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777639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119415.6
申请日:2016-12-08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张振峰 , 曹俊生 , 孙小珠 , 崔赞红 , 朱俊杰 , 常立平 , 常世杰 , 段君毅 , 冯宇 , 何俊彦 , 洪亚军 , 李传吟 , 李立春 , 刘国林 , 楼俏 , 毛国斌 , 欧阳文 , 吴金花 , 徐博 , 徐磊 , 杨延蕾 , 周磊 , 瞿水群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9 , G06T17/00
Abstract: 电缆网三维设计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坐标定位法的电缆网三维设计方法,该方法通过坐标定位法进行电连接器的装配设计、线缆的布线设计,通过连接线束和包络线束模拟电缆,使得电缆网三维设计脱离了系统组件模型和收缩包络,实现了电缆网三维独立建模,降低了电缆网三维设计对计算机硬件的要求,提高了电缆网三维设计效率,增强了电缆网三维模型的维护性和数据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812173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616628.3
申请日:2023-05-29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刘鲁江 , 罗斌 , 王治易 , 施飞舟 , 钱志源 , 马志飞 , 杨德财 , 姜景明 , 张雷 , 陈秀群 , 刘承山 , 任海辽 , 张凯 , 黄大兴 , 傅质彬 , 屈传坤 , 赵真 , 王碧 , 来霄毅 , 刘子仙 , 屠国俊 , 姬鸣 , 冯宇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型高承载长寿命可维护对日定向驱动机构及运行方法,包括复合材料主结构、舱体接口法兰、桁架接口法兰、包带锁紧释放组件、回转支撑装置和驱动锁定组件;复合材料主结构与舱体接口法兰连接;舱体接口法兰提供航天器舱体连接接口;桁架接口法兰提供舱外负载连接接口;包带锁紧释放组件在发射段箍紧复合材料主结构和桁架接口法兰,并于在轨段释放两者;回转支撑装置支撑桁架接口法兰,并于在轨段为桁架接口法兰提供回转自由度;驱动锁定组件作为动力源带动桁架接口法兰回转运动。本发明具有发射段承载能力强、在轨段驱动能力大、制动能力强、传输功率高、运行寿命长、在轨可维护的优点,适用于大功率长寿命航天器平台。
-
公开(公告)号:CN108682890B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1810273362.6
申请日:2018-03-29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H01M10/058 , H01M10/48 , H01M10/615 , H01M10/6552 , H01M10/657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备热控功能的锂离子电池组安装装置,由扩热板、热管、隔热垫、加热器、测温元件组成,所述扩热板为具有一定厚度的平面板状结构,由导热性能优良的材料制成,所述扩热板上设置若干螺纹孔和通孔;所述热管为普通槽道热管,安装在扩热板一侧;所述隔热垫为绝热性能优良的材料制成,固定在扩热板另一侧,所述加热器粘贴在所述扩热板设置有所述隔热垫的一侧,所述测温元件粘贴在所述加热器附近。本装置可以将锂离子电池组与外界温度隔离,将电池组内部各单体等温化,并控制锂离子电池组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109496098A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811091272.1
申请日:2018-09-18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H05K7/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间飞行器电子设备安装结构及空间飞行器,主要应用于外承力筒式构型空间飞行器的电子设备集中承载与安装,包括安装板组件、支撑梁组件和撑杆组件,所述安装板组件提供电子设备的安装承载面,所述支撑梁组件支撑安装在所述安装板组件下方,所述撑杆组件一端支撑安装于所述支撑梁组件下方,另一端与空间飞行器主结构连接。本发明的空间飞行器电子设备安装结构实现了承载能力高、导热性好、质量轻等有益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5527980A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510863977.0
申请日:2015-12-01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D3/121 , G05B13/0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多自由度双目视觉系统的运动学建模及目标跟踪控制方法,针对多自由度双目视觉系统目标跟踪控制任务,提出了一种的基于虚拟移动关节的目标跟踪控制方法。该方法在双目视觉系统的多自由度臂中引入了一个虚拟的移动关节,通过增加1个虚拟移动关节变量d,替换掉双目视觉算法中图像空间的4个参数(ul,vl)和(ur,vr),将n自由度双目视觉系统的逆运动学求解转化为n+1自由度机械臂的逆运动学求解,进而利用传统的D-H法进行逆运动学求解。本发明解决了多自由度双目视觉系统的目标跟踪控制算法问题。本算法具有计算量小,求解简单的优点,成功应用于一个3自由度的双目视觉系统的目标跟踪控制任务。
-
公开(公告)号:CN115149857A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210875740.4
申请日:2022-07-25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H02P7/18 , H02P7/28 , H02P7/03 , H02P5/68 , H02P29/028 , H02S40/30 , H02H7/08 , H02H7/085 , B64G1/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星上太阳帆板展开控制器,包括:用于接收外部卫星发出的遥控指令,并进行解析的遥控指令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解析后的遥控指令,生成驱动信号的控制模块;用于对控制模块产生的驱动信号进行功率放大,驱动有刷直流电机转动的驱动模块;用于通过霍尔电流传感器实时监测有刷直流电机的绕组电流,并将绕组电流反馈给控制模块的电流采集模块。本发明有效提高了太阳帆板展开控制器的可靠性。控制模块可在规定时间内控制电机绕组断电,有效保护太阳帆板展开控制器。由地面遥控指令控制有刷直流电机的主备绕组单独工作,结合在轨实时遥测参数,实现故障模式下太阳帆板的在轨展开和锁定动作。
-
公开(公告)号:CN109442183A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811354028.X
申请日:2018-11-14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空间环境的具有散热功能的支架,该支架的结构为翼状的机加工结构,包括:设备安装面(1)、辐射面(2)、支架安装面(3)。该支架安装于载人航天器非密封舱内部,用以安装发热量大的电子设备,通过辐射面辐射热量,以达到降低电子设备温度的目的。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一、解决了空间环境中,发热量大的电子设备的降温问题;二、采用被动散热的热控形式,结构简单,可靠性强;三、取消了复杂的主动流体回路,节省空间与重量,四、主动流体回路内工质对环境的温湿度要求较高,取消主动流体回路后,载人航天器存放、运输过程中可放宽温湿度的控制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9131948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1034568.X
申请日:2018-09-04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B64G1/5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4G1/5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航天器尾焰防护隔热装置以及航天器,其中,航天器尾焰防护隔热装置主要应用于外承力筒式构型航天器的主发动机尾焰的防护与隔热,包括框架结构、隔热板组件和隔热屏组件,所述框架结构作为整个装置的支撑结构,所述隔热板组件置于所述框架结构和隔热屏组件之间,所述隔热屏组件覆盖安装在所述框架结构和隔热板组件外侧,以形成一封闭阻隔层。本发明的航天器尾焰防护隔热装置实现了耐高温、隔热性好、质量轻等有益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5527980B
公开(公告)日:2018-10-23
申请号:CN201510863977.0
申请日:2015-12-01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多自由度双目视觉系统的运动学建模及目标跟踪控制方法,针对多自由度双目视觉系统目标跟踪控制任务,提出了一种的基于虚拟移动关节的目标跟踪控制方法。该方法在双目视觉系统的多自由度臂中引入了一个虚拟的移动关节,通过增加1个虚拟移动关节变量d,替换掉双目视觉算法中图像空间的4个参数(ul,vl)和(ur,vr),将n自由度双目视觉系统的逆运动学求解转化为n+1自由度机械臂的逆运动学求解,进而利用传统的D‑H法进行逆运动学求解。本发明解决了多自由度双目视觉系统的目标跟踪控制算法问题。本算法具有计算量小,求解简单的优点,成功应用于一个3自由度的双目视觉系统的目标跟踪控制任务。
-
公开(公告)号:CN208897354U
公开(公告)日:2019-05-24
申请号:CN201821417498.1
申请日:2018-08-31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B64G1/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骨型截面的航天器舱外扶手,包括立柱和横梁,所述的横梁的两端与所述的立柱固定连接,所述的横梁的截面为内凹式骨型截面。本实用新型采用长宽比较大的具有内凹截面的骨型截面扶手,较大的长宽比有利于扶手贴合手掌,内凹处可一定程度上容纳戴舱外手套的手指,手指与扶手内凹处产生的支持力,可防止扶手在较小握持力下的周向滑动;具体在失重环境下,用较小的握持力就能对握持手提供足够的摩擦力,用以在失重环境下为航天员提供足够的支撑,固定身体位置和调整身体姿态,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符合航天产品建造规范,且安装方便等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