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潜艇通风空调系统热舒适性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18214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454651.2

    申请日:2022-04-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船舶通风空调系统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潜艇通风空调系统热舒适性设计方法。提供一种适用于密闭舱室空间的通风空调系统热舒适性设计方法,能够在节能、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基础上,提升人员居住环境的热舒适性;对潜艇舱室内人员活动空间进行了分区,针对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设计参数,实现了潜艇整体通风空调系统热舒适性设计,在保证各分区热舒适性的同时,兼顾了能源利用效率,提高了潜艇内各舱室的适居性水平;通过建立仿真模型并进行参数计算,对潜艇各舱室热舒适设计方案进行评估和校核,并根据校核结果对潜艇通风空调系统进行调整,提高了潜艇通风空调系统热舒适性设计的准确性。

    一种带压力反馈控制的吹除阀

    公开(公告)号:CN111853308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632769.0

    申请日:2020-0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压力反馈控制的吹除阀,包括上阀体、调压组件、下阀体,以及阀芯;所述上阀体内设上阀腔,侧部设有与上阀腔连通的舷外海水接口;所述阀芯上部安装在上阀腔内,且阀芯上部与调压组件相连,调压组件推动阀芯轴向移动;所述下阀体内设下阀腔;所述下阀腔由连通的上腔体和下腔体构成;上腔体两侧分别设压缩空气进口和压缩空气出口,压缩空气出口与下腔体连通;所述阀芯的下端穿过上腔体,与端盖相连;阀芯的外周面开设有可连通压缩空气进口的导流槽,与压缩空气进口末端的环形流道构成节流口。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可根据外界海水压力和下阀腔内压缩空气压力,实时调节所述吹除阀的流通面,将原来供给的压缩空气减压至合适压力。

    一种集成化通海阀机电静压驱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457147A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2010403160.6

    申请日:2020-05-13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集成化通海阀机电静压驱动装置,包括驱动装置本体和液压控制系统,驱动装置本体包括缸体,曲轴水平安设于缸体空腔底部,连杆两端分别与曲轴及活塞底部相套接,活塞顶部与顶杆相螺接,曲轴一侧端与摆动油缸的输出轴通过花键连接;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无刷直流电机、恒压变量泵、油箱、控制器、压力传感器、旋转直驱阀和曲轴位置传感器,无刷直流电机驱动恒压变量泵,恒压变量泵分别与油箱及摆动油缸相连,压力传感器设于油箱上,旋转直驱阀与摆动油缸相连,曲轴位置传感器通过支架安设于缸体上,控制器与压力传感器、曲轴位置传感器、无刷直流电机和旋转直驱阀相连。本发明将液控单元与传动机构集成设计,提高可靠性和美观性。

    一种胶囊式水下厕所排污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341893A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910603135.X

    申请日:2019-07-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胶囊式水下厕所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污水管道、贮容器、胶囊、筛网衬套、排污水管道以及泵站,在贮容器内腔设有胶囊,所述胶囊的两端分别通过进口压盖和出口压盖密封压装在贮容器的两端部,进口压盖和出口压盖分别与进污水管道和排污水管道相连,在胶囊内设有筛网衬套,其两端分别与进口压盖和出口压盖相连通,所述泵站设有管路与贮容器相连通,在进污水管道和排污水管道上分别设有控制阀。本发明利用胶囊的变形能力,通过液压泵提供压力油进入贮容器内挤压胶囊实现污水的排放,可以消除传统排污系统中大量回排气体对舱室的污染,降低污水排放的噪声,排污过程压力基本平稳,可靠性高,操作简单,排污效果好。

    一种潜艇通风空调系统热舒适性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18214B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210454651.2

    申请日:2022-04-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船舶通风空调系统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潜艇通风空调系统热舒适性设计方法。提供一种适用于密闭舱室空间的通风空调系统热舒适性设计方法,能够在节能、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基础上,提升人员居住环境的热舒适性;对潜艇舱室内人员活动空间进行了分区,针对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设计参数,实现了潜艇整体通风空调系统热舒适性设计,在保证各分区热舒适性的同时,兼顾了能源利用效率,提高了潜艇内各舱室的适居性水平;通过建立仿真模型并进行参数计算,对潜艇各舱室热舒适设计方案进行评估和校核,并根据校核结果对潜艇通风空调系统进行调整,提高了潜艇通风空调系统热舒适性设计的准确性。

    一种舰船用高压氧气充泄放阀组

    公开(公告)号:CN114033869B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111337603.7

    申请日:2021-1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舰船用高压氧气充泄放阀组,包括主截止阀、充注副阀和泄放副阀,所述主截止阀设有三个彼此可连通的接口C、接口D和接口E;所述充注副阀设有相互连通的接口A和接口F;所述泄放副阀设有相互连通的接口B和接口G;所述主截止阀的接口C与下游高压氧气系统管路连通;所述主截止阀的接口D通过第一管路与充注副阀的接口F连接于一体;所述主截止阀的接口G通过第二管路与泄放副阀的接口G连接于一体;所述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外部均设有保护壳体。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所述阀组将主截止阀、充注副阀、泄放副阀三个阀块进行插装式集成设计,实现了充注、泄放的功能集成,操作安全,便于模块式的更换及维修。

    用于液流管路的压力脉动衰减器

    公开(公告)号:CN115451230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1052045.4

    申请日:2022-08-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液流管路的压力脉动衰减器,包括壳体、气囊、充气接口以及多孔管,壳体内部中空设置,壳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其内部腔室连通的进口与出口,进口与出口分别用于与对应的管路连通,多孔管固定于壳体内部,气囊套于多孔管外部且与多孔管外侧之间形成空腔以容纳液流,多孔管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气囊固定于壳体内部且与壳体内侧壁之间形成有密闭的充气空腔,壳体上安装有用于向充气空腔内部充气的充气接口。本发明提出的用于液流管路的压力脉动衰减器,抑制了液流管路压力脉动、改善了液流管路系统振动噪声辐射,进而从流体角度实现管道振动与噪声控制。

    一种舰船用高压氧气充泄放阀组

    公开(公告)号:CN114033869A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11337603.7

    申请日:2021-1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舰船用高压氧气充泄放阀组,包括主截止阀、充注副阀和泄放副阀,所述主截止阀设有三个彼此可连通的接口C、接口D和接口E;所述充注副阀设有相互连通的接口A和接口F;所述泄放副阀设有相互连通的接口B和接口G;所述主截止阀的接口C与下游高压氧气系统管路连通;所述主截止阀的接口D通过第一管路与充注副阀的接口F连接于一体;所述主截止阀的接口G通过第二管路与泄放副阀的接口G连接于一体;所述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外部均设有保护壳体。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所述阀组将主截止阀、充注副阀、泄放副阀三个阀块进行插装式集成设计,实现了充注、泄放的功能集成,操作安全,便于模块式的更换及维修。

    一种船舶用低噪声真空集污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4507242U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520215256.4

    申请日:2015-04-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船舶用低噪声真空集污装置,包括污水容器、排污阀、二位通风/止回阀、液位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污水容器通过真空管道与真空系统连接,所述排污阀安装在所述真空管道上,所述污水容器通过污水管道与污水源头连通,所述二位通风/止回阀安装在所述污水管道上,所述液位传感器安装在所述污水容器内,所述液位传感器将检测到的污水液位数据发送给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接收的数据控制排污阀和二位通风/止回阀的启闭。本实用新型能够隔离真空系统启闭时的噪声,还可以避免真空界面阀在较大压差下的频繁开启,提高了密封的可靠性。

    一种具有减振功能的通舱管件

    公开(公告)号:CN203628135U

    公开(公告)日:2014-06-04

    申请号:CN201320885036.3

    申请日:2013-12-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减振功能的通舱管件,包括支撑套筒(1)、过流件(8)、压紧法兰(2)、橡胶减振件和楔形环状压紧片(3),橡胶减振件套装在过流件(8)外侧,楔形环状压紧片(3)安装在支撑套筒(1)内部的安装槽内,楔形环状压紧片(3)位于橡胶减振件的外侧,压紧法兰(2)固定在支撑套筒(1)的两端,橡胶减振件位于压紧法兰(2)和支撑套筒(1)之间,压紧法兰(2)与楔形环状压紧片(3)楔紧。本实用新型承受轴向载荷的能力强,橡胶减振件与过流件不会因为载荷的变化而发生滑脱,由于结构自锁而有效防松,橡胶减振件与过流件的接触面更大,具有良好的减振效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