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942552A
公开(公告)日:2011-01-12
申请号:CN201010509670.8
申请日:2010-10-1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21D9/00
Abstract: 大尺寸环形磁钢零件精密磁场时效处理方法,属于热处理领域,本发明为解决采用传统热处理方法的大尺寸零件的磁性能均匀性差的问题。本发明方法包括:1.固溶处理;2.将热处理炉加热到620~660℃时效处理设计温度,保温10~20分钟;3.将零件加装导磁卡具,并放入热处理炉中的均温区,同时施加与所述导磁卡具平行、强度为2~10kOe的外磁场,待所述大尺寸环形磁钢零件在5~10分钟升温至所述时效处理设计温度,然后保温45~90分钟;4.停止加热,撤去外磁场,并进行水淬;5.七级回火处理;6.冷却至室温,将导磁卡具拆卸下来,获得时效处理过的大尺寸调幅分型磁钢零件,完成大尺寸环形磁钢零件的热处理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01174720B
公开(公告)日:2010-09-29
申请号:CN200710144580.1
申请日:2007-11-0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共振反共振电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它涉及电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它解决了现有对于无序复合结构的电磁复合材料应用少,因为微小周期性复合结构制备的难度较大,而有序周期性结构限制了左手器件的设计和制作的问题。本发明的共振反共振电磁复合材料按体积百分比导电散射体材料为10~40%、基体材料为60~90%制成。制备方法为:一、取散射体材料和基体材料放入螺杆混料机中进行固态混合;二、将步骤一混合均匀的材料模压或挤压成形,即制备出共振和反共振电磁复合材料。本发明电磁复合材料适用于微波吸收和制备具有左手效应相关特性的新型电磁器件的设计和制作。具有成型性能好、微波透明度好、电磁性能稳定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430146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766627.8
申请日:2024-12-0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形貌可控的高性能碳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属于吸波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纯碳吸收剂阻抗匹配特性和衰减特性之间的不平衡以及有效吸收频带有限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方法:首先在加热条件下,将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分别溶于去离子水或乙醇水溶液,然后将三聚氰胺溶液滴加入三聚氰酸溶液中,加热搅拌反应,得到氢键有机框架;然后将氢键有机框架加入酚醛树脂的无水乙醇溶液中,搅拌反应,煅烧,得到碳吸波材料。本发明的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所得吸波材料具有出色的电磁波吸收性能,几乎覆盖了全部X和Ku波段。实现了“薄轻宽强”的应用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8620478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705181.1
申请日:2024-06-0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9D163/00 , C09D7/61 , C09D5/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耐高温吸波涂料及其应用,属于吸波涂料开发技术领域。本发明经过大量实验,对吸波涂料的配方进行优化,成功得到了一组最优配方:改性环氧树脂100份、石墨烯20份、玻璃粉10份、导电炭黑10份、乙酰丙酮5份、四氧化三铁粉末5份、钴粉5份、重晶石粉5份、氮化硼5份、三氧化铬5份和增稠剂0.5份,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吸波涂料的吸波性能和耐高温性能有待进一步提升的问题。对本发明提供的复合耐高温吸波涂料进行应用测试,其最优最小反射损耗RLmin为‑58.41dB,吸波频宽范围在9.8~15.5GHz,具有优异的吸波性能。并且高温测试结果显示本发明涂层在200℃和400℃条件下均无明显变化,最高耐温程度为600℃条件下6h涂层完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设备涂覆后可用于高温条件作业。
-
公开(公告)号:CN113358678B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110510302.3
申请日:2021-05-1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IPC: G01N23/203 , G01N23/2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α钛变形过程介观应力和织构的半定量预测及可视化方法,属于材料塑性变形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仿真手段或实验方法难以获取介观应力的难题,避免了介观应力的实验表征对设备的高要求以及高成本问题。本申请以代表体积元RVE为载体建立晶体塑性模型,将EBSD表征或XRD测量获得织构导入代表体积元RVE,代表体积元RVE由钛合金α相组成,包含了原始实验材料的织构信息,随后进行的晶体塑性仿真考虑了α钛合金的滑移和孪生变形行为,可以获得并可视化材料在多种外载荷作用下的介观应力、织构演化信息,对于研究α钛合金变形过程的介观应力演化以及介观应力诱发裂纹的萌生和扩展问题至关重要。
-
公开(公告)号:CN114371075A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111672405.6
申请日:2021-12-3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杂载荷下钛合金薄壁构件约束应力的评估方法,包括:将预设钛合金薄壁构件的实际服役工况简化为双轴变形实验,获得主承载方向的实验应力应变曲线;在构件上切取试样进行单轴拉伸实验,获得材料单轴应力应变曲线;获取晶体塑性本构参数的参考值,进行晶体塑性模拟试算,获得单轴拉伸的模拟应力应变曲线;调整参考值,使单轴拉伸的实验、模拟应力应变曲线基本吻合;根据前述实际服役工况修改晶体塑性模拟试算的边界条件,再次计算,得到主承载方向的模拟应力应变曲线;使主承载方向的模拟、实验应力应变曲线比较得到约束应力,进而评估预设钛合金薄壁构件早期开裂原因。该方法理清了不同构件结构对主承载方向力学性能表征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0405196B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1910773810.3
申请日:2019-08-2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铁氧体/还原性金属复合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基于激光3D打印制备高温隐身涂层的方法,属于吸波涂层制备的技术领域。本发明要解决现有高温吸波涂层存在涂层/基体结合力不足,涂层微观结构难以控制、电磁性能无法保证的问题。本发明中将纳米级的铁氧体粉末与纳米级的还原性金属粉末通过混合造粒工艺制备复合颗粒;在3D打印设备密闭制备腔中,复合颗粒通过激光诱导原位反应在基板表面上制得高温隐身涂层。本发明应用于构件的高温隐身及电磁污染防治。
-
公开(公告)号:CN112114169B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2010866749.X
申请日:2020-08-2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微区电化学测试的双电解池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装置包括充氢机构、微区电化学测试机构和集气机构,充氢机构包括充氢池、观察镜、入液口、顶板、充氢孔、辅助电极、参比电极、下密封圈、上密封圈,在下密封圈与上密封圈之间安装有试样,在充氢池内装有充氢溶液,充氢溶液与试样下表面接触;微区电化学测试机构包括电化学工作站、检测池、检测孔、微型参比电极和铂电极探针;检测池固定在顶板上,检测池的充氢孔与检测池的检测孔正对布置;试样充氢时集气机构排出试样下表面的气泡。本发明采用双电解池结构,简化实验样品制备和安装流程,实现对试样进行充氢及原位微区电化学测试,拓展扫描电化学显微镜在氢渗透研究领域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687351A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2110018119.1
申请日:2021-01-0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BP神经网络快速预测复合介质微波电磁性能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一、样品基础参数的获取;步骤二、遗传算法‑BP神经网络模型体系构建;所述体系构建包括BP神经网络的设计和遗传算法‑BP神经网络的设计;步骤三、遗传算法‑BP神经网络的训练;步骤四、基于遗传算法‑BP神经网络的性能预测:载入原始数据形成涵盖任意填充率的电磁性能预测,并自动输出。本发明中通过遗传算法的引入大幅度提高了预测的精度、避免了传统BP神经网络局部优化和过拟合问题,大大提高了预测效率、降低了预测偏差所带来的技术风险,对比与传统BP预测方法有显著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02010015B
公开(公告)日:2012-06-13
申请号:CN201010509667.6
申请日:2010-10-1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磁场诱导磁性纳米线的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磁性纳米线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Fe3O4纳米线和尖晶石型铁酸盐纳米线的制备方法操作复杂、成本高、纳米线产率低的问题。制备方法:一、配制金属离子溶液、碱溶液和水溶性还原剂溶液;二、将金属离子溶液、碱溶液和水溶性还原剂溶液混合,装入反应釜,于磁场热处理炉中反应;三、洗涤、干燥,即得到磁性纳米线。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不污染环境,成本低,制备的磁性纳米线产率为95.6~99.9%。应用于磁性材料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