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固态电池模具
    18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742739A

    公开(公告)日:2018-02-27

    申请号:CN201710821957.6

    申请日:2017-09-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固态电池模具,加压组件用于提供压力,包括中空的内螺纹金属件和与之螺纹匹配的中空的外螺纹金属件;压力传导组件置于加压组件中,用于将加压组件提供的压力传导至置于全固态电池的电极和电解质;压力传导组件包括能够外接引线的棒状金属件;绝缘组件用于防止全固态电池短路,包括绝缘垫片和绝缘套管,绝缘垫片置于外接引线的棒状金属件与中空的内螺纹金属件之间,绝缘套管置于外接引线的棒状金属件与中空的外螺纹金属件之间。本发明除了具备电池模具所必需的密封性、内部绝缘性外,还无需配套设备就能提供最低0、最高200 MPa的压力,空间利用率高,并适用于最低-90摄氏度、最高250摄氏度的测试和使用温度。

    高比表面积分级孔结构褶皱石墨烯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384164B

    公开(公告)日:2018-01-09

    申请号:CN201510957934.9

    申请日:2015-12-18

    Abstract: 高比表面积分级孔结构褶皱石墨烯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氧化石墨烯和造孔剂配制成均匀混合液,其中氧化石墨烯浓度为0.1g/l‑10g/l,并且造孔剂和氧化石墨烯的质量比为0.2‑20;将混合液雾化并加热以使混合液中的溶剂挥发而得到含有造孔剂的褶皱氧化石墨烯粉末;以及收集所得含有造孔剂的氧化石墨烯粉末并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活化热处理以得到高比表面积分级孔结构褶皱石墨烯产品,其中活化热处理的温度控制在500℃至1100℃之间并且时间控制在0.2‑10小时以使所得产品比表面积在300m2/g至3000m2/g之间。本发明在实现有效提高褶皱石墨烯比表面积的同时还可以优化石墨烯孔结构,使褶皱石墨烯同时具备微孔、中孔和大孔,制备方法简单且成本低。

    一种石墨烯/聚酰亚胺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337928A

    公开(公告)日:2017-11-10

    申请号:CN201710656034.X

    申请日:2017-08-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石墨烯/聚酰亚胺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即以石墨烯为主体,以聚酰亚胺作为焊接剂和填充剂,通过焊接扩大石墨烯片层尺寸,同时聚酰亚胺作为填充剂填充在石墨烯薄膜中的空隙,最终得优选厚度为17-21μm、导热率为845-1133 W·m-1·K-1的石墨烯/聚酰亚胺复合薄膜。其制备过程即首先将氧化石墨烯溶液和聚酰胺酸溶液均匀混合,在液相中进行蒸发界面自组装形成氧化石墨烯/聚酰胺酸复合薄膜,再依次通过亚胺化、碳化和石墨化将氧化石墨烯还原成石墨烯,同时将聚酰胺酸转变为聚酰亚胺,最终得到石墨烯/聚酰亚胺复合薄膜。其制备方法工艺流程简单,容易操作,有望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基于基氏流动度的煤黏结性参数计算方法及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238552A

    公开(公告)日:2017-10-10

    申请号:CN201710445716.6

    申请日:2017-06-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11/00

    Abstract: 一种基于基氏流动度的煤黏结性参数计算方法及评价方法,用于计算不同煤种炼焦煤的加和区间流动度ΣlgF和积分区间流动度SlgF从而评价煤的黏结性,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炼焦煤进行基氏流动度测定,得到炼焦煤软‑固温度区间内每个温度点对应的流动度;步骤二,将软‑固区间内的流动度取对数值后进行加和,该值称为加和区间流动度ΣlgF;步骤三,将软‑固温度区间内的流动度对数值曲线对软‑固温度区间进行积分,得到炼焦煤在软‑固温度区间内的积分区间流动度SlgF。再将获得煤样品的加和区间流动度ΣlgF和积分区间流动度SlgF对不同品质的煤种的煤黏结性进行评价。本发明中的两个参数可以作为新的基氏流动度指标,为表征煤的黏结性提供补充参考。

    一种钛酸铋钠粉体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89680A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710338063.1

    申请日:2017-05-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钛酸铋钠粉体的制备方法,首先制备浓度0.2mol/L的Bi(NO3)3水溶液和浓度24mol/L的NaOH水溶液;然后磁力搅拌下控制0.5ml/min的速率将Ti(OC4H9)4滴加到Bi(NO3)3水溶液中,然后加入NaOH水溶液,得到的混合溶液移至水热反应釜,控制温度120‑160℃、转速500‑1000rpm进行水热反应1‑24h,所得反应液自然冷却至室温后,经8000rpm下离心5min,所得沉淀再用去离子水清洗直至流出液的pH为7为止,然后冷冻干燥,即得钛酸铋钠粉体。该制备方法具有合成温度低、反应时间短等优点。所得BNT粉体中BNT纳米线含量最高可达90%。

    基于不同喷煤比的焦炭热强度指标的测定方法及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24398A

    公开(公告)日:2017-08-08

    申请号:CN201710445678.4

    申请日:2017-06-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2 G01N1/28 G01N1/44 G01N5/00

    Abstract: 基于不同喷煤比的焦炭热强度指标的测定方法及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照GB/T4000‑2008的规定制备焦炭样品;步骤二,调节单位质量焦炭的反应温度范围、升温速度以及反应气配气比来模拟不同喷煤比,然后高温处理;测量经高温处理后的焦炭样品的反应失重率RI;将经高温处理后的焦炭样品进行转鼓试验,得到鼓后强度I10600。步骤二包括以下小步骤将焦炭样品放入刚玉反应器中,升温,当料柱温度达到400℃时向刚玉反应器里通入N2;继续升温,当料柱温度达到预设温度一时,向刚玉反应器里通入一定量的反应气,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调节反应气的配气比;当料柱温度升温至设定温度二时,切断反应气,且向反应器里通入N2;当温度降至100℃时,切断N2,继续降至室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