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497844A
公开(公告)日:2014-01-08
申请号:CN201310474449.7
申请日:2013-10-12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44
Abstract: 一种超临界H2条件下电氢化大豆油脂的方法,是一种在超临界条件下,通过添加氢气进行电化学氢化大豆油脂的方法。所述超临界反应装置将质子交换膜固定在反应池中间从而反应池分隔成油槽池和溶液池两部分,所述反应池为不锈钢反应釜内衬是不导电的电极纸所形成,油槽池中插有阴极电极,溶液池中插有阳极电极;在氢气存在下的超临界体系里,水电解成氢离子,并在超临界体系内通过质子交换膜进入油相池,被催化剂表面活性点吸附,使催化剂表面既有溶解于油中的氢分子又有电解的氢离子,快速形成氢-催化剂-双键的不稳定复合物,油脂双键快速被饱和,油脂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低。
-
公开(公告)号:CN103468756A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310390237.0
申请日:2013-09-02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IPC: C12P7/6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4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临界CO2酶法合成低热量甘油三酯的方法。因为超临界CO2具有类似于液体的密度和类似于气体的扩散性和粘度,显示出较大的溶解能力和较高的传递特性,从而大大的降低了酶反应过程中的传质阻力,缩短了酯化时间,提高反应速率。本发明研究了反应压力,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体系中水分添加量,酶用量等不同条件对酯化效果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分析的方法对研究的因素进行了优化。通过气相色谱图进一步解释此种长短链甘油三酯的优势。用本方法优化出的条件进行酯化,得到的最佳酯化率为65.3%,热量值较普通葵花油低50%。因此,用本发明中的方法合成长短链甘油三酯,既可提高酯化率,节约能源,又可降低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2585996B
公开(公告)日:2013-11-06
申请号:CN201210040393.X
申请日:2012-02-14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IPC: C11B1/00
Abstract: 一种破裂植物油油料细胞壁的方法及装置属于植物油脂提取技术;真空破壁的片状料胚厚度0.05-0.5毫米,进料温度40-70℃,料胚含水率10-14%,颗粒状料胚重量占总料胚重量的<5%以下,真空压力5-10千帕,降速减压时间0.1-5秒,恒速恒压时间5-30秒;其装置由仓体及配装在仓体上的出料口、出料口真空气动插板阀、气动振荡器、数字真空表、超声波料位器、破真空电磁阀、进料口真空气动插板阀、进料口及真空电磁阀、空气缓存罐、二级真空喷射泵、第一、二空气管路装配构成,在仓体内配装分料锥板和筛状隔料筒;本方法及装置具有技术可靠、结构简单、易实现工业化生产、蛋白提取率高、蛋白质量好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2839048A
公开(公告)日:2012-12-26
申请号:CN201210330803.4
申请日:2012-09-10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Abstract: 在油脂脱色过程中有机色素在温度升高过程中易转化为其他色泽物质,这些新生成的色素很难脱除,同时会消耗大量活性白土。本发明采用两段式脱色的方法,既先用VIS-450日光照射除去类胡萝卜素等有色物质,再利用再生白土进行预处理的方式,除去在单色光照射过程中新生成的色素。类胡萝卜素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出现不同的变化规律。其中氧、光、热等因素对类胡萝卜素的稳定性均会产生破坏性影响,从而降低油脂的色泽。并且类胡萝卜素在VIS-450处吸光值几乎达到最大。因此选用VIS-450可见光为脱色条件,并且可见光对大豆油氧化程度小,不会对大豆油品质造成较大影响,并且脱色率有所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2816639A
公开(公告)日:2012-12-12
申请号:CN201210331581.8
申请日:2012-09-10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与传统的提油工艺不同,通过调节空气中的相对湿度来调节料坯中水分的含量,用固定化酶柱和料坯动态接触从而达到固态酶解的目的,以减少了植物细胞壁与蛋白质及油脂之间相互作用力,利用溶剂进行萃取,仅用35min完成萃取过程,残油达到0.5%,同时固定化酶柱可连续作用料坯24h以上,酶活力仍保持80%。酶解结束后的坯片,这将很大程度的降低了工业化生产的成本,与传统的提油相比具有工艺简单,操作安全、污染少、投资少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2807917A
公开(公告)日:2012-12-05
申请号:CN201210248337.5
申请日:2012-07-18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IPC: C11B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固定化磷脂酶C(PLC)对大豆毛油脱胶的方法。由于游离磷脂酶C能特异性水解磷酸基与甘油基之间的磷氧键,生成甘油二酯,甘油二酯溶于油中成为食用油的一部分,可以提高脱胶油的得率。但是由于自然酶混溶在反应体系中不仅不易分离回收,且成本高昂,难以反复或连续使用,因此,将固定化后的磷脂酶C添加到大豆毛油中,进行脱胶。对脱胶后磷含量、油脂得率及固定化磷脂酶C的重复使用次数的确定,得到脱胶后磷含量最低为3.8mg/kg,且油脂得率提高1.2倍,磷脂酶C连续使用6个批次后固定化酶相对活力仍保持在80%左右。因此,采用固定化后的磷脂酶C脱胶,既可提高精炼率,又可降低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2776066A
公开(公告)日:2012-11-14
申请号:CN201210257043.9
申请日:2012-07-24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固定化磷脂酶A2对水化脱胶大豆油进行脱胶。研究了脱胶温度、脱胶起始pH、固定化磷脂酶A2添加量以及脱胶反应时间等不同脱胶条件对大豆油脱胶效果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的分析方法对所研究的因素进行优化。根据本发明中固定化磷脂酶A2对大豆油进行脱胶,提高了酶在反应体系中的活性和稳定性,大大降低了油脂精炼的成本;此外,采用固定化磷脂酶A2对大豆油进行脱胶,最终得到的酶法脱胶大豆油磷含量显著降低,可降至9.83ppm;该固定化酶重复使用7次后活力可以保持54%以上,对油脂精炼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2492548A
公开(公告)日:2012-06-13
申请号:CN201110356459.1
申请日:2011-10-28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旨在对大豆油脂加工过程进行有益的改进。先用少量白土脱除油脂中的大量植物色素,再通过高温除去其中大部分热敏性物质,得到合格的大豆油脂,所得成品油不易返色回味,且减少了白土用量,具体方法是:在脱胶油中添加0.9%的白土,脱色时间20分钟,滤去白土后通过250℃高温处理30分钟,即获得合格的大豆油脂。该工艺过程中脱胶油在白土罐中存留时间短,减少了油脂和活性白土的接触时间,减少了脂肪酸双键异构化的机会,降低了油脂中的反式酸含量,同时最大程度的降低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2363776A
公开(公告)日:2012-02-29
申请号:CN201110290033.0
申请日:2011-09-20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IPC: C12N11/14
Abstract: 一种用高碘酸钠氧化法固定化脂肪酶的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以醋酸纤维素/聚丙烯复合膜为载体,采用氧化剂高碘酸钠氧化法和交联反应相结合的固定化方法,用该氧化后的醋酸纤维素/聚丙烯复合膜固定化脂肪酶。研究了高碘酸钠浓度、活化时间、酶液浓度、交联时间和交联剂浓度等不同固定化条件对脂肪酶固定化后酶活力的影响,通过响应面优化法,进一步优化了经高碘酸钠氧化后的醋酸纤维素/聚丙烯复合膜固定化脂肪酶的优势。采用先对醋酸纤维素/聚丙烯复合膜进行氧化活化,再进一步进行脂肪酶的固定化,使脂肪酶与载体结合的更稳定,不易溶脱,而利于固定化酶的回收利用。最终得到的固定化酶活为0.52U/cm2。
-
公开(公告)号:CN102304504A
公开(公告)日:2012-01-04
申请号:CN201110290429.5
申请日:2011-09-20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以醋酸纤维素和聚四氟乙烯膜为材料制备了醋酸纤维素/聚四氟乙烯复合膜,采用物理吸附固定化方法,用该复合膜来固定化磷脂酶。研究了酶液浓度、吸附时间、温度和搅拌速度等不同固定化条件对脂肪酶固定化效率和催化效果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的分析方法。通过固定化酶膜的SEM图像进一步解释利用醋酸纤维素/聚四氟乙烯复合膜固定化磷脂酶的优势。根据本发明中复合膜的吸附特性固定化磷脂酶,提高了酶在反应体系中的活性和稳定性,调节和控制酶的活性与选择性,从而有利于酶的回收和产品的生产,最终得到的固定化酶活为4U/cm2,明显高于文献中单膜法固定化磷脂酶的活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