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在无上下车乘客站点越站通过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335517A

    公开(公告)日:2018-07-27

    申请号:CN201810258698.5

    申请日:2018-03-2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过秀成 肖尧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公交车在无上下车乘客站点越站通过的实现方法及系统,其中,包括站台输入面板,在公交车内设置上车乘客信息指示灯、下车反馈按钮、下车乘客信息指示灯、语音播报器和信息传输器,在公交总站设置公交总终端;当乘客通过站台输入面板输入需要公交线路后,将该站点和公交线路发送至公交总终端,公交车实时发送其线路位置至公交总终端;公交总终端根据接收信息选择据乘客线路位置最近的公交车发送乘客上车信息;当公交车的信息传输器收到乘客上车信息后,或当公交车的乘客按下下车反馈按钮时,车内的司机接收信息装置将会亮起对应的上、下车信息指示灯,并通过语音向司机播报上、下车信息,司机在前方站台停靠。本发明能达到提高公交车过站效率、节约能源、节约出行时间和提高乘客乘车满意度的目的。

    客运车辆车载信息交互方法及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426797A

    公开(公告)日:2012-04-25

    申请号:CN201110362601.3

    申请日:2011-11-1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客运车辆车载信息交互方法及其系统。交互系统设有核心车载单元和信息告知单元,心车载单元的输出接信息告知单元;特征是系统中还设有乘客信息输入单元和后台服务器,包括:目标输入键盘、GPS模块、短程无线发送模块等,乘客信息输入单元以无线通讯方式与核心车载单元连接;后台服务器以无线通讯方式与核心车载单元双向连接。地铁和轻轨以外的公共交通车辆的客运车辆车载信息交互系统上还设有道路信息采集单元,道路信息采集单元的输出接核心车载单元的CPU。本发明提供了目的地的准确认知,可在多种公众出行方式中应用。在车载系统的功能上增加了交互的有用性能,增加了车载系统的交互式服务功能,丰富了出行者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的查询。

    一种城市旅游公交服务水平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911680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891591.5

    申请日:2023-07-1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过秀成 夏凯诚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旅游公交服务水平评价方法,包括:结合交通设施供给能力、游览服务能力及出行服务能力三方面因素,综合选取城市旅游公交服务水平评价指标,建立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获取城市旅游公交线网数据、站点数据、沿线旅游景点数据、历史运行数据和历史通信数据,将获取的各类数据导入预先构建的评价指标计算模型,计算得到各个评价指标的取值;采用层次分析法与变异系数法构建综合赋权模型以计算得到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基于广义函数法的综合评价模型,将评价指标转化为评价值。本发明能够对城市旅游公交服务水平方面进行评价,对城市旅游公交系统特征进行分析,从而分析得到城市旅游公交与旅游出行的适应性。

    一种新线接入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运能匹配性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52913B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010330921.X

    申请日:2020-04-2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过秀成 李爽 綦聪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新线接入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运能匹配性评价方法,属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技术。该评价方法由轨道客流数据提取模型、基于主客观权重赋值的客流变化评估模型以及基于熵权‑模糊评价法的评价模型构成。该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在开通新线背景下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能匹配性进行评价的方法,从数据输入、关键数据提取、客流增长率分配、指标体系计算、指标权重计算以及系统评价等全过程出发,使得运能匹配性评价模型从站点层面和线路层面确定轨道系统评价指标,对轨道进站客流与断面客流变化情况进行考虑,并对轨道系统运营时段内各时段运能匹配性进行评价。

    一种基于泊位共享的动态停车泊位需求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71370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679180.5

    申请日:2022-06-1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孙昊 过秀成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泊位共享的混合开发用地动态停车需求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搜集混合开发用地中主要使用类型的开发规模;(2)采集与主要用地类型相似的用地样本的动态停车泊位需求率等信息;(3)依据主要使用类型的构成比例,确定停车泊位总需求的主要分析时段;(4)预测各主要使用类型在各分析时段内的停车泊位需求率;(5)计算混合开发用地在泊位共享条件下的停车泊位总需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考虑了地块所具有的动态停车需求波动特性以及不同地块间停车需求泊位共享的情况,避免了将区域内每个地块的最大停车泊位需求直接相加作为区域的停车泊位总需求。

    一种基于非参数检验的高速公路车型分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11386B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1910430406.6

    申请日:2019-05-2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非参数检验的高速公路车型分类方法,共有3个阶段8个步骤。首先收集高速公路常见车型的参数,按照区分客车与货车、分类尽量详细的原则,提出车型初步划分的标准;其次对高速公路交通流进行观测,提取速度、车头时距、车尾间距等指标,对初步划分的车型两两之间进行非参数检验,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排除不适合作为车型分类指标的指标;最后对于可以作为车型分类指标的指标,进一步分析K‑S检验的结果,将满足条件的车型进行合并,根据结果考虑是否需要进一步合并,得到最终的车型分类方案。本发明考虑车辆在运动过程中的差异,提出的车型分类方法可以为高速公路车道划分方案的制定提供基础,提高高速公路运行的安全与效率。

    城市轨道交通接运公交计划发车时刻生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16633A

    公开(公告)日:2017-08-04

    申请号:CN201710196213.X

    申请日:2017-03-2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轨道交通接运公交计划发车时刻生成方法。根据运营企业提供的轨道交通计划时刻表和接运公交车型配置资料,获取轨道交通列车计划到站时刻、接运公交车辆额定载客能力;基于历史客流数据估计轨道交通换乘乘客量,基于实地调研估计乘客平均换乘步行时间、掌握周边地块非换乘乘客到达规律;设置虚拟列车作为非换乘乘客载体并将其与实际列车按到站时刻排序;建立考虑车辆载客能力限制的接运公交计划发车时刻生成模型;设计嵌入枚举过程的遗传算法获取(近似)最优计划发车时刻方案。本发明用于确定兼顾乘客成本与企业成本的城市轨道交通接运公交计划发车时刻,减少乘客等待时间,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客运车辆车载信息交互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426797B

    公开(公告)日:2013-08-14

    申请号:CN201110362601.3

    申请日:2011-11-1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客运车辆车载信息交互方法及其系统。交互系统设有核心车载单元和信息告知单元,心车载单元的输出接信息告知单元;特征是系统中还设有乘客信息输入单元和后台服务器,包括:目标输入键盘、GPS模块、短程无线发送模块等,乘客信息输入单元以无线通讯方式与核心车载单元连接;后台服务器以无线通讯方式与核心车载单元双向连接。地铁和轻轨以外的公共交通车辆的客运车辆车载信息交互系统上还设有道路信息采集单元,道路信息采集单元的输出接核心车载单元的CPU。本发明提供了目的地的准确认知,可在多种公众出行方式中应用。在车载系统的功能上增加了交互的有用性能,增加了车载系统的交互式服务功能,丰富了出行者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的查询。

    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街道步行交通环境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62137B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210406289.1

    申请日:2022-04-1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街道步行交通环境评价方法,包括:结合步行友好性与步行交通环境的内涵,形成不同层次的步行交通环境评价准则,设置各层次评价准则下的评价指标,构建步行交通环境评价体系;对各评价指标的获取方式进行设计,获取各评价指标数值,并对获取的评价指标数值进行标准化处理;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分配,将标准化处理后的各评价指标数值与其对应的权重相乘并求和,得到最终的评价结果。本发明通过多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分析街道步行交通环境,为交通环境的改善与优化提供决策基础。

    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混合采样技术的事故严重程度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13117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363730.1

    申请日:2024-03-2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混合采样技术的事故严重程度建模方法,考虑了交通事故数据的不平衡性,提高了事故严重程度模型预测的准确性和模型的拟合度。具体如下:首先,预先处理原始数据,并从中筛选模型变量;其次,利用基于随机欠采样和条件表格生成对抗网络的混合重采样技术处理不平衡数据,得到平衡的事故数据;接着,利用敏感性分析,确定混合重采样的采样比例;最后,基于二元逻辑回归建立事故严重程度模型,使用最优采样比例下得到的平衡事故数据,通过最大似然估计求解模型参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旨在准确识别与交通事故相关的风险因素,为交通安全管理提供指导,保证交通安全运行。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