延时,而且它还会增加CPU的负担,限制了电机其它控制任务的完成;另外,传统的反电势过零检测法仅能在20%以上额定转速以上才能使用,调速范围受到很大制约的问题。本发明方法包括:1.电机软启动;2.采样电机信号;3.采样信号分配处理;4.反电势过零检测单元处理采样信号并输出实际转速和闭环换相信号;5.转速电流双闭环负反馈PI调节器输出闭环占空比;6.PWM控制器输出控制信号驱动无刷直流电机运行。

    一种应用于自动化精密锻造汽车轮毂轴承产线的脱模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4160741B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111385980.8

    申请日:2021-11-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自动化精密锻造汽车轮毂轴承产线的脱模结构,包括下模模座、脱模镶块、顶杆和螺杆,下模模座内设有模腔,脱模镶块包括上部凸台、中部圆盘和下部滑块,下部滑块包括两个滑块,在滑块上开设长圆孔;在下模模座的底部设有中心通道,在下模模座内设有两个滑道,两个滑块伸入两个滑道内,上部凸台伸入轮毂轴承锻件分模面下部的内孔,中部圆盘承载轮毂轴承锻件,顶杆的上端穿入中心通道抵在中部圆盘上,在下模模座内开有两个螺纹孔,每个螺纹孔内配合一个螺杆,每个螺杆的自由端穿入下模模座内并伸出对应滑块上的长圆孔对脱模镶块限位。本发明避免锻件顶出时倾斜带来的机器人无法准确夹持问题,保证锻件平稳脱模,提高产线效率。

    带外筋锥形回转体构件的约束旋压成形模具及成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066338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1072108.7

    申请日:2023-08-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外筋锥形回转体构件的约束旋压成形模具及成形方法,涉及航空航天装备旋压制造技术领域,解决了普通旋压工艺成形带外筋锥形件时坯料易起皱、筋部的成形质量及尺寸精度较差的问题。本发明通过普通旋轮和模具对初始圆型坯料进行预制造,采用多道次无芯模旋压将坯料旋压成锥形回转体构件;然后通过锥形旋轮和分瓣模具对预制造完成的锥形回转体构件腹板外表面加强筋进行单道次的剪挤旋压成形。本发明通过预制坯料形状、设计分瓣模具、改善旋轮结构、优化单道次剪挤旋压过程中旋轮轨迹以及压下量,不仅可以实现模具筋槽的充分填充,而且可以实现带筋坯料的脱模,防止材料过度堆积,能够有效保证旋压成形后带外筋锥形构件的尺寸精度。

    一种多工具复合边缘约束旋压模具工装

    公开(公告)号:CN116944323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1010066.4

    申请日:2023-08-11

    Abstract: 一种多工具复合边缘约束旋压模具工装,属于航空航天装备旋压制造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带有局部凹槽特征的复杂薄壁曲母线构件的整体成形不易实现的问题。包括凹模、底座、旋轮组件及旋棒组件,凹模安装在旋压机的主轴上,且凹模的内表面与待成形构件外表面随形设置,底座安装在旋压机的接口燕尾槽上,旋轮组件及所述旋棒组件替换安装在底座上,通过销钉实现旋轮组件及旋棒组件的安装角度调节。通过旋轮组件进行对构件的初步成形,初步成形后对于构件上的局部凹槽等细小特征部分,通过旋棒组件进行进一步成形。本发明中通过旋轮组件与旋棒组件替换使用,实现了带有局部凹槽特征的复杂薄壁曲面母线构件的边缘约束旋压成形。

    连续纤维增强高粘度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的熔融浸渍模具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01254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337865.1

    申请日:2022-03-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续纤维增强高粘度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的熔融浸渍模具及方法,有效解决了纤维束断裂的问题,显著提升了浸渍压力。熔融浸渍装置包括熔融浸渍模具,多组转动浸渍辊和压力调节浸渍辊按一定间隔位于熔融浸渍模具内,驱动机构通过传动系驱动各辊转动。制备方法:加热模具内树脂胶,将展开的连续纤维束牵入熔融浸渍模具,穿过各辊;挤出机将树脂熔胶在连续纤维束表面均匀敷胶,之后开启牵引装置,同时调节两个调节浸渍辊的浸渍压力,实现连续纤维束的完全浸渍,在制备不同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时,依据粘度不同可调节适当的浸渍压力,提高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浸渍度、纤维含量、纤维分布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