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388278A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2010371992.4
申请日:2020-05-06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IPC: A61H1/02 , A63B22/06 , A63B23/035 , F16H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相位可调的输出轨迹可为椭圆的康健运动训练装置,包括支撑机构和一副以上的训练模块,所述训练模块包括运动机构以及相位调节机构;所述运动机构包括内齿圈、行星齿轮、行星架和驱动电机,所述内齿圈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撑机构上,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机构上,所述行星架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行星齿轮转动安装在所述行星架上,所述行星齿轮位于所述内齿圈中并与所述内齿圈相互啮合;所述相位调节机构用于带动所述内齿圈转动。本发明改变了传统圆周运动轨迹或单相位椭圆运动轨迹的单一训练模式,提供丰富的椭圆轨迹训练模式,满足不同使用者的不同需求,大大提高了使用者的训练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0339532A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910701198.9
申请日:2019-07-31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IPC: A63B23/04 , A63B71/06 , A63B21/008 , A63B22/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步态模拟踏步训练器,包括机架、一个以上的前侧脚踏和一个以上的后侧脚踏,所述前侧脚踏和所述后侧脚踏分别通过铰接在所述机架上的脚踏支撑机构安装在所述机架上,且所述脚踏支撑机构与所述机架之间连接有可伸缩的阻尼机构,各所述前侧脚踏和各所述后侧脚踏在所述机架上呈前后分布。因前侧脚踏和后侧脚踏呈前后分布,使用者双脚在训练时也是前后站立,腿部姿势符合人行走时姿势,从而能准确模拟人行走时的步态特征,准确训练人行走时相关肌肉关节,提高康复训练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0279984A
公开(公告)日:2019-09-27
申请号:CN201910700952.7
申请日:2019-07-31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IPC: A63B23/04 , A63B21/008 , A63B21/02 , A63B7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踏步平衡组合式训练器,包括支撑架、两个脚踏、两个脚踏支撑件、两个阻尼器、滑轮以及绳索,两个所述脚踏支撑件分别铰接在所述支撑架上,两个所述脚踏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脚踏支撑件上;两个所述阻尼器的一端分别铰接在两个所述脚踏支撑件上、另一端分别铰接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滑轮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绳索搭设在所述滑轮上,且所述绳索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所述脚踏支撑件上。训练时,使用者双脚分别站在两个脚踏上,克服阻尼器的产生的阻力踩压脚踏支撑件进行上下运动,踩压其中一个脚踏下降一定高度时,另一个脚踏上升同样高度,左右脚可联动交替向下踏步,可更加准确地模拟人行走时的步态特征。
-
公开(公告)号:CN210331547U
公开(公告)日:2020-04-17
申请号:CN201921232717.3
申请日:2019-07-31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IPC: A63B23/04 , A63B21/008 , A63B21/02 , A63B71/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踏步平衡组合式训练器,包括支撑架、两个脚踏、两个脚踏支撑件、两个阻尼器、滑轮以及绳索,两个所述脚踏支撑件分别铰接在所述支撑架上,两个所述脚踏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脚踏支撑件上;两个所述阻尼器的一端分别铰接在两个所述脚踏支撑件上、另一端分别铰接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滑轮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绳索搭设在所述滑轮上,且所述绳索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所述脚踏支撑件上。训练时,使用者双脚分别站在两个脚踏上,克服阻尼器的产生的阻力踩压脚踏支撑件进行上下运动,踩压其中一个脚踏下降一定高度时,另一个脚踏上升同样高度,左右脚可联动交替向下踏步,可更加准确地模拟人行走时的步态特征。(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9848252U
公开(公告)日:2019-12-27
申请号:CN201920614867.4
申请日:2019-04-29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计算做功的摆动式加载装置,包括支撑机构、摆动机构、负载机构、力输出机构、力传感器以及惯性传感器;所述摆动机构包括支撑轴以及固定在所述支撑轴上的第一摆动杆和第二摆动杆,所述支撑轴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撑机构上,所述负载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摆动杆上,所述力输出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摆动杆上,所述力传感器和所述惯性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负载机构上。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力传感器得出负载机构产生的负载力,通过惯性传感器得出负载机构摆动时产生的位移,即可计算出负载机构摆动所做的功,因为负载机构摆动做的功和使用者使负载机构摆动做的功是等效的,所以即可计算出使用者运动时所做的功。(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3048005U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申请号:CN202020902041.0
申请日:2020-05-25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IPC: A61H1/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实现精准步态调节的机构,包括机架、轨迹生成机构和带有可调连杆的轨迹调节机构,轨迹生成机构包括曲柄和连杆,曲柄的一端与机架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杆铰接;轨迹调节机构的可调连杆的中部与所述连杆铰接,可调连杆与连杆的铰接点为步态轨迹输入点,所述可调连杆的首端与机架形成可移动和可转动式连接,可调连杆的末端能可调节地放大或缩小所述步态轨迹。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曲柄摇杆和带有可调连杆的轨迹调节机构的组合,实现了精确人体步态轨迹运动,改变了圆周、椭圆或类人体步态运动轨迹的训练模式,符合人行走时的足部精确步态轨迹,且步态轨迹的大小可调节,调节方法简单,性能稳定,满足不同身高的使用者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213031759U
公开(公告)日:2021-04-23
申请号:CN202020886704.4
申请日:2020-05-25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实现精准步态调节的机构,包括机架、轨迹生成机构和带有可调连杆的轨迹调节机构,所述轨迹生成机构包括曲柄和连杆一,所述曲柄的一端与机架铰接,另一端与连杆一铰接;所述轨迹调节机构包括可调连杆、平行四边形机构和多根连接杆,所述可调连杆的中部与所述连杆一铰接,可调连杆与连杆一的铰接点为步态轨迹输入点,该可调连杆的首端与机架形成可移动和可转动式连接,可调连杆的末端能可调节地放大或缩小所述步态轨迹;该装置通过简单的机构组合和复杂的优化计算,得出人体的精确步态轨迹,且步态轨迹的放大尺寸可调,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209952128U
公开(公告)日:2020-01-17
申请号:CN201920614754.4
申请日:2019-04-29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IPC: A63B23/035 , A63B21/06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肢体力量训练加载测量装置,包括机架、扭矩传感器、倾角传感器、用于固定肢体的支撑机构以及用于形成运动阻力的加载机构;所述扭矩传感器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机构固连,所述扭矩传感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加载机构固连,且由所述扭矩传感器与所述加载机构和所述支撑机构固连形成的整体转动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形成可回转部件,所述倾角传感器设置在该可回转部件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以扭矩传感器和倾角传感器进行配对,可方便快捷地实时测量出训练者的训练情况,包括所受扭矩、运动幅度范围、做功情况等,这些数据为训练效果的评估提供依据,增加了训练的互动效果,方便医护人员及时对训练者的训练做出调整和记录。(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3609675U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2022357935.9
申请日:2020-10-21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指力测力装置及指力测力器。所述指力测力装置包括壳体部件、支撑部件、测力部件,所述壳体部件上设置有用于贴合人体手指的凹槽,所述支撑部件安装于所述壳体部件的内部,所述测力部件安装于所述支撑部件与所述壳体部件之间,或安装于所述壳体部件的表面。本实用新型的指力测力装置可以测量手指全部手指指力也可测量手指的部分指力。
-
公开(公告)号:CN212490674U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2020729680.1
申请日:2020-05-06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IPC: A61H1/02 , A63B22/06 , A63B23/035 , F16H35/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相位可调的输出轨迹可为椭圆的康健运动训练装置,包括支撑机构和一副以上的训练模块,所述训练模块包括运动机构以及相位调节机构;所述运动机构包括内齿圈、行星齿轮、行星架和驱动电机,所述内齿圈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撑机构上,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机构上,所述行星架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行星齿轮转动安装在所述行星架上,所述行星齿轮位于所述内齿圈中并与所述内齿圈相互啮合;所述相位调节机构用于带动所述内齿圈转动。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传统圆周运动轨迹或单相位椭圆运动轨迹的单一训练模式,提供丰富的椭圆轨迹训练模式,满足不同使用者的不同需求,大大提高了使用者的训练效果。(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