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洋生物附着物厚度的水下声学测量方法以及获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58446A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111053280.9

    申请日:2021-09-0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海洋生物附着物厚度的水下声学测量方法以及获取方法,S1,在不同种类的基板上生长不同种类、不同厚度的海洋附着生物,形成不同的测试样板;S2,将所述测试样板放置于海水环境中进行高频声波测试,获取海洋附着生物的顶端反射的回波到达时间t1,以及所述基板反射的回波到达时间t2,本发明通过在同海域中放置多种不同材质的基板,通过主动输入承载体材质,调取数据库中与该承载体对应的高频声波强度,通过影像识别海洋附着生物外观特征,通过匹配数据库中,相同或最接近的海洋附着生物,调取该海洋附着生物的种类,进行等效声速c的调取,通过公式h=ci,j*τ/2获取该海洋附着生物在承载体上的所检测区域的厚度。

    一种基于水凝胶材料的仿生运动与传感双功能鱼类肌腱

    公开(公告)号:CN119798716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043051.0

    申请日:2025-01-1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水凝胶的仿生运动与传感双功能鱼类肌腱,包括以下步骤:向PVA溶液中加入PEDOT:PSS溶液,搅拌均匀,即得到PVA—PEDOT:PSS混合溶液;然后将柠檬酸钠溶液加入到PVA—PEDOT:PSS混合溶液中,充分搅拌并析出絮状沉淀物;接着将絮状沉淀物放入模具中,置于室温反应,再低温冷冻,随后取出置于室温解冻,如此反复冻融循环多次,即得到所述基于水凝胶的仿生运动与传感双功能鱼类肌腱。该鱼类肌腱将传感功能整合到水凝胶中,兼具运动与传感双功能,使水下仿生机器鱼在运动时能够实时感知自身状态,并根据环境变化进行智能调整,显著提升了机器鱼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增强了其在复杂水下环境中的适应能力,适于制造水下机器鱼的肌腱。

    一种仿生金枪鱼吊装式机器鱼测试平台

    公开(公告)号:CN117074053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0627402.3

    申请日:2023-05-3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仿生金枪鱼吊装式机器鱼测试平台。包括:循环水洞装置、机器鱼控制及功率采集系统;循环水洞装置包括循环水洞进水装置、导轨、水槽、循环水洞出水装置以及水泵;循环水洞进水装置与水槽与循环水洞出水装置联通,内部形成回形水路,水泵设置于循环水洞出水装置并连入水路;水槽上端面设置有开口,开口上端悬吊有仿生机器鱼,该仿生机器鱼与机器鱼控制及功率采集系统电连接。本发明能够模拟机器鱼的实际游动过程,得到一些相关的测量参数,并且可以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研究分析实现对机器鱼的进一步改进,有助于指导新一代的仿生自主水下航行器BAUV的研发。

    一种水下软气动声源及制备方法、带有该声源的发声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959577B

    公开(公告)日:2023-03-03

    申请号:CN202110125585.X

    申请日:2021-01-2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下软气动声源及制备方法、带有该声源的发声装置,所述声源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为中空的腔体结构,所述基座为硬材质制成;一组软弹性体,分别填充设置于所述基座的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所述软弹性体之间的间距从下往上依次缩减,所述软弹性体的最上端为平面结构,一组所述软弹性体的上端面之间间隙设置,所述软弹性体为实心结构;进气口,设置于所述基座的底端中心处;出气口,设置于所述基座的顶端。所述主体层的杨氏模量大于所述固有层的杨氏模量、所述粘膜上皮层的杨氏模量大于所述固有层的杨氏模量、所述主体层的杨氏模量大于所述粘膜上皮层的杨氏模量。

    一种基于高速摄影测量技术的鱼类集群游动行为观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644129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0978058.8

    申请日:2022-08-1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高速摄影测量技术的鱼类集群游动行为观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提供一种透明循环水槽,该透明循环水槽包括沿一第一方向可调速稳定循环的水流;提供一种高速摄影装置,该高速摄影装置包括若干个设置于所述透明循环水槽槽体四周的高速相机,且若干相机视角汇聚于一第二方向等;将鱼群放置于所述透明循环水槽,并触发所述高速摄影装置拍摄所述鱼群;本发明可以在进行鱼类集群游动行为观测试验过程中,利用透明循环水槽调整水流速度改变,并使水流达到稳定流场状态;根据试验所需,将不同数量试验鱼放入透明循环水槽,使用高速摄影装置拍摄群游行为记录,并基于摄影测量技术获得高精度鱼体动态变化过程。

    一种海洋生物附着物厚度的水下声学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58446B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111053280.9

    申请日:2021-09-0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海洋生物附着物厚度的水下声学测量方法,S1,在不同种类的基板上生长不同种类、不同厚度的海洋附着生物,形成不同的测试样板;S2,将所述测试样板放置于海水环境中进行高频声波测试,获取海洋附着生物的顶端反射的回波到达时间t1,以及所述基板反射的回波到达时间t2,本发明通过在同海域中放置多种不同材质的基板,通过主动输入承载体材质,调取数据库中与该承载体对应的高频声波强度,通过影像识别海洋附着生物外观特征,通过匹配数据库中,相同或最接近的海洋附着生物,调取该海洋附着生物的种类,进行等效声速c的调取,通过公式h=ci,j*τ/2获取该海洋附着生物在承载体上的所检测区域的厚度。

    一种声学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63722A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2110845105.7

    申请日:2021-07-2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声学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基体及微纳米颗粒;所述微纳米颗粒均匀分散在所述基体中。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硅橡胶与稀释剂混合均匀形成胶体;S2,向胶体中微纳米颗粒,搅拌均匀,超声分散得到复合溶液;S3,复合溶液经真空除泡后,转移至模具中,在55‑65℃下恒温加热40‑50min后取出冷却至室温,即得到所述声学超材料。该声学超材料的声学性能和力学性能连续可调。

    一种宽带聚焦的柔性超透镜及其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16013241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211725935.7

    申请日:2022-12-3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宽带聚焦的柔性超透镜及其用途,包括壳体和离散柔性复合层,所述壳体为直圆筒形结构;所述第一离散柔性复合层为圆柱形结构并且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二离散柔性复合层、所述第三离散柔性复合层、所述第四离散柔性复合层、所述第五离散柔性复合层、所述第六离散柔性复合层为圆环柱形结构并且从所述第一离散柔性复合层的侧壁开始依次连接;所述离散柔性复合层包括由柔性硅弹性体制成的基底层,以及在所述基底层中掺杂的微米钨颗粒,所述离散柔性复合层由所述柔性硅弹性体和所述微米钨颗粒按照不同的质量百分比均匀混合而成。

    一种水下软气动声源及制备方法、带有该声源的发声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959577A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2110125585.X

    申请日:2021-01-2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下软气动声源及制备方法、带有该声源的发声装置,所述声源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为中空的腔体结构,所述基底为硬材质制成;一组软弹性体,分别填充设置于所述基座的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所述软弹性体之间的间距从下往上依次缩减,所述软弹性体的最上端为平面结构,一组所述软弹性体的上端面之间间隙设置,所述软弹性体为实心结构;进气口,设置于所述基座的底端中心处;出气口,设置于所述基座的顶端。所述主体层的杨氏模量大于所述固有层的杨氏模量、所述粘膜上皮层的杨氏模量大于所述固有层的杨氏模量、所述主体层的杨氏模量大于所述粘膜上皮层的杨氏模量。

    一种基于线翎电鳗的多运动模态仿生机器鱼

    公开(公告)号:CN221024123U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322921861.0

    申请日:2023-10-3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线翎电鳗的多运动模态仿生机器鱼。该仿生机器鱼以线翎电鳗为原型进行仿生,包括:通过舵机活动连接的仿生机器鱼中央控制装置以及仿生机器鱼尾部推进装置;还包括设置于仿生机器鱼中央控制装置以及仿生机器鱼尾部推进装置下部的仿生机器鱼下部臀鳍推进装置;该仿生机器鱼下部臀鳍推进装置包括若干沿一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臀鳍棍以及沿一第一方向粘附于臀鳍棍的片状臀鳍;该若干臀鳍棍分别通过若干第一舵机驱动装置连接于仿生机器鱼中央控制装置以及仿生机器鱼尾部推进装置下部,且通过舵机驱动若干臀鳍棍沿一第二方向进行往复转动。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BCF和MPF两种运动模态并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