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777638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119197.6
申请日:2016-12-08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张振峰 , 曹俊生 , 孙小珠 , 崔赞红 , 朱俊杰 , 常立平 , 常世杰 , 段君毅 , 冯宇 , 何俊彦 , 洪亚军 , 李传吟 , 李立春 , 刘国林 , 楼俏 , 毛国斌 , 欧阳文 , 吴金花 , 徐博 , 徐磊 , 杨延蕾 , 周磊 , 瞿水群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偏心航天器推进舱零配平布局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明确布局要求;步骤2,动力系统设备对称布局;步骤3,太阳翼偏心布局;步骤4,天线、敏感器及其他舱外设备偏心布局及之后的迭代布局;步骤5,舱内设备偏心布局及之后的迭代布局;步骤6,管路偏心布局及之后的迭代布局;步骤7,电缆偏心布局及之后的迭代布局。该方法通过多次布局迭代设计,合理运用单机设备自身的质量分布特性,充分利用分系统功能要求,有效调动管路布局、电缆布局等一切可以调节质心的因素,以实现推进舱零配平的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19830864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1878721.2
申请日:2024-12-19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G06F40/1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模型和文档双向交互的数字化方法,所述方法涉及三维模型、接口交互文件和word文档三类文件对象,三维模型和word文档是设计文件,包含了将数据结构化的设计信息,是相关方设计约束的法定文件;接口交互文件,是三维模型和word文档进行信息交互的桥梁,三维模型与word文档之间的双向交互通过4个信息交互路径实现,包括路径1:三维模型向接口交互文件的信息导出;路径2:接口交互文件向word文档的信息复制;路径3:word文档向接口交互文件的信息映射;路径4:接口交互文件被三维模型信息读取。本发明可以实现三维模型和文档文件设计信息统一,避免多数据源信息不一致问题,同时大大提高了设计文档的编写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489947A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411541235.1
申请日:2024-10-31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可重构气闸舱的空间站构型,包括核心舱、第二航天器、第三航天器,所述核心舱包括节点舱、第一生活舱,所述核心舱还包括可重构气闸舱;所述可重构气闸舱设置有两个对接口,其中一个对接口与节点舱对接,另一个对接口可作为其他航天器的对接口扩展使用;所述核心舱在轨运行后,所述可重构气闸舱从所述节点舱的前向对接口转移至节点舱的对地接口,从而释放节点舱的前向对接口。本发明通过以可重构气闸舱作为主要气闸舱或者备份气闸舱,取代节点舱的备份气闸舱功能,将节点舱的交通要道功能常态释放,弥补了目前空间站以节点舱作为备份气闸舱的潜在风险和不足,同时可重构气闸舱自带2个对接口,不影响空间站的对接口数量及方向。
-
公开(公告)号:CN118973183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036083.X
申请日:2024-07-31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小卫星的综合电子设备布局及总装方法,卫星主结构用隔板分为综合电子区和设备安装区,并将去除结构外壳的综合电子设备以母板卡及子板卡的形式安装在综合电子区;综合电子区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综合电子类设备,综合电子类设备并排布局;综合电子设备由母板卡、子板卡构成,母板卡设计有插缝和通孔,插缝用于子板卡与母板卡连接;螺钉穿过母板卡通孔将母板卡直接固定在综合电子区;所述子板卡为一块或多块,子板卡通过两侧锁紧装置安装在综合电子区。本发明去除了综合电子设备结构外壳,将卫星所有综合电子设备合并到同一个区域,优化了小卫星内部布局空间,降低了设备重量,解决了微小卫星布局空间不足、整星重量有限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494783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735375.6
申请日:2024-06-07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B64G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间站应用可重构的小型模块化飞行器,包括:主模块、推进模块、载荷模块、太阳翼模块;其中,所述主模块位于中心,为立方体单舱五面箱板结构,其结构仓主承力结构用于承载其他模块和设备;所述推进模块有两个,对称布置于主模块的±Y方向;所述载荷模块布置于主模块+Z方向;所述太阳翼模块布置于主模块‑X方向;本发明所述的空间站应用可重构的小型模块化飞行器各个模块设计均小型化并由货运飞船上行至空间站,易在轨组装拆卸,模块更换后功能可重构,单机设备可在轨维修延长寿命,可应用于空间站进行在轨技术验证,解决了一体化系统各子系统间的物理嵌套问题,具有易装拆可重构、可维修寿命长的突出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9131948B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1811034568.X
申请日:2018-09-04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B64G1/5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航天器尾焰防护隔热装置以及航天器,其中,航天器尾焰防护隔热装置主要应用于外承力筒式构型航天器的主发动机尾焰的防护与隔热,包括框架结构、隔热板组件和隔热屏组件,所述框架结构作为整个装置的支撑结构,所述隔热板组件置于所述框架结构和隔热屏组件之间,所述隔热屏组件覆盖安装在所述框架结构和隔热板组件外侧,以形成一封闭阻隔层。本发明的航天器尾焰防护隔热装置实现了耐高温、隔热性好、质量轻等有益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9496098B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1811091272.1
申请日:2018-09-18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H05K7/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间飞行器电子设备安装结构及空间飞行器,主要应用于外承力筒式构型空间飞行器的电子设备集中承载与安装,包括安装板组件、支撑梁组件和撑杆组件,所述安装板组件提供电子设备的安装承载面,所述支撑梁组件支撑安装在所述安装板组件下方,所述撑杆组件一端支撑安装于所述支撑梁组件下方,另一端与空间飞行器主结构连接。本发明的空间飞行器电子设备安装结构实现了承载能力高、导热性好、质量轻等有益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6777638B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1611119197.6
申请日:2016-12-08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张振峰 , 曹俊生 , 孙小珠 , 崔赞红 , 朱俊杰 , 常立平 , 常世杰 , 段君毅 , 冯宇 , 何俊彦 , 洪亚军 , 李传吟 , 李立春 , 刘国林 , 楼俏 , 毛国斌 , 欧阳文 , 吴金花 , 徐博 , 徐磊 , 杨延蕾 , 周磊 , 瞿水群
IPC: G06F30/15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偏心航天器推进舱零配平布局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明确布局要求;步骤2,动力系统设备对称布局;步骤3,太阳翼偏心布局;步骤4,天线、敏感器及其他舱外设备偏心布局及之后的迭代布局;步骤5,舱内设备偏心布局及之后的迭代布局;步骤6,管路偏心布局及之后的迭代布局;步骤7,电缆偏心布局及之后的迭代布局。该方法通过多次布局迭代设计,合理运用单机设备自身的质量分布特性,充分利用分系统功能要求,有效调动管路布局、电缆布局等一切可以调节质心的因素,以实现推进舱零配平的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06777639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119415.6
申请日:2016-12-08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张振峰 , 曹俊生 , 孙小珠 , 崔赞红 , 朱俊杰 , 常立平 , 常世杰 , 段君毅 , 冯宇 , 何俊彦 , 洪亚军 , 李传吟 , 李立春 , 刘国林 , 楼俏 , 毛国斌 , 欧阳文 , 吴金花 , 徐博 , 徐磊 , 杨延蕾 , 周磊 , 瞿水群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9 , G06T17/00
Abstract: 电缆网三维设计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坐标定位法的电缆网三维设计方法,该方法通过坐标定位法进行电连接器的装配设计、线缆的布线设计,通过连接线束和包络线束模拟电缆,使得电缆网三维设计脱离了系统组件模型和收缩包络,实现了电缆网三维独立建模,降低了电缆网三维设计对计算机硬件的要求,提高了电缆网三维设计效率,增强了电缆网三维模型的维护性和数据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416365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299054.2
申请日:2024-09-18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G06F30/17 , G06F30/20 , G06F111/04 , G06F111/06 , G06F113/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增材制造的异形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S1、设计并得到异形结构的优化空间模型;S2、对设计空间模型添加材料属性,考虑重力环境和异形结构全周期载荷环境,固定约束并按照载荷条件施加载荷;S3、完成目标轻量化优化分析;S4、根据优化结果,利用重构模块完成模型重构,通过结构性能分析模块,对重构的模型进行结构性能分析,以验证其相关性能指标;S5、制造得到异形零件,通过三维扫描技术完成对制造的异形零件实物的三维扫描,对扫描结果与设计模型进行尺寸和形位偏差的对比分析,以检验异形零件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本发明满足基于增材制造的结构快速、高性能、一体化、轻量化的设计和检验需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