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017581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614941.9
申请日:2022-06-01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黄浦江越江设施投资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E21D9/06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浅覆土接收盾构隧道环间压力加强结构的设计方法;根据已知参数计算回弹过程中变厚度覆土区隧道位移函数U(X)和常厚度覆土区隧道位移函数V(X);然后根据U(X)和V(X)算得环间压力的分布规律,最后确定预紧力螺栓的布设范围及最小预紧力。本发明的应用能够提高浅覆土接收盾构隧道环间压力加强结构设计中的精度,并提高实施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359868B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2011201262.6
申请日:2020-11-02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2D29/045 , E02D29/055 , E02D17/08 , E02D29/16 , E02D3/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紧贴既有地下结构的地下通道施工方法;步骤如下:先对既有地下结构上方的土体实施加固形成上方加固层,然后进行明挖施工区域施工;在明挖施工区域浇筑明挖区域结构底板以及施工冰冻管;回筑远离既有地下结构一侧的外侧结构侧墙;开挖留土盖挖施工区域土体至对应新建地下通道的结构顶板的底部位置;在架设竖向临时支撑后,浇筑结构顶板;然后,通过冰冻管开始冻结施工;开挖留土盖挖施工区域剩余土体至设计基坑底;在设计基坑底浇筑新建盖挖区域结构底板;同时回筑紧贴既有地下结构一侧的内侧结构侧墙;最后,终止冻结施工,覆土回填至设计标高。本发明能够大幅减少新建通道施工对既有地下结构的影响,保证施工及运营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2359868A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11201262.6
申请日:2020-11-02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2D29/045 , E02D29/055 , E02D17/08 , E02D29/16 , E02D3/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紧贴既有地下结构的地下通道施工方法;步骤如下:先对既有地下结构上方的土体实施加固形成上方加固层,然后进行明挖区域施工;在明挖区域浇筑明挖区域结构底板以及施工冰冻管;回筑远离既有地下结构一侧的外侧结构侧墙;开挖留土盖挖区域土体至对应新建地下通道的结构顶板的底部位置;在架设竖向临时支撑后,浇筑结构顶板;然后,通过冰冻管开始冻结施工;开挖留土盖挖区域剩余土体至设计基坑底;在设计基坑底浇筑新建盖挖区域结构底板;同时回筑紧贴既有地下结构一侧的内侧结构侧墙;最后,终止冻结施工,覆土回填至设计标高。本发明能够大幅减少新建通道施工对既有地下结构的影响,保证既有地下结构的结构安全及运营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4439014B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210026194.7
申请日:2022-01-11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富水软土地区上跨深埋大管线上的基坑支护及施工方法,基坑对应管线两侧的位置设置双排正常段基坑围护桩,对应管线正上方位置设置多根管线段基坑围护桩;在管线段基坑围护桩外侧设置与相应的管线段基坑围护桩形成重力式挡墙的大直径的MJS桩;在管线两侧范围各打设一排与多根大直径的MJS桩形成的重力式挡墙有效搭接形成止水帷幕的MJS桩。施工时,先施工正常段基坑围护桩和管线段基坑围护桩;完成管线两侧的MJS桩,形成加固兼止水帷幕桩后,再施工大直径的MJS桩,并形成重力式挡墙;最后,施工冠梁和第一道混凝土支撑,并进行基坑开挖。本发明避免富水软土地区上跨基坑的深埋大管线迁改,减少基坑开挖对既有管线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8911201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1049349.4
申请日:2024-08-01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给排水管不断水条件下通过钢沉井增设检查井的施工方法,步骤如下:1、在需要设置检查井的位置通过不排水方式下沉施工,压入钢制骑马型沉井外壳;2、在钢制骑马型沉井外壳下沉至设计深度后,开挖钢制骑马型沉井外壳内部土体,在给排水管下部外壁形成沿给排水管长度方向布置的多道悬吊保护;3、继续开挖土体至钢制骑马型沉井外壳的底部位置,采用混凝土进行封底施工,并浇筑垫层;4、在垫层上施工检查井的底板和管道垫块;5、从底板开始向上施工检查井的剩余结构,并将检查井与给排水管连接;6、完成检查井的全部施工后,拆除管所有悬吊保护和管道垫块,破除给排水管。本发明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安全性,确保管道的稳定性和密封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216234B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110549154.6
申请日:2021-05-20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沉井封底与底板连接装置的施工方法,该装置包括竖向筋、止水板、骨架、连接装置、抓钩、配重、沉井结构、刃脚、封底混凝土和底板。该施工方法包括:步骤一、先将沉井结构下沉到设计标高,待沉井结构稳定后对沉井结构的井底进行清理修整;步骤二、将连接装置吊放至设计标高以下,确保抓钩张开;步骤三、提升连接装置至设计标高,使抓钩钩住刃脚底端;步骤四、架设封底混凝土的浇筑设备,浇筑封底混凝土;步骤五、待封底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将沉井结构内水抽除;步骤六、浇筑底板。本发明在满足受力要求的前提下,保证封底混凝土自重可有效参与到沉井结构的永久抗浮中,同时减少植筋等工作量,满足施工操作便捷、不增加工期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4439014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210026194.7
申请日:2022-01-11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富水软土地区上跨深埋大管线上的基坑支护及施工方法,基坑对应管线两侧的位置设置双排正常段基坑围护桩,对应管线正上方位置设置多根管线段基坑围护桩;在管线段基坑围护桩外侧设置与相应的管线段基坑围护桩形成重力式挡墙的大直径的MJS桩;在管线两侧范围各打设一排与多根大直径的MJS桩形成的重力式挡墙有效搭接形成止水帷幕的MJS桩。施工时,先施工正常段基坑围护桩和管线段基坑围护桩;完成管线两侧的MJS桩,形成加固兼止水帷幕桩后,再施工大直径的MJS桩,并形成重力式挡墙;最后,施工冠梁和第一道混凝土支撑,并进行基坑开挖。本发明避免富水软土地区上跨基坑的深埋大管线迁改,减少基坑开挖对既有管线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3356252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671145.4
申请日:2021-06-17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公路桥梁(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2D2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沉井的装配式钢壳混凝土刃脚,包括至少若干刃脚分块,每一所述刃脚分块包括由外壁钢板、内壁钢板、端面钢板共同围成的钢壳体,所述钢壳体的内部设有由钢隔板和拉结筋共同形成的骨架,所述钢壳体内填充混凝土;相邻的所述刃脚分块之间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端面钢板上设置有定位棒槽,所述刃脚分块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预埋件,所述外壁钢板的外侧设置有止桨板。本发明在能够有效保证刃脚分块结构安全及姿态稳定的前提下,结合工业化装配式技术,实现快速施工,减少现场的工作量,从而缩短工期,提高效率,同时提高构件加工精度,满足精细化施工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8167364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406287.1
申请日:2024-04-07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束合管幕法的大跨度暗挖拱顶预加固结构及施工方法;在束合管幕对应拱顶的位置设有束合管幕节点;束合管幕节点包括预应力锚索;每一所述预应力锚索均从所述束合管幕对应拱顶位置的每一所述矩形型钢的内表面穿入并从相应的所述矩形型钢的外表面穿出,从相应的所述矩形型钢的外表面穿出的锚固端锚固在相应位置的围岩内,位于所述束合管幕内的一端与所述束合管幕固定。施工时,先施作束合管幕,在矩形型钢内预留设置应力锚索的空间后浇筑永久混凝土;再开挖束合管幕内部土体并设置预应力锚索;最后在矩形型钢内的每一预应力锚索设置止水钢板并浇筑微膨胀混凝土。本发明充分利用围岩的自承载拱效应,实现超大跨隧道支护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18007745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188296.8
申请日:2024-02-20
Applicant: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空间节约型泵站调蓄一体化设施结构及施工方法,地下设有泵站和调蓄设施;在施工时,调蓄设施为预制拼装式竖井型调蓄设施,包括竖井临时区段和竖井永久区段;竖井临时区段为泵站部分的一部分;竖井永久区段的上端与泵站部分连接。过程为:1、将调蓄设施下沉,并浇筑封底混凝土,施工蓄水池底板;2、施工泵站部分的泵站围护桩,架设水平支撑、开挖基坑;3、浇筑垫层和泵站部分的泵站主体结构;4、施工调蓄设施内的蓄水池,以及泵站部分的内部结构。本发明在实现少占地、快施工、低影响的泵站及调蓄设施建设,解决内涝问题外,还能减少泵站、调蓄设施桩基施工,进一步推动城市向集约型、内涵式、绿色低碳方向发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