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临界H2条件下电氢化大豆油脂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97844A

    公开(公告)日:2014-01-08

    申请号:CN201310474449.7

    申请日:2013-10-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44

    Abstract: 一种超临界H2条件下电氢化大豆油脂的方法,是一种在超临界条件下,通过添加氢气进行电化学氢化大豆油脂的方法。所述超临界反应装置将质子交换膜固定在反应池中间从而反应池分隔成油槽池和溶液池两部分,所述反应池为不锈钢反应釜内衬是不导电的电极纸所形成,油槽池中插有阴极电极,溶液池中插有阳极电极;在氢气存在下的超临界体系里,水电解成氢离子,并在超临界体系内通过质子交换膜进入油相池,被催化剂表面活性点吸附,使催化剂表面既有溶解于油中的氢分子又有电解的氢离子,快速形成氢-催化剂-双键的不稳定复合物,油脂双键快速被饱和,油脂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低。

    一种超临界CO2酶法合成低热量甘油三酯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68756A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310390237.0

    申请日:2013-09-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4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临界CO2酶法合成低热量甘油三酯的方法。因为超临界CO2具有类似于液体的密度和类似于气体的扩散性和粘度,显示出较大的溶解能力和较高的传递特性,从而大大的降低了酶反应过程中的传质阻力,缩短了酯化时间,提高反应速率。本发明研究了反应压力,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体系中水分添加量,酶用量等不同条件对酯化效果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分析的方法对研究的因素进行了优化。通过气相色谱图进一步解释此种长短链甘油三酯的优势。用本方法优化出的条件进行酯化,得到的最佳酯化率为65.3%,热量值较普通葵花油低50%。因此,用本发明中的方法合成长短链甘油三酯,既可提高酯化率,节约能源,又可降低生产成本。

    一种破裂植物油油料细胞壁的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585996B

    公开(公告)日:2013-11-06

    申请号:CN201210040393.X

    申请日:2012-02-14

    Abstract: 一种破裂植物油油料细胞壁的方法及装置属于植物油脂提取技术;真空破壁的片状料胚厚度0.05-0.5毫米,进料温度40-70℃,料胚含水率10-14%,颗粒状料胚重量占总料胚重量的<5%以下,真空压力5-10千帕,降速减压时间0.1-5秒,恒速恒压时间5-30秒;其装置由仓体及配装在仓体上的出料口、出料口真空气动插板阀、气动振荡器、数字真空表、超声波料位器、破真空电磁阀、进料口真空气动插板阀、进料口及真空电磁阀、空气缓存罐、二级真空喷射泵、第一、二空气管路装配构成,在仓体内配装分料锥板和筛状隔料筒;本方法及装置具有技术可靠、结构简单、易实现工业化生产、蛋白提取率高、蛋白质量好的特点。

    一种单色光与活性白土协同作用来降低大豆油色泽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839048A

    公开(公告)日:2012-12-26

    申请号:CN201210330803.4

    申请日:2012-09-10

    Abstract: 在油脂脱色过程中有机色素在温度升高过程中易转化为其他色泽物质,这些新生成的色素很难脱除,同时会消耗大量活性白土。本发明采用两段式脱色的方法,既先用VIS-450日光照射除去类胡萝卜素等有色物质,再利用再生白土进行预处理的方式,除去在单色光照射过程中新生成的色素。类胡萝卜素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出现不同的变化规律。其中氧、光、热等因素对类胡萝卜素的稳定性均会产生破坏性影响,从而降低油脂的色泽。并且类胡萝卜素在VIS-450处吸光值几乎达到最大。因此选用VIS-450可见光为脱色条件,并且可见光对大豆油氧化程度小,不会对大豆油品质造成较大影响,并且脱色率有所提高。

    一种用固定化磷脂酶C脱胶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807917A

    公开(公告)日:2012-12-05

    申请号:CN201210248337.5

    申请日:2012-07-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固定化磷脂酶C(PLC)对大豆毛油脱胶的方法。由于游离磷脂酶C能特异性水解磷酸基与甘油基之间的磷氧键,生成甘油二酯,甘油二酯溶于油中成为食用油的一部分,可以提高脱胶油的得率。但是由于自然酶混溶在反应体系中不仅不易分离回收,且成本高昂,难以反复或连续使用,因此,将固定化后的磷脂酶C添加到大豆毛油中,进行脱胶。对脱胶后磷含量、油脂得率及固定化磷脂酶C的重复使用次数的确定,得到脱胶后磷含量最低为3.8mg/kg,且油脂得率提高1.2倍,磷脂酶C连续使用6个批次后固定化酶相对活力仍保持在80%左右。因此,采用固定化后的磷脂酶C脱胶,既可提高精炼率,又可降低生产成本。

    一种用固定化磷脂酶A2脱胶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776066A

    公开(公告)日:2012-11-14

    申请号:CN201210257043.9

    申请日:2012-07-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固定化磷脂酶A2对水化脱胶大豆油进行脱胶。研究了脱胶温度、脱胶起始pH、固定化磷脂酶A2添加量以及脱胶反应时间等不同脱胶条件对大豆油脱胶效果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的分析方法对所研究的因素进行优化。根据本发明中固定化磷脂酶A2对大豆油进行脱胶,提高了酶在反应体系中的活性和稳定性,大大降低了油脂精炼的成本;此外,采用固定化磷脂酶A2对大豆油进行脱胶,最终得到的酶法脱胶大豆油磷含量显著降低,可降至9.83ppm;该固定化酶重复使用7次后活力可以保持54%以上,对油脂精炼具有重要意义。

    一种用高碘酸钠氧化法固定化脂肪酶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363776A

    公开(公告)日:2012-02-29

    申请号:CN201110290033.0

    申请日:2011-09-20

    Abstract: 一种用高碘酸钠氧化法固定化脂肪酶的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以醋酸纤维素/聚丙烯复合膜为载体,采用氧化剂高碘酸钠氧化法和交联反应相结合的固定化方法,用该氧化后的醋酸纤维素/聚丙烯复合膜固定化脂肪酶。研究了高碘酸钠浓度、活化时间、酶液浓度、交联时间和交联剂浓度等不同固定化条件对脂肪酶固定化后酶活力的影响,通过响应面优化法,进一步优化了经高碘酸钠氧化后的醋酸纤维素/聚丙烯复合膜固定化脂肪酶的优势。采用先对醋酸纤维素/聚丙烯复合膜进行氧化活化,再进一步进行脂肪酶的固定化,使脂肪酶与载体结合的更稳定,不易溶脱,而利于固定化酶的回收利用。最终得到的固定化酶活为0.52U/cm2。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