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轮增压发动机可变排气通流面积的进气压力控制式调节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089409A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310014874.8

    申请日:2013-01-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44

    Abstract: 一种机械设计技术领域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可变排气通流面积的进气压力控制式调节装置,包括压气机、发动机、涡轮、容积腔、旋转体、弹簧、旋转杆、旋转轴和旋转板,容积腔与旋转体的纵截面均为圆弧状,旋转板安装在排气管内,旋转板与旋转轴固结在一起,旋转体的左壁面通过弹簧与容积腔的左壁面相连接,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容积腔的右壁面、发动机进气管相连通。当发动机进气管内压力较高时,旋转体带动旋转板逆时针旋转,发动机泵气损失较小,整机性能较优;当发动机进气管内压力较低时,旋转体带动旋转板顺时针旋转,涡轮前可用能较多,发动机进气压力较高,整机性能较优。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用于涡轮单进口的涡轮增压系统。

    电动汽车冲击度主动抑制的动力品质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16780B

    公开(公告)日:2017-12-15

    申请号:CN201510643675.2

    申请日:2015-09-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冲击度主动抑制的动力品质控制方法,包括步骤:1:在线接收或识别电驱动系统运行及车辆的状态信息、驾驶员操作信息;步骤2:执行基于主动减振阻尼器和冲击度预测抑制的车辆驱动转矩控制;步骤3:执行基于车辆冲击度反馈的动力品质主动控制;步骤4:执行基于特征工况主动捕捉的所述电驱动系统动态响应特性自学习;步骤5:输出控制指令给个电驱动系统,实现对电动汽车的动力品质的主动优化控制。本发明实现了对因驱动力突变而引起的车辆冲击的主动抑制、对因车辆行驶阻力的随机性变化而引起的车辆冲击的主动抑制、对电动汽车的动力品质自学习在线实时控制,具有动力品质好、易于实车实现的特点。

    拉伸式气门升程可变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966405B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210462156.2

    申请日:2012-11-15

    Abstract: 一种机械设计技术领域的拉伸式气门升程可变装置,包括:进气门、排气门、压气机、涡轮、杠杆、挺杆、凸轮、凸轮轴、容积腔、移动体、连接管和弹簧,移动体安装在容积腔内并与容积腔的内壁面密封接触,容积腔的左壁面有一个安装孔,移动杆的一端穿过容积腔左壁面上的安装孔后与移动体的左壁面固结在一起,移动杆的另一端与凸轮轴相连接。当发动机排气管内压力较大时,移动体带动移动杆向左移动,进气门升程变大;当发动机排气管内压力较小时,移动体带动移动杆向右移动,进气门升程变小。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用于发动机气门升程可变系统。

    拉伸式接触点移动系统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966404B

    公开(公告)日:2014-10-15

    申请号:CN201210461481.7

    申请日:2012-11-15

    Abstract: 一种机械设计技术领域的拉伸式接触点移动系统,包括:进气门、排气门、压气机、涡轮、杠杆、挺杆、凸轮、凸轮轴、容积腔、移动体、连接管和弹簧,移动体安装在容积腔内并与容积腔的内壁面密封接触,容积腔的左壁面有一个安装孔,移动杆的一端穿过容积腔左壁面上的安装孔后与移动体的左壁面固结在一起,移动杆的另一端与凸轮轴相连接。当发动机进气管内压力较大时,移动体带动移动杆向左移动,进气门升程变大;当发动机进气管内压力较小时,移动体带动移动杆向右移动,进气门升程变小。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用于发动机气门升程可变系统。

    压差式接触点移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966397A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申请号:CN201210462148.8

    申请日:2012-11-15

    Abstract: 一种机械设计技术领域的压差式接触点移动系统,包括:进气门、排气门、压气机、涡轮、杠杆、挺杆、凸轮、凸轮轴、容积腔、移动体、连接管和弹簧,移动体安装在容积腔内并与容积腔的内壁面密封接触,容积腔的左壁面有一个安装孔,移动杆的一端穿过容积腔左壁面上的安装孔后与移动体的左壁面固结在一起,移动杆的另一端与凸轮轴相连接。当发动机进气管内压力大于发动机排气管内压力时,移动体带动移动杆向左移动,进气门升程变大;当发动机进气管内压力小于发动机排气管内压力时,移动体带动移动杆向右移动,进气门升程变小。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用于发动机气门升程可变系统。

    双行星齿轮系双电机同轴耦合驱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183780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10786296.3

    申请日:2016-08-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行星齿轮系双电机同轴耦合驱动系统,包括双电机、双星齿轮系等,行星齿轮系包括齿圈、行星架、太阳轮,第一电机的转子与第一行星齿轮系的齿圈相连接,第二电机的转子分别通过同步器与第一行星齿轮系的太阳轮、第二行星齿轮系的太阳轮相连接,该二行星轮系的行星架与输出轴相连接,第二行星轮系的齿圈与壳体相连接,输出轴与减速差速器的输入端相连接,减速差速器的输出端与二个车轮通过二个半轴相连接,电机控制装置与储能装置相连接并进行电能传递,电机控制装置还分别与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相连接并输出控制指令。本发明具有更好整车动力性、能耗经济性、地域和用途适应性的特点。

    涡轮增压发动机可变排气通流面积的进气压力控制式调节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089409B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310014874.8

    申请日:2013-01-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44

    Abstract: 一种机械设计技术领域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可变排气通流面积的进气压力控制式调节装置,包括压气机、发动机、涡轮、容积腔、旋转体、弹簧、旋转杆、旋转轴和旋转板,容积腔与旋转体的纵截面均为圆弧状,旋转板安装在排气管内,旋转板与旋转轴固结在一起,旋转体的左壁面通过弹簧与容积腔的左壁面相连接,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容积腔的右壁面、发动机进气管相连通。当发动机进气管内压力较高时,旋转体带动旋转板逆时针旋转,发动机泵气损失较小,整机性能较优;当发动机进气管内压力较低时,旋转体带动旋转板顺时针旋转,涡轮前可用能较多,发动机进气压力较高,整机性能较优。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用于涡轮单进口的涡轮增压系统。

    涡轮增压发动机可变排气通流面积的排气压力控制式调节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3089411A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310015154.3

    申请日:2013-01-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44

    Abstract: 一种机械设计技术领域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可变排气通流面积的排气压力控制式调节机构,包括压气机、发动机、涡轮、容积腔、旋转体、弹簧、旋转杆、旋转轴和旋转板,容积腔与旋转体的纵截面均为圆弧状,旋转板安装在排气管内,旋转板与旋转轴固结在一起,旋转体的左壁面通过弹簧与容积腔的左壁面相连接,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容积腔的右壁面、排气管相连通。当旋转板前的排气管内压力较高时,旋转体带动旋转板逆时针旋转,发动机泵气损失较小,整机性能较优;当旋转板前的排气管内压力较低时,旋转体带动旋转板顺时针旋转,涡轮前可用能较多,发动机进气压力较高,整机性能较优。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用于涡轮单进口的涡轮增压系统。

    拉伸式气门升程可变装置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966405A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申请号:CN201210462156.2

    申请日:2012-11-15

    Abstract: 一种机械设计技术领域的拉伸式气门升程可变装置,包括:进气门、排气门、压气机、涡轮、杠杆、挺杆、凸轮、凸轮轴、容积腔、移动体、连接管和弹簧,移动体安装在容积腔内并与容积腔的内壁面密封接触,容积腔的左壁面有一个安装孔,移动杆的一端穿过容积腔左壁面上的安装孔后与移动体的左壁面固结在一起,移动杆的另一端与凸轮轴相连接。当发动机排气管内压力较大时,移动体带动移动杆向左移动,进气门升程变大;当发动机排气管内压力较小时,移动体带动移动杆向右移动,进气门升程变小。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用于发动机气门升程可变系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