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799358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641450.8
申请日:2023-06-01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IPC: H01M10/613 , H01M10/615 , H01M10/617 , H01M10/625 , H01M10/643 , H01M10/653 , H01M10/655 , H01M10/6551 , H01M10/6554 , H01M10/6556 , H01M10/6563 , H01M10/6569 , H01M10/6571 , H01M50/213 , H01M50/244 , H01M50/249 , H01M50/258 , H01M50/264 , H01M50/29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VC均热板散热的动力电池模组,包括电池组,所述电池组若干阵列式排布的圆柱形电池;VC均热板,所述VC均热板设置有若干套筒结构,圆柱形电池通过套筒结构设置在VC均热板上;加热条,所述加热条设置在VC均热板的底部,其用于在低温情况下对电池组进行加热;引流风扇,所述引流风扇设置在VC均热板的侧方,其用于对电池组和VC均热板进行风冷散热。本发明采用VC均热板作为高效热扩散板,可以大大增强电池之间导热能力,从而降低了电池局部热点与电池之间的温差,能够实现高效热管理甚至于抑制电池热失控蔓延。
-
公开(公告)号:CN116435653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644729.1
申请日:2023-06-01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IPC: H01M10/613 , H01M10/615 , H01M10/617 , H01M10/625 , H01M10/643 , H01M10/653 , H01M10/6551 , H01M10/6554 , H01M10/6556 , H01M10/6563 , H01M10/6571 , H01M10/659 , H01M50/213 , H01M50/244 , H01M50/249 , H01M50/258 , H01M50/264 , H01M50/29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PCM吸热板的动力电池模组,包括电池组,电池组为若干阵列式排布的圆柱形电池;PCM吸热板,PCM吸热板内部填充导热多孔结构与石蜡相变材料,通过相变材料熔化吸热降低电池温度;PCM吸热板设置有若干套筒结构,套筒沿着风冷流动方向通过套筒连接板前后连接,圆柱形电池通过套筒结构设置在PCM吸热板上;加热条,所述加热条设置在PCM吸热板的底部并开孔套装在套筒周围,其用于在低温情况下对电池组进行加热;引流风扇,所述引流风扇设置在PCM吸热板的头部或者尾部,其用于对电池组和PCM吸热板进行风冷散热。本发明采用PCM吸热板可以增强电池之间导热能力与吸热能力,从而降低了电池局部热点以及电池之间的温差,能够实现高效热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15901849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620953.9
申请日:2022-12-16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IPC: G01N25/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圆柱电池径向导热系数与比热测定方法与装置,装置包括温控箱、放置在温控箱内的电池组、用于升温的加热组件、以及用于测量电池组的数据采集处理单元。本发明通过对待测电池侧面加热和侧面均匀热防护使进入电池的热流处于较高水平的恒定值,将热损速率控制在较低水平的恒定值,并依据电池外表面的瞬态温升特性求得圆柱电池的径向导热系数和比热。本发明能够实现对圆柱电池径向导热系数和比热进行无损原位测量,可用于测量不同温度工况条件下圆柱电池径向导热系数和比热值,测试时间短,精度高、容易实现、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4054780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126829.2
申请日:2021-09-26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3D打印领域,公开了一种双原料3D打印方法,双原料为第一预定原料和第二预定原料,通过设置相互隔离的输送第一预定原料的第一原料通道和输送第二预定原料的第二原料通道,并且流出的第一预定原料与第二预定原料进行结合,形成复合式3D打印原料,再通过堆积复合式3D打印原料进行3D打印,因此,本发明能够通过设置不同的第一预定原料和第二预定原料,从而显著提升锂离子电池电极的导热、导电性能以及力学性能。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双原料3D打印装置,用于实施双原料3D打印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3397847A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110658192.5
申请日:2021-06-15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辅助轮椅越障装置及越障轮椅,该辅助轮椅越障装置设置于轮椅的后轮上,包括棘轮、推杆组件和棘轮驱动组件,其中:棘轮与后轮同轴且可转动,外缘具有多个棘齿;推杆组件具有与棘轮的棘齿数量相匹配的多个推杆机构,多个推杆机构沿周向分布于后轮的外缘处,每个推杆机构具有可沿后轮径向方向运动的推杆,推杆的外侧一端设有可伸出后轮外缘的驱动块;棘轮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棘轮转动,棘轮的棘齿转动至推杆内侧一端时推动推杆向外运动,使驱动块伸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不用改变原来轮椅的结构和传动方式,只需要在原有轮子上加装越障装置即可实现越障功能,也可以与驱动轮作为一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09799261B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1811610721.9
申请日:2018-12-27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IPC: G01N25/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圆柱电池热参数准稳态测定方法与测试装置,在圆柱电池的芯轴中空部位安置圆柱形加热器来测定圆柱电池的径向导热系数与比热;所述的圆柱形加热器包括绝缘柱、电热丝、中空钢壳、绝缘带以及热电偶。在待测电池周围包裹绝热材料,同时在圆柱电池外壳以及绝热材料的外壁面贴敷热电偶,将待测试电池放置在控温箱内进行加热,根据圆柱电池内部与外部的温升速率确定准稳态阶段,依据准稳态原理求得圆柱电池的径向导热系数与比热。本发明中用于测量圆柱电池导热系数的测试装置结构简单、测量时间短,测试结果准确,成本低、容易实现。可用于不同工况温度下圆柱电池径向导热系数与比热的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06374162A
公开(公告)日:2017-02-01
申请号:CN201610944434.6
申请日:2016-11-02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IPC: H01M10/613 , H01M10/615 , H01M10/6572 , H01M10/6568 , H01M10/6557 , H01M10/659 , H01M10/625 , H01M10/655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613 , H01M10/615 , H01M10/625 , H01M10/6551 , H01M10/6557 , H01M10/6568 , H01M10/6572 , H01M10/659
Abstract: 一种基于热电效应的电池模组热管理方法及装置,电池包箱体内部,由电池模组-导热体-半导体热电组件-液体导热通道形成的导热通路内,所述电池模组热管理方法包括两种工作模式:在高温环境下执行制冷模式,半导体热电组件上部温度下降至环境温度以下,成为制冷面,半导体热电组件下部温度上升,成为散热面,产生的热量通过液体导热通道携带排出;在低温环境下执行加热模式,半导体热电组件上部温度上升,成为加热面,通过导热体热传导将电池模组温度加热以达到正常的工作温度范围,同时半导体热电组件下部温度下降,成为吸热面。本方法及装置集制冷、加热于一体,结构紧凑、换热高效,能够保证电池始终在最佳温度环境中工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764776B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111086136.5
申请日:2021-09-16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IPC: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54 , H01M10/655 , H01M10/617 , H01M10/6568 , H01M10/658 , H01M10/655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模组热失控防护装置,包括液冷板与多个导热套筒;导热套筒包括筒上部与筒下部,导热套筒的筒上部用于套设在电池的中上部,且筒上部内侧贴合在电池的表面,筒下部所围区域的尺寸大于筒上部所围区域的尺寸,筒下部内侧与电池表面具有间隙。上述电池模组热失控防护装置,通过使用导热套筒,并将导热套筒的筒上部套在电池上,将导热套筒的筒下部连接在液冷板上,使得电池上部产生的热量能够随导热套筒传递到液冷板上,增强了电池至液冷板的导热能力,并能够降低电池上部的最高温度,减小电池上部与下部温差,提高温度均匀性、减缓电池性能衰减。
-
公开(公告)号:CN106785228B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1710178143.5
申请日:2017-03-23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IPC: H01M10/613 , H01M10/615 , H01M10/617 , H01M10/625 , H01M10/6568
Abstract: 一种汽车动力电池双向调温及热失控防扩散装置,在方块状导热基体上卧式/立式间隔开设若干个电池安装通孔和流体通孔,每个电池安装通孔内紧套一个柱形电池;电池轴向和流体通孔轴向相互垂直或平行,导热基体上设有进口汇流槽和出口汇流槽与流体通孔连通,对应流体通孔两端,在导热基体相对两侧外表面上分别覆盖一块平板式的密封盖板,并在安装了盖板的导热基体立侧、靠近导热基体底侧位置开设进口汇流槽进口和出口汇流槽出口;换热器连通进口汇流槽进口和出口汇流槽出口,形成导热流体循环换热通道;本装置解决现有的热管理装置换热能力不足、电池温度不均匀、装置结构复杂、并易与电路互相干涉等问题,并能够避免热失控向周围电池扩散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6435652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641452.7
申请日:2023-06-01
Applicant: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IPC: H01M10/613 , H01M10/615 , H01M10/617 , H01M10/625 , H01M10/643 , H01M10/653 , H01M10/6551 , H01M10/6552 , H01M10/6554 , H01M10/6556 , H01M10/6563 , H01M10/6571 , H01M50/213 , H01M50/244 , H01M50/249 , H01M50/258 , H01M50/264 , H01M50/29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嵌入式热管和风冷耦合散热的动力电池模组,包括铝制散热板,铝制散热板上设有若干套筒,在套筒之间的铝制散热板分布有若干通孔;电池组,包括若干圆柱形电池,其通过套筒设置在铝制散热板上;L形热管,L形热管的一端通过通孔插入铝制散热板的内部,L形热管的另一端延伸至铝制散热板的尾部;若干翅片,通过翅片通孔安装在L形热管上;加热膜,设置在铝制散热板的底部套筒之间的位置;引流风扇,设置在铝制散热板的头部或者尾部。本发明通过套筒散热板耦合基于蒸发‑冷凝传热原理的L形热管,结合风扇与翅片结构强化散热,同时设置加热装置,有效保证电池的工作温度在合理范围内,提高了电池的均温性、安全性和循环寿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