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锰钢辙叉感应加热和冲击硬化的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59220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475856.9

    申请日:2022-04-29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锰钢辙叉感应加热和冲击硬化的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工作台、感应加热装置、冲击装置、移动装置、往复装置、电机反转触发机构、变换轨面装置;利用感应加热装置进行加热和冲击装置进行机械冲击。通过装置中的三层工作滑台的配合工作,快速准确的进行位置移动;通过装置中的接近开关对伺服电机的反馈控制以保证锤头在轨面冲击,通过红外测温仪对伺服电机的及时反馈,保证感应加热的温度要求。本发明的高锰钢辙叉感应加热和冲击硬化的装置及方法,以对高锰钢辙叉进行预硬化处理为目的,使辙叉的表面硬度和硬化层深度得到改善,从而增加高锰钢辙叉的使用寿命。

    一种强塑积大于98GPa%的TWIP钢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231853B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111496416.3

    申请日:2021-12-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强塑积大于98GPa%的TWIP钢及制备方法,属于高强塑积汽车用钢的技术领域。所述TWIP钢的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比计为:C 0.8‑1.3%,Cr 1.8‑2.3%,Mo 0.8‑1.3%,Cu 0.3‑0.7%,Mn 15‑20%,P≤0.01%,S≤0.005%,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方法包括前后依次进行的熔炼、浇铸、均匀化处理、热锻、多道次热轧、水淬至室温、酸洗、多道次冷轧、平整轧制、再结晶退火处理、水淬至室温。本发明通过成分设计,开发出一种新型高C,高Cr、Mo,适量Cu合金化TWIP钢,由于Cr元素的添加将该TWIP钢的层错能保持在适宜孪晶生成的范围,使其拉伸变形过程中产生大量且细小的纳米孪晶组织。

    一种洁净高锰奥氏体钢辙叉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07824A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210112443.4

    申请日:2022-01-29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洁净高锰奥氏体钢辙叉及其制备方法,涉及道岔钢轨件技术领域。制备方法为:对经过脱磷、脱硫处理的高锰奥氏体钢钢液进行两段吹气净化,然后铸成辙叉铸坯,对辙叉铸坯高于辙叉工作面的区域进行锻造,之后进行热处理及水韧处理,得到高锰奥氏体钢辙叉。本发明通过合理设计高锰奥氏体钢的化学成分,系统优化冶炼、精炼高锰钢工艺,精准设计铸坯结构,控制辙叉关键部位的变形,保证锻造比并优化锻造流线,显著提升了辙叉的耐磨性和抗疲劳寿命。

    一种钒微合金化的中碳无碳化物贝氏体钢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30459B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110671265.4

    申请日:2021-06-17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钒微合金化的中碳无碳化物贝氏体钢的制备方法,涉及钢材制备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锻造钢锭,其成分按照重量百分比包括C 0.38~0.42%,Si 1.4~1.6%,Mn 1.4~1.6,Cr1.0~1.2%,Mo 0.3~0.4%,V 0.1~0.16%;余量为Fe和其他不可避免的杂质;S2:将精炼好的钢锭进行1050±100℃均匀化固溶处理;S3:进行油淬,得到初始化马氏体组织;S4:再升温至1000~1050℃,进行保温操作,得到完全奥氏体;S5:冷却至840~950℃,进行二次保温,控制VC的析出;S6:快速冷却至300~350℃,并进行三次保温,发生贝氏体相变,得到Fe‑贝氏体组织。本发明提供的钒微合金化的中碳无碳化物贝氏体钢的制备方法通过二次保温温度的降低,能够使得VC析出物的含量增加,通过控制VC的析出,能够加速贝氏体相变速度。

    一种高锰钢钢液净化方法、产品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961805B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申请号:CN202010973140.2

    申请日:2020-09-16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锰钢钢液净化方法、产品及应用,高锰钢钢液利用硅铝钡钙合金进行脱氧操作,待完成后向钢液中加入重稀土合金从而达到净化和微合金化钢液的目的。本发明通过预先利用硅铝钡钙合金丝线进行脱氧处理,保证了重稀土处理的有益效果,减小稀土损耗,提高稀土收得率;吹氮与喂重稀土合金丝同时进行,氮与钇协同作用,起到固氮增钇作用,促进高锰钢的氮和钇的微合金化处理,同时实现高锰钢的净化和微合金化;经本发明工艺技术处理后,高锰钢的强塑韧性、耐磨性、疲劳性能显著提升。

    一种提高高锰钢辙叉局部综合力学性能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92334B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1911001150.3

    申请日:2019-10-21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一种提高高锰钢辙叉局部综合力学性能的方法,主要是在铸造高锰钢辙叉时,在心轨宽20‑50mm的范围内将心轨和翼轨加高30‑40mm,加高部分水平长度为560mm;然后将高锰钢辙叉加热到1100‑1200℃,恒压保温3‑6h,使辙叉充分奥氏体化;将高锰钢辙叉放在模具上用锻锤对加高区域进行锻压,压下高度为15‑22mm,且只锻压部分加高高度,对剩余加高部分机械切除,切除的高度为15‑18mm,保证辙叉整体工作表面处于同一个水平面;将高锰钢辙叉加热到1150±10℃,保温20‑40min后立即进行水韧处理,获得良好的单相奥氏体组织。本发明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减小甚至消除辙叉心轨和翼轨内部的夹杂性缺陷,提高耐磨损能力,延长使用寿命,并且操作较为简单,成本相对低廉,可以大范围推广。

    一种重载齿轮的制备方法
    16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562050B

    公开(公告)日:2018-01-23

    申请号:CN201410808897.0

    申请日:2014-12-23

    Applicant: 燕山大学

    Inventor: 杨志南 张福成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重载齿轮的制备方法,它的原材料为低碳含硅铝渗碳钢;其方法首先对齿轮进行表面渗碳处理,渗碳后表面碳含量0.7‑1.0wt.%,然后进行最终热处理,加热到880‑920℃进行奥氏体化处理,然后直接放入含水量0.6‑0.8%的NaNO3和KNO2的盐浴中等温淬火,等温温度190‑220℃,随后在150‑200℃回火,最后对齿轮进行表面喷丸处理,获得齿轮的心部组织为低碳回火马氏体组织,表面为高强韧性的纳米贝氏体和马氏体组织。本发明缩短了生产周期,制得的齿轮热处理变形显著减小,提高了齿轮的弯曲疲劳和抗接触疲劳强度,保证了齿轮服役过程中的尺寸稳定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