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电催化碳捕集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240955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786790.0

    申请日:2024-12-06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微生物电催化碳捕集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碳捕集与封存和工业废水处理领域。该微生物电催化碳捕集膜包括依次复合的微生物阳极、阴离子交换膜和气体扩散阴极,其中微生物阳极中的微生物包括产电型微生物。将其用于废水减污和烟气脱碳的协同减排,产电型微生物降解废水中有机物,并释放出电子、H+和CO2;电子到达阴极并在催化剂作用下还原烟气中共存O2产生OH‑,OH‑吸收CO2并将其转化为CO32‑;在电场力作用下CO32‑跨过阴离子交换膜,与产电型微生物释放的H+结合转化为CO2,实现废水减污与烟气脱碳的协同增效,实现水/气介质中有机污染物与CO2协同减排。

    一种无机-生物杂合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929918B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420923.2

    申请日:2024-10-12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无机‑生物杂合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该无机‑生物杂合体由多壁碳纳米管和来自反硝化生物滤池的活性污泥杂合而成,将其用于氢基膜生物反应器(H2‑MBfR)进行废水脱氮,无机‑生物杂合体能够附着在中空纤维膜上形成生物膜,提高H2和NO3‑在生物膜中的扩散速率,从而有效缓解H2‑MBfR的双底物扩散限制,进而提高其H2利用率,降低爆炸风险。

    基于二硫化钼复合材料的生物强效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289930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727582.7

    申请日:2024-06-06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二硫化钼复合材料的生物强效剂及其制备和应用,属于废水生物脱氮技术领域。本发明的一种基于二硫化钼复合材料的生物强效剂,二硫化钼复合材料主要成分包含二硫化钼和石墨烯,生物强效剂中二硫化钼复合材料与活性污泥比例为(1~100)g:5000mL;具备上述强效特点的二硫化钼晶相包括1T晶相和2H晶相。本发明的主要用途是既能够简便、有效地提高脱氮效果,又能够避免额外增加物料消耗和设备清理工作等操作,以降低运行成本。

    一种聚合物多元醇生产过程中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60640A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11174697.0

    申请日:2021-10-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合物多元醇生产过程中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废水收集池中的混合废水泵入铁碳微电解反应池中;将铁碳微电解反应池中废水的pH调节至酸性,废水在铁碳微电解反应池中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反应后出水自流入催化氧化池;(2)往催化氧化池中加入双氧水同时进行曝气搅拌,在亚铁离子的催化下进行氧化反应,经催化氧化反应后的出水自流入混凝沉淀装置中;(3)调节混凝沉淀装置中废水的pH至8~9,然后往其中投加阴离子PAM,经絮凝沉淀反应后,进行固液分离;(4)固液分离后的液体进入A/O生化池中,同时在好氧池中投加营养剂;所述A/O生化池包括依次连接的缺氧池和好氧池;好氧池中投加有复合生物菌剂;(5)A/O生化池出水进入二沉池固液分离,固液分离后的上清液直接外排纳管。

    一种污泥活性固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762884B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2010669714.7

    申请日:2020-07-13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泥活性固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污泥活性固化物的内层包含脱水剩余污泥和聚乳酸,外层包含反硝化活性污泥和聚乙烯醇。其制备方法为:1)将脱水剩余污泥和聚乳酸混合,加热造粒;2)将聚乙烯醇溶液与反硝化活性污泥浓缩液混合;3)将步骤1)中所得颗粒物加入步骤2)混合液中,搅拌均匀后将颗粒物取出晾干。本发明中固体碳源由能够释放有机物的剩余污泥和起固化作用的可生物降解的聚乳酸均匀混合形成,以达到碳源缓释的目的;内层固化物为外层反硝化微生物提供碳源,有利于反硝化反应器的快速启动。此外,在本发明中使用处理后的剩余污泥作为固体碳源,还可降低污水脱氮处理过程中碳源投加的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