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10195755U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920944472.0
申请日:2019-06-21
Applicant: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盾构法的地铁、地下道路合建车站,所述合建车站位于地下土层中,包括车站主体结构以及位于所述车站主体结构两侧的双层盾构隧道,所述车站主体结构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站厅层、扶梯转换层、扶梯通过层以及站台层,所述站台层经连接通道同两侧的所述双层盾构隧道相连通。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充分利用盾构法隧道空间设置上、下两层供地下道路和地铁使用,同时满足两种交通系统的功能和技术要求;充分利用路轨合建盾构法隧道下层富余空间,设置轨道交通停车线,具有方便地铁停车、救援、灵活调度、有利运营的效果和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208792368U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821006611.7
申请日:2018-06-28
Applicant: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IPC: E02D29/073 , E02D29/16 , E02D31/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沉管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顶进节段法沉管隧道最终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部套筒、顶进节段、止水组件、顶推系统和锁定组件,其中所述外部套筒套设在所述暗埋段的连接端部,所述顶进节段设置在所述沉管段与所述外部套筒之间,所述锁定组件设置在所述后浇筑混凝土和所述外部套筒之间并连接两者,所述止水组件用于所述外部套筒与所述顶进节段之间的止水,所述顶推系统用于对所述顶进节段进行顶推使其所述顶进节段沿隧道延伸方向滑移。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有效完成沉管段与暗埋段的对接,整体防水效果良好,大幅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约了成本,实现了优质、可靠、高效的要求。(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4982943U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520258859.2
申请日:2015-04-24
Applicant: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IPC: E02D29/07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建筑及交通运输工程中隧道施工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止水带钢保护罩。该止水带钢保护罩包括薄钢板以及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组成的L型钢管骨架;所述第一钢管位于水平方向,且一端与沉管管节顶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钢管连接;所述第二钢管和止水带之间保持安全距离;所述L型钢管骨架上铺设有薄钢板。本实用新型的止水带钢保护罩,由于整体采用钢结构,因此耐浸泡、使用寿命长;此外,受力骨架为钢管组成的L型钢管骨架,在所述L型钢管骨架上铺设薄钢板以避免水面尖锐漂浮物刺伤划破止水带,其拆装方便快捷;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止水带钢保护罩可以重复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2613590Y
公开(公告)日:2004-04-28
申请号:CN03230751.9
申请日:2003-04-28
Applicant: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类,特别涉及一种隧道逃生通道的结构设置。该设置主要包括来回两条隧道的组成单元,即衬砌圆环,以及置于其中的车道板,在两个隧道对应位置的衬砌圆环之间,设置有横向连接通道,通道与衬砌圆环之间的接通口位于车道板上方,通道的延伸方向与衬砌圆环的中心线垂直,通道与衬砌圆环之间的连接通过钢筋混凝土现浇完成。其优点是疏散路径明确,没有高差,疏散距离短,确保了疏散和救援的迅速、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216920440U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220798750.8
申请日:2022-03-31
Applicant: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Inventor: 王殿文 , 潘伟 , 张乃受 , 刘德进 , 苏长玺 , 尚乾坤 , 赫亚锋 , 陈鸿 , 陈正杰 , 宋江伟 , 吕护生 , 李德洲 , 林树栋 , 张浩男 , 王鹏飞 , 林恒義 , 于家钒 , 杨毓晓 , 胡思金 , 王潞伟 , 贾延烁 , 张成武
IPC: E02D29/07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顶推式最终接头的防偏装置,属于沉管隧道最终接头技术领域,该防偏装置包括支撑组件、多组顶推组件和两组限位组件;支撑组件包括沿水平方向相互平行设置的多个支撑梁,多个支撑梁均匀分布于顶推式最终接头的顶进节段的底部;多组顶推组件用于推动顶进节段,使顶进节段沿支撑梁向靠近顶推式最终接头的套筒的方向运动,顶推组件一一对应设置于支撑梁顶部,多组顶推组件均位于顶进节段远离套筒的一端;两组限位组件分别位于顶进节段的左右两侧,以对顶进节段的左右两侧限位,两组限位组件均安装于支撑组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顶推式最终接头的防偏装置能够对顶进节段的左右两侧进行限位,以防止顶进节段运动方向发生偏移。
-
公开(公告)号:CN216157666U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2121619813.0
申请日:2021-07-16
Applicant: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哑铃型深埋地铁车站,所述地铁车站呈哑铃状,包括位于两端的圆形明挖竖井以及连通两个所述圆形明挖竖井的暗挖通道,所述圆形明挖竖井包括位于顶部的站厅层、位于中部的若干设备层以及位于底部的端部站台层,所述暗挖通道内设置有纵向延伸的站台层以及位于所述站台层两侧的上行轨道和下行轨道。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采用两端圆形竖井加底部站台层暗挖的结合形式,圆形竖井各向受力相对均衡,可节省大量内部支撑,降低工程风险、工程造价和缩短施工周期;(2)车站建筑功能需求和布置与该结构形式具备良好的契合度,大尺寸的圆形竖井既可满足盾构接收和始发的要求,同时可利用为车站功能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215801795U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21642330.2
申请日:2021-07-19
Applicant: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Inventor: 李进 , 潘伟 , 张乃受 , 潘立文 , 张海英 , 马宗豪 , 刘德进 , 苏长玺 , 陈鸿 , 陈正杰 , 王殿文 , 尚乾坤 , 赫亚锋 , 宋江伟 , 韩小锐 , 吕护生 , 李德洲 , 付洪超 , 颜雄
IPC: E02D29/073 , E02D29/16 , E02D31/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沉管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顶进节段法最终接头施工时的滑道装置,包括:预埋钢板;加强板,设置在所述预埋钢板的上方,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加强单板,其中,所述加强单板与所述预埋钢板之间的摩擦系数小于等于0.1,每个所述加强单板上设置有多个伸缩缝;由于加强板的设置,在最终接头顶进节段顶推的过程中,可以有效抵抗塑性变形,且,伸缩缝的设置可以避免由长板的热胀冷缩引起的尺寸变化,同时加强板具有较低的摩擦系数,不易粘附其他杂质,避免了因摩擦力过大导致顶推不到位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14062986U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2022554587.4
申请日:2020-11-08
Applicant: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联络通道处衬砌结构复合管片,复合管片包括纤维混凝土衬砌块以及间隔布置在所述纤维混凝土衬砌块中的若干H型钢,H型钢沿盾构隧道的横向布置,且各H型钢之间在盾构隧道的纵向上间隔分布。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在联络通道处隧道采用混凝土结合型钢的复合结构的管片,能减小隧道破坏程度,并降低后期结构修复的难度和费用,提高隧道整体刚度,增强结构抗风险能力;复合管片具有更好的耐火性能,解决了钢结构耐火性能不佳的缺点。
-
公开(公告)号:CN213574125U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2021758469.9
申请日:2020-08-21
Applicant: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IPC: E21D11/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置加强梁的钢制管片,涉及若干连续布置的钢制管片,其中至少两个所述钢制管片上设有开孔,所述钢制管片为呈C型的钢制衬砌块,所述开孔的上、下部分别设有加强梁;其中,所述加强梁的纵向两端面为补强板、横向两端面为加强梁缘板,在所述补强板与所述加强梁缘板的围合空间内布置有与所述补强板和所述加强梁缘板相垂直的加强梁腹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该内置加强梁的钢制管片,无需在衬砌环开口阶段另行施做结构加强构件,而是通过环缝焊接的方式使相邻钢衬砌结构中的加强结构形成整体梁结构,增强了结构的受力性能,从而满足盾构法管片多环连续开孔后的受力需要。结构受力明确,施工方便,大大节省了隧道内部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212452681U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2021059564.X
申请日:2020-06-10
Applicant: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合肥工业大学 , 苏州市相城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 合肥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
Inventor: 陈朝阳 , 汪亦显 , 陈鸿 , 赵勇 , 李勇海 , 徐泽 , 岑峰 , 王冰 , 赵鹏程 , 胡漳敏 , 徐刚 , 李方明 , 张伟 , 朱令 , 梁万银 , 林杭 , 朱亚林 , 李娴 , 赵延林 , 宋军军 , 丁敬华 , 宣明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结构施工管线原位保护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地下基坑内有压管道的原位保护装置及施工方法。包括承重机构和定位机构;承重机构包括垂直的一对吊杆、水平的一对混凝土梁和纵截面为“工”形的水平承重梁;一对吊杆的下端部对应连接着水平承重梁的两端部,一对吊杆的上端部通过螺栓和螺纹的配合对应连接着一对混凝土梁;定位机构包括圆弧形钢壳,和沿圆弧形钢壳内侧壁配合设置的圆弧形橡胶垫;圆弧形钢壳固定在水平承重梁上端面的中部;用于地下基坑内有压管道的原位保护时,沿有压管道的方向间隔2~2.5m设有所述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原位保护装置拆卸方便,施工示意稳定性好,起到对有压管到进行原位保护的作用。(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