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98894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638491.2
申请日:2024-11-1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6F30/28 , G06F30/25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孔隙形貌特征的泥浆渗透离散元流固耦合优化模拟方法,通过CT扫描方法和数字化三维重构技术获得砂土的空间几何信息,建立砂土地层的STL三维图形文件;将STL文件导入计算流体动力学‑离散元耦合程序中建立孔隙流场网格和离散元墙体边界,建立离散元流固耦合计算模型,从而实现还原地层孔隙形貌特征的计算需求。为降低计算量、提高计算效率,在离散元模块通过循环插入带速粒子和删除滤失粒子的方法,降低实时运算的泥浆颗粒总数量。利用此方法可以根据实际地层的真实形貌和实际浆液颗粒的真实尺寸进行原尺模拟,为盾构隧道开挖面泥浆渗透微观机理的研究方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4737992B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210279129.5
申请日:2022-03-2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分析盾构管片纵缝接头在管节收敛变形中显要性的系统及应用。该系统包括传感器模块、测量误差预处理模块、接头定位模块、收敛测点定位模块、计算分析模块,通过监测数据初步计算和误差处理得到接头转角;并通过建立相对坐标系,并利用接头转角、管片弦长闭合的几何关系进行坐标误差修正;基于各接头以及收敛变形测点之间的相对坐标关系,得到测点的相对坐标;通过与总的管节收敛变形进行对比,定性与定量的表征接头转角在管节收敛变形中的影响,并作为评估接头在管节收敛变形中显要性的指标。通过评估接头的显要性,可深入了解盾构隧道结构受力变形特性,提高盾构隧道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工程运营中可指导管节变形的监控措施。
-
公开(公告)号:CN114737992A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210279129.5
申请日:2022-03-2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分析盾构管片纵缝接头在管节收敛变形中显要性的系统及应用。该系统包括传感器模块、测量误差预处理模块、接头定位模块、收敛测点定位模块、计算分析模块,通过监测数据初步计算和误差处理得到接头转角;并通过建立相对坐标系,并利用接头转角、管片弦长闭合的几何关系进行坐标误差修正;基于各接头以及收敛变形测点之间的相对坐标关系,得到测点的相对坐标;通过与总的管节收敛变形进行对比,定性与定量的表征接头转角在管节收敛变形中的影响,并作为评估接头在管节收敛变形中显要性的指标。通过评估接头的显要性,可深入了解盾构隧道结构受力变形特性,提高盾构隧道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工程运营中可指导管节变形的监控措施。
-
公开(公告)号:CN112538872B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2011285339.2
申请日:2020-11-1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 绍兴市柯桥区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2D33/0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岩土工程、桥梁工程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邻近高铁桥梁的隔离桩基及堆载施工模型试验系统。本系统包括模型试验箱系统、反力框架、加载系统。其中,模型试验箱系统包括模型试验箱、拟堆载土体材料、拟施工隔离桩基、高铁桥梁模型,可实现隔离桩基施工工况、堆载施工工况以及高铁列车运营振动工况的独立及耦合作用;反力框架可实现加载系统沿着X、Y、Z三轴自由移动,并为加载系统提供支撑反力;加载系统用于向拟施工隔离桩基施加均匀贯入荷载,或向轨道扣件加载触点施加均匀振动荷载。本申请采用模块化设计,各功能模块均相对独立,试验系统利用率较高、工况适应性较强,可为相关工程问题及教学科研提供一体化的试验解决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1709129A
公开(公告)日:2020-09-25
申请号:CN202010486101.X
申请日:2020-06-01
Applicant: 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类岩堆体裂隙围岩中隧道开挖安全系数的确定方法,通过计算和试验获取不连续面的剪切强度τa、不连续面的法向刚度kn和切向刚度ks、正应力σn和剪应力τ等参数,然后根据参数值得到类岩堆体隧道围岩大尺寸试样应力-应变试验曲线;通过类岩堆体隧道围岩大尺寸试样应力-应变试验曲线数据,获取F/W~TBdis曲线;最后基于F/W~TBdis曲线确定类岩堆体隧道围岩块体的安全系数。该方法可定量给出类岩堆体隧道围岩中隧道开挖的安全系数,实现类岩堆体隧道开挖的适时支护、反馈及修正,指导安全施工,为类岩堆体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技术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07101788A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710281549.6
申请日:2017-04-2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1M3/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M3/28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盾构隧道衬砌管片T字缝两道密封垫防水试验装置及方法,该装置整体呈T字型,装置包括下部试模、上部左试模和上部右试模,下部试模、上部左试模和上部右试模在各自的接触面上由内而外依次均设置内沟槽和外沟槽,各内沟槽和外沟槽内均设有弹性密封垫,上部左外沟槽内圈为平面或设有矩形凹槽或矩形凸台,上部右外沟槽内圈为平面或设有矩形凹槽或矩形凸台,下部外沟槽为平面或设有矩形凹槽或矩形凸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真实模拟T字缝两道密封垫不同受力情况下的防水试验、模型精度高和真实模拟不同错位情况下的防水能力试验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897813A
公开(公告)日:2017-06-27
申请号:CN201710025805.5
申请日:2017-01-1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BIM和AI的大型盾构隧道智能化管理系统,包括:时间管理子系统,对整体施工进度和施工事项进行调控和管理;BIM管理子系统,对物资、设备的空间位置及进出场进行规划和管理;AI智能子系统,根据对已有工程的学习,对未来施工所需资源进行预测,提前优化资源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以时间为主线,调控和管理整体施工进度,调配人机物;以空间为依托,采用BIM管理子系统规划并管理物资、设备的空间位置及进出场;以数据为根本,管理工程信息库,并以此为AI智能子系统学习资源,不断完善智能化水平。三者相互独立,通过数据联系起来,便于对盾构隧道施工过程进行可视化管理和监控,便于后续工程借鉴施工经验。
-
公开(公告)号:CN104712340A
公开(公告)日:2015-06-17
申请号:CN201510028096.7
申请日:2015-01-2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MJS法和冻结法联合的联络通道建设的施工方法,其是一种为克服现有联络通道冻结法施工的劣势并充分利用MJS法的优势而发明的一种新型联络通道施工方法。本方法将MJS法与冻结法进行了有机的结合,该方法地层适应性更广,安全可靠度更高。根据上述两种加固方法的技术特点,本发明方案在联络通道上方采用冻结法加固,联络通道下方采用MJS法加固,根据隧道内部空间情况,两种加固方法可以先后施工或同时施工以缩短工期。当冻土解冻后,隧道不会产生融沉问题;另一方面,MJS法形成的永久加固体为隧道的后期运营提供了稳定的地层环境。从长远来看,本发明方案安全、高效、长期成本较低。
-
公开(公告)号:CN104033160A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申请号:CN201410255217.7
申请日:2014-06-1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软土地层的浅埋暗挖隧道新型支护方法,其是一种针对现有浅埋暗挖法的加固体系无法应用于淤泥质土地层条件而发明的一种新型支护方法,本方法将全方位高压喷射法(MJS,MetroJetSystem)应用于浅埋暗挖法,拓宽了浅埋暗挖法的适用范围。由于MJS法水平加固桩体质量可靠,可兼做隧道初衬,加固桩体截面和加固范围均有很大的调整空间。本发明采用的MJS法施工参数全程可控,施工过程对环境影响非常小,同时不向外排放有害物质,可避免对周围土体和水域的污染。本发明经济、可靠、适用范围广。
-
公开(公告)号:CN102817378A
公开(公告)日:2012-12-12
申请号:CN201110155188.3
申请日:2011-06-0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大直径盾构隧道近距离穿越城市高架桩基的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桩基间土体“口”字形加固体:根据盾构的穿桩试验结果判断桩基的横向位移模式,选取隧道上部第一个桩基最大横向位移处作为“口”字形上部横向加固的位置,在距隧道底部3m以下进行“口”字形底部加固;(2)连接桩基承台形成大型片筏基础:在对桩基间土体进行加固后,将承台间土体进行开挖,开挖基坑底部标高为承台底,开挖完成后采用高强混凝土回灌成为整体的片筏基础,最后恢复路面;(3)超大直径盾构穿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可有效减小超大直径盾构近距离穿越高架桩基时的土体扰动,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等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