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236827A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310231689.4
申请日:2013-06-0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温度梯度的隧道渗漏水检测方法及装置,通过在隧道内壁上布设温度传感器阵列,利用水与墙壁间的温差及水的蒸发散热作用,根据各铂电阻测点的温度来判断被测区域是否存在渗漏,并可以根据检测信息估计出渗漏区域的形状。本发明能够在渗漏水现象出现时及时定位和报警,以便管理人员在第一时间发现和治理隧道渗漏水病害,此外,还可以长期监测已有渗漏水病害的发展,帮助观察隧道的结构性能演变趋势。
-
公开(公告)号:CN101667220B
公开(公告)日:2011-04-27
申请号:CN200910196100.5
申请日:2009-09-2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盾构隧道接头构造的模拟方法,其特征是按如下步骤实施:(1)设置接头单元:将接头接触面离散为多个节点,节点之间通过模拟弹簧的接头单元连接,环向上接头单位有多层,分别模拟实际接头中的传力衬垫、螺栓和密封垫,同层接头单元类型相同;(2)设置初始弹簧刚度、边界条件、接头初始变位δ1;(3)施加荷载;(4)查看第一个接头单元;(5)根据该接头单元类型设置弹簧法向刚度;(6)判断是否设置所有接头单元,如果是,继续下个步骤(7);如果不是,查看下一个接头单元,回到步骤(5);(7)计算接头实际变位δ2;(8)比较δ1和δ2,如果两者之差在允许范围tol内,完成计算,算出隧道的接头变形;如果两者相差超过允许范围,根据δ2计算隧道的附加荷载,并回到步骤(3)重新施加荷载。本发明基于衬砌结构接头的构造特征,建立了衬砌结构接头的力学模型,根据得到的节点弹簧应力或法向位移在计算过程中动态调整弹簧参数,将接头模型应用到整环衬砌结构计算中。可以同时考虑衬砌的环向、纵向接头性能,计算衬砌管片和接头的内力和变形,更加准确地反映管片的变形和受力状况。
-
公开(公告)号:CN101777152A
公开(公告)日:2010-07-14
申请号:CN201010102159.6
申请日:2010-01-2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全寿命期风险分析的路堑与隧道方案决策模型。该模型可通过对不同方案的常规工期风险、常规成本风险、以及施工期偶然风险导致的人员伤亡、工期拖延和经济损失等5项指标进行分析预测,给施工方进行风险决策提供理论依据;还可对不同方案运营期的运营维护费用、工程可靠性指标、环境影响指标等3项指标进行分析计算,综合考虑施工期和运营期的8项指标可以给投资方或政府部门进行风险决策选择最优方案提出理论依据。以上决策过程中,可采用个体决策和群决策两种手段。本发明应用风险的理念来分析路堑及隧道方案的各种不确定性问题,能够对不同方案中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和评判,从而得出更合理的方案。将风险的理念和全寿命期成本的概念结合起来,使公路工程中典型方案的决策更加合理,工程的建设以及寿命期的服务水平和长期投资控制得到更有力和更全面的保证。
-
公开(公告)号:CN101696913A
公开(公告)日:2010-04-21
申请号:CN200910197932.9
申请日:2009-10-3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一种实现多级、主控加载小量程隧道卧式平面模型试验装置系统,包括实现直接施加并传递荷载的加载内框、提供试验反力支撑的反力架外框、以及螺栓机械啮合顶进并配合高灵敏度拉压传感器量测组合加载装置,反力架外框与加载内框通过加载装置连接成整体箱体系统;加载内框采用木板与钢板叠合结构,钢珠和自锁螺丝钉布置在木板上;反力架外框中井字形方钢管压在有机玻璃盖板上,底部承载板位于整个系统底部;加载装置中螺栓和高强度螺母配合安装,螺栓的一端嵌入高灵敏度拉压传感器。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千斤顶不能实现小量程、高精度、侧向加载的技术问题,同时改善了承载内框加载摩擦问题,提高了试验的可操作性与量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1624909A
公开(公告)日:2010-01-13
申请号:CN200810040407.1
申请日:2008-07-0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E21D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浅埋、偏压、错台条件下的小间距隧道的开挖方法,是先开挖内侧隧道后开挖外侧隧道。开挖时,将内侧隧道和外侧隧道之间的净间距控制在大于10m但小于分离式隧道的最小净间距,将内侧隧道和外侧隧道的隧道毛宽度分别控制在8~15m之间,将允许的偏压角度控制在10°~45°。将错台高度控制在大于1/3倍的隧道毛宽度。本发明的方法能改善隧道的受力变形机理,减小对隧道围岩的扰动,更有利于隧道的安全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9886824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956057.9
申请日:2024-12-2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6Q10/0635 , G06Q50/26 , G06Q50/08 , G06F17/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隧道施工安全隐患频次的联合概率分布模型及应用,该联合概率分布模型按如下步骤实施来构建获得:步骤1:隐患数据统计分析,步骤2:构建联合概率密度函数,步骤3:确定隐患症候最可能区间与最值;基于模型的风险预测应用方法,包括步骤4:根据工程前序所有每周或每月频率分布,基于不同超越概率将划分为五个等级,采用联合概率分布模型预测的最可能结果给出最终风险等级;获得安全隐患频次结果后,本发明将根据各标段的隐患频次分布特征,划分出不同的安全隐患频次等级,为现场安全管理水平做出预警。该发明能够从条件概率和隐患统计分析的角度科学地预测未来隐患的分布规律,为今后重大工程隐患预防和风险控制提供理论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4972906B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210479274.8
申请日:2022-05-05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6V10/774 , G06V10/82 , G06V10/766 , G06V20/52 , G06V20/40 , G06N3/0464 , G06N3/045 , G06N3/0985 , G06N3/08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土压平衡盾构法隧道施工领域。提出了一种土压平衡盾构开挖面土质类型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建立渣土分类系统;步骤2、建立渣土识别数据库;步骤3、渣土识别模型的构建。本发明方法既能科学地反映土体自身的性质又适用于盾构施工的实际需要,构建的渣土目力鉴别准则为数据集标签的制作提供了依据;利用深度学习算法通过对出渣土图像进行识别能够快速、准确地得到开挖面前方土质类型信息,并具有实时、成本低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333392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450851.X
申请日:2024-04-15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6Q10/0635 , G06Q10/0637 , G06F16/26 , G06F16/27 , G06F16/23 , G06F16/2458 , G06Q50/26
Abstract: 一种基于事故树与区块链的隧道施工火灾风险管理平台,用于隧道施工现场火灾风险管理,其特征在于,包括五个模块:数据获取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数据交互模块、隧道施工火灾事故运行和分析模块和数据可视化模块。针对隧道施工过程火灾事故责任体系,基于事故树整理火灾事故的各类影响因素,梳理隧道建设过程消防安全信息流向,明确各部门在火灾事故发生中承担的责任,合理采集、记录、披露消防安全信息,以实现精细化的管理和监督,并开发了一个基于梧桐链(WutongChain)的原型系统,以实现风险可视化。解决了大型工程中信息流向复杂、风险评估数据来源不可靠的问题,提高了信息流通的透明度和风险评估结果的可靠性,便于现场做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
-
公开(公告)号:CN116595742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526037.7
申请日:2023-05-1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1/10 , G06F119/14 , G06F111/08
Abstract: 一种变异地层与隧道数值模型的不匹配网格映射方法,本发明涉及不确定地层中隧道结构概率分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来解决变异地层与隧道数值模型网格不匹配的自动映射方法。本发明建立的变异地层与隧道数值模型的不匹配网格映射方法,可以较好地考虑变异地层模拟时的规整网格和隧道数值模型中畸变网格不匹配的难题,通过提出的方法,可以将变异地层网格单元的不同土体类型自动地映射到隧道数值模型中,为后续研究地层变异性对隧道结构受力变形分析提供了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4705154B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210414715.6
申请日:2022-04-2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多传感器量测及固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室内模型试验的隧道结构变形量测及固定装置。该装置应用于半结构隧道模型,包括导轨、隧道纵向变形量测设备、隧道断面结构变形量测设备。本申请的装置在满足传感器固定的稳定性的同时实现传感器的滑动与可拆卸、自由组装,尽可能地较少占用隧道内部空间,同时可以实现典型断面变形随时间的连续变化数据,以及隧道整体沉降变形曲线的量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