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联电池组的充放电复合型自动均衡电路及均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420447B

    公开(公告)日:2013-12-11

    申请号:CN201110394407.3

    申请日:2011-12-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串联电池组的充放电复合型自动均衡电路及均衡方法,包括:根据串联电池组中电池单元数量而设置的n个电池单元复合型均衡模块、由主控制模块和高压DCDC模块组成的电池模组均衡模块;其中,n≥1,所述电池单元复合型均衡模块对应一个由k个串联的电池单元组成的电池模组,其中k>1;所述电池单元复合型均衡模块由开关矩阵、本地控制模块、低压DCDC模块、k个放电均衡电路和模式控制开关组成。本发明的串联电池组的充放电复合型自动均衡电路及均衡方法可靠性高、成本低、体积小、重量轻、功能全面、易于规模化、产业化制造和应用,可用于如电动汽车、轨道交通、风力发电等需要使用串联电池组、电容组的领域。

    多模无级变速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166947B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110058257.9

    申请日:2011-03-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3/728

    Abstract: 一种汽车混合驱动技术领域的多模无级变速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包括:发动机、离合器、两组电机、四条传动链、二个动力传递切换装置、行星齿轮差速装置、减速差速装置、储能装置和电机控制装置。本发明具有更好的与现有车辆的技术继承性以及整车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和低排放的特点,具有多模驱动、无级变速和混联系统功能,解决了现有同类技术驱动力不足、坡道起步能力不足、系统体积大和成本高、无法实现对发动机无级调速以及因机电部件制造困难而难于批量产业化的问题,实现了高性能、低开发成本、低系统成本、易于规模产业化实现的有机结合。

    压控式排气能量回收系统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966470A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申请号:CN201210462135.0

    申请日:2012-11-15

    Abstract: 一种内燃机技术领域的压控式排气能量回收系统,包括:进气管、发动机、排气管、压气机、涡轮、连接管、容积腔、移动体和弹簧,移动体安装容积腔内并与容积腔的内壁面密封接触,贯穿管贯穿移动体的上下两壁面,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移动体的右壁面、容积腔右壁面相连接。当发动机处于低速工况时,移动体在容积腔内向左移动,第二连接管与第五连接管相连通,排气余热对进气进行加热,发动机冷启动性能较好;当发动机处于高速工况时,移动体在容积腔内向右移动,第二连接管与第五连接管相隔断。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用于带有涡轮增压器的发动机进气加热系统。

    双离合器电机悬浮式并联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898504A

    公开(公告)日:2010-12-01

    申请号:CN201010246181.8

    申请日:2010-08-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6221 Y02T10/6286

    Abstract: 一种汽车技术领域的双离合器电机悬浮式并联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包括:发动机、两个离合器、两个离合器电控执行机构、电机、变速箱、减速差速器、两个驱动半轴、两个车轮、储能装置、电机控制装置、发动机和起动马达,其中:发动机经过第一离合器、传动轴与电机的转子相连接,电机的转子再经过第二离合器与变速箱、减速差速器、驱动半轴、车轮相连接,电机的转子支承在壳体上,两个离合器分别受两个离合器电控执行机构的自动控制。本发明可减小电机定子和转子间的间隙,消除传动系统振动对发动机、电机的不利影响,具有纯电驱动、智能充电和全部并联混合动力运行模式,具有高效率、轻便驾驶、低成本、高可靠性等优点。

    无级变速混联式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915702A

    公开(公告)日:2007-02-21

    申请号:CN200610029878.3

    申请日:2006-08-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6/442 Y02T10/6234

    Abstract: 一种汽车技术领域的无级变速混联式混合动力驱动系统。本发明包括发动机、发动机曲轴输出端、第一电机、离合器输入端、离合器、第二驱电机输入端、第二电机、传动轴、差速减速器、第一半轴、第二半轴、第一电机高压电路、第一电机驱动控制装置、第二电机高压电路、第二电机驱动控制装置、储能装置、储能装置高压电路。第一电机转子轴与发动机曲轴输出端相连接,并通过离合器与第二电机转子轴相连接,第二电机转子轴通过传动轴、差速减速器、半轴直接与车轮相连接,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均与储能装置电连接。本发明具有无级变速、低系统成本、低开发成本、低维修成本等特点,使整车油耗、排放、动力性、驾驶平顺性等达到综合最优。

    串并联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857941A

    公开(公告)日:2006-11-08

    申请号:CN200610027400.7

    申请日:2006-06-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623 Y02T10/6243 Y02T10/84

    Abstract: 一种汽车技术领域的串并联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本发明其特点在于双电机双离合器混动结构,次电机主要用于快速起动发动机,主电机与次电机任何时刻均可按电动模式或发电模式工作。次电机与发动机输出端连接,次电机与主电机之间设置了次离合器,变速箱与主电机之间设置了主离合器。该混合动力总成沿用了现有内燃机汽车的发动机与变速箱技术及其机械结构,结构简单、布置紧凑、制造成本低,与现有内燃机汽车具有良好技术继承性,降低了系统成本,极大地优化了发动机、主电机、次电机运行效率和再生制动能量回馈效率,显著降低整车油耗和有害排放,并保持良好的动力性与驾驶平顺性。

    电动汽车高压直流电绝缘监测电路

    公开(公告)号:CN1634724A

    公开(公告)日:2005-07-06

    申请号:CN200310122933.X

    申请日:2003-12-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高压直流电绝缘监测电路,其特征为:所述的绝缘监测电路的连接关系为,滤波器的两个输入端与相应的高压输出端连接,滤波器的一个端接地,滤波器的两个输出端与保护器的两个输入端连接,保护器的两个输出端与放大器的两个输入端连接,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电压比较电路的另一输入端连接;高压输出的一端与分压电路的一端连接,分压电路的另一端与电压比较电路的一输入端连接。采用本电路能实现动态实时监测高压电路对车身的绝缘性能并输出故障状态信号,以便控制电路及时切断高压电输出,提高车辆运行的安全。且本发明的电路简洁体积小,运行安全可靠,制造成本较低,可普遍应用用于各类电动汽车可普遍应用于各类电动汽车的绝缘监测控制系统中。

    无监督学习的电池系统故障早期预警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671602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966450.X

    申请日:2024-07-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监督学习的电池系统故障早期预警方法及系统,包括:通过对云端数据进行数据清洗,获得每个有效充电循环的电池组充电电压数据;对每一有效充电循环的电池组充电电压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得到电压及电压梯度特征向量,实现捕捉电压信号的微小偏移量,抑制偶然性因素造成的干扰,适应实际工况随机性;进而针对特征向量,使用二分法进行多次DBSCAN聚类,求解无量纲参数D,实现度量电池电压一致性;将每一充电循环的D值和阈值比较,树立故障预警标志,实现电池故障无监督学习预警,并存储故障电芯索引。本发明可用于各类装备动力电池系统或储能电池系统,实现对电池系统中电池故障提前50天的超前预警并准确定位故障电芯。

    电池内部三维温度无损软测量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826206B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1911033249.1

    申请日:2019-10-28

    Inventor: 李冬冬 杨林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内部三维温度无损软测量方法及系统,包括:划分电池单体总节点数;通过实验得出总节点数与测点数之间的数值关系;计算测点数量和布置表面测点;使用NTC温度传感器测量电池测点温度和环境温度;基于七节点热平衡单元建立单体热阻模型;使用集总参数模型和最小二乘法计算对流热阻和比热容;利用扩展集总模型和最小二乘法计算传导热阻;将传导热阻、对流热阻、比热容和测点温度输入单体热模型,计算得出所有节点温度值,实现电池内部温度无损软测量。本发明实现了对大容量方型锂电池内部三维温度无损软测量,同时兼顾最高温度点监测、经济性好和易于实车实现的特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