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575386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210329703.3
申请日:2022-03-31
Applicant: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Inventor: 潘伟 , 张乃受 , 刘德进 , 苏长玺 , 陈鸿 , 陈正杰 , 王殿文 , 尚乾坤 , 赫亚锋 , 宋江伟 , 吕护生 , 李德洲 , 林树栋 , 张浩男 , 王鹏飞 , 林恒義 , 于家钒 , 杨毓晓 , 胡思金 , 王潞伟 , 贾延烁 , 张成武
IPC: E02D29/073 , E02D3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顶推式最终接头纠偏系统及调节工艺,属于最终接头施工技术领域,其中顶推式最终接头纠偏系统包括支撑组件、多组顶推组件、两组限位组件、控制系统和监测系统;支撑组件包括沿水平方向相互平行设置的多个支撑梁,多个支撑梁均匀分布于顶进节段的底部;多组顶推组件用于推动顶进节段,顶推组件一一对应设置于支撑梁顶部;两组限位组件分别位于顶进节段的左右两侧,以对顶进节段的左右两侧限位;控制系统用于控制顶推组件的伸长距离;监测系统用于实时监测顶进节段的顶推路径,以判断顶进节段的运动是否偏离轴线方向。该顶推式最终接头纠偏系统既可以防止顶进节段发生较大的横向偏移,同时又能调节顶进节段发生的小幅度横向偏移。
-
公开(公告)号:CN114575386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210329703.3
申请日:2022-03-31
Applicant: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Inventor: 潘伟 , 张乃受 , 刘德进 , 苏长玺 , 陈鸿 , 陈正杰 , 王殿文 , 尚乾坤 , 赫亚锋 , 宋江伟 , 吕护生 , 李德洲 , 林树栋 , 张浩男 , 王鹏飞 , 林恒義 , 于家钒 , 杨毓晓 , 胡思金 , 王潞伟 , 贾延烁 , 张成武
IPC: E02D29/073 , E02D3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顶推式最终接头纠偏系统及调节工艺,属于最终接头施工技术领域,其中顶推式最终接头纠偏系统包括支撑组件、多组顶推组件、两组限位组件、控制系统和监测系统;支撑组件包括沿水平方向相互平行设置的多个支撑梁,多个支撑梁均匀分布于顶进节段的底部;多组顶推组件用于推动顶进节段,顶推组件一一对应设置于支撑梁顶部;两组限位组件分别位于顶进节段的左右两侧,以对顶进节段的左右两侧限位;控制系统用于控制顶推组件的伸长距离;监测系统用于实时监测顶进节段的顶推路径,以判断顶进节段的运动是否偏离轴线方向。该顶推式最终接头纠偏系统既可以防止顶进节段发生较大的横向偏移,同时又能调节顶进节段发生的小幅度横向偏移。
-
公开(公告)号:CN217679269U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2221778621.9
申请日:2022-07-08
Applicant: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Inventor: 潘伟 , 张乃受 , 刘德进 , 苏长玺 , 王殿文 , 尚乾坤 , 赫亚锋 , 陈鸿 , 陈正杰 , 宋江伟 , 吕护生 , 李德洲 , 林树栋 , 张浩男 , 王鹏飞 , 林恒義 , 于家钒 , 杨毓晓 , 胡思金 , 王潞伟 , 贾延烁 , 张成武
IPC: E02D29/07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推出式最终接头顶推装置,属于沉管隧道最终接头安装技术领域,其中推出式最终接头顶推装置包括多个支撑组件、多组顶推组件、多组液压组件和控制组件;多组顶推组件均匀分布于顶进节段远离套筒的一端,顶推组件一一对应安装于支撑组件;多组液压组件用于驱动顶推组件顶推,液压组件与顶推组件相连且液压组件的数量至少是顶推组件数量的一半;控制组件包括控制器和多个位移传感器,控制器与液压组件相连;多个位移传感器用于检测顶推组件与顶进节段的距离,每个顶推组件均安装有位移传感器,且全部位移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相连。该推出式最终接头顶推装置能够调节顶推组件的伸缩距离,使顶推组件能够同步伸缩且伸缩距离相同。
-
公开(公告)号:CN216920440U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220798750.8
申请日:2022-03-31
Applicant: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Inventor: 王殿文 , 潘伟 , 张乃受 , 刘德进 , 苏长玺 , 尚乾坤 , 赫亚锋 , 陈鸿 , 陈正杰 , 宋江伟 , 吕护生 , 李德洲 , 林树栋 , 张浩男 , 王鹏飞 , 林恒義 , 于家钒 , 杨毓晓 , 胡思金 , 王潞伟 , 贾延烁 , 张成武
IPC: E02D29/07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顶推式最终接头的防偏装置,属于沉管隧道最终接头技术领域,该防偏装置包括支撑组件、多组顶推组件和两组限位组件;支撑组件包括沿水平方向相互平行设置的多个支撑梁,多个支撑梁均匀分布于顶推式最终接头的顶进节段的底部;多组顶推组件用于推动顶进节段,使顶进节段沿支撑梁向靠近顶推式最终接头的套筒的方向运动,顶推组件一一对应设置于支撑梁顶部,多组顶推组件均位于顶进节段远离套筒的一端;两组限位组件分别位于顶进节段的左右两侧,以对顶进节段的左右两侧限位,两组限位组件均安装于支撑组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顶推式最终接头的防偏装置能够对顶进节段的左右两侧进行限位,以防止顶进节段运动方向发生偏移。
-
公开(公告)号:CN115853017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555937.6
申请日:2022-12-06
Applicant: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Inventor: 尚乾坤 , 潘伟 , 张乃受 , 王殿文 , 朱春峰 , 赫亚锋 , 宋江伟 , 徐良 , 吕护生 , 李德洲 , 张浩男 , 林恒義 , 林树栋 , 王鹏飞 , 贾延铄 , 杨毓晓 , 王璐伟
IPC: E02D29/073 , E02D15/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沉管隧道施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沉管远程无人自动水力压接方法,包括:S1、已安管节内设第一电控箱,其电缆输入端引至已安管节外;第一管路上设的第一电动蝶阀和第三管路上设的第二电动蝶阀、压力传感器、电磁流量计、第三电动蝶阀分别通过电缆接入第一电控箱;待安管节内设第二电控箱,其电缆输出端引至待安管节外,输入端与安装船操控系统电连接;S2、待安管节沉放后,将两个电控箱于管节外的电缆相连;S3、在操控系统控制下进行拉力压接,其间根据结合腔压力自动开关第三电动蝶阀并控制开度;S4、在操控系统控制下自动调控第一电动蝶阀的开度以完成水力压接。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沉管人工水力压接的弊端,实现了沉管远程自动水力压接。
-
公开(公告)号:CN114809089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450044.9
申请日:2022-04-27
Applicant: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Inventor: 潘伟 , 张乃受 , 刘德进 , 苏长玺 , 尚乾坤 , 王殿文 , 赫亚锋 , 宋江伟 , 吕护生 , 李德洲 , 林树栋 , 张浩男 , 王鹏飞 , 林恒義 , 于家钒 , 杨毓晓 , 胡思金 , 王潞伟 , 贾延烁 , 张成武
IPC: E02D29/073 , E02D15/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个沉管同时出坞的方法,包括:S1、沉管制备;S2、出坞前准备;S3、第一节沉管带缆;S4、第一节沉管绞移;S5、第一节沉管系泊就位;S6、第二节沉管带缆;S7、第二节沉管绞移、系泊就位;S8、重复步骤S6‑S7,直至所有沉管在系泊存放区系泊驻位存放;同时对多个沉管进行检漏、起浮以及出坞,通过对卷扬机、系缆柱以及导缆器对沉管出坞过程中角度的控制,满足了沉管出坞过程的控制,实现了多管节沉管的陆续绞移出坞,创造了目前国内跨海沉管隧道单批出坞沉管数量之最的记录,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降低了工程造价。
-
公开(公告)号:CN114204476A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11579445.6
申请日:2021-12-22
Applicant: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Inventor: 尚乾坤 , 李进 , 潘立文 , 刘德进 , 苏长玺 , 王殿文 , 赫亚锋 , 朱春峰 , 宋江伟 , 吕护生 , 王富敬 , 郝东峰 , 李德洲 , 徐良 , 张成武 , 贾延铄 , 杨毓晓
IPC: H02G1/00 , H02G1/10 , H02G9/00 , E02D29/073 , E02D31/0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沉管隧道密舱结构式水下电缆安拆施工工艺、装置及沉管,该工艺包括密封舱制作步骤和电缆连接工序,由于在端封门上设置具有二层密封结构的装置,插座可在二次舾装时安装至端封门上,插座处于海水环境中的时间大大缩减,因而有效的减少了插座的腐蚀程度,降低插座的损坏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809089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210450044.9
申请日:2022-04-27
Applicant: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Inventor: 潘伟 , 张乃受 , 刘德进 , 苏长玺 , 尚乾坤 , 王殿文 , 赫亚锋 , 宋江伟 , 吕护生 , 李德洲 , 林树栋 , 张浩男 , 王鹏飞 , 林恒義 , 于家钒 , 杨毓晓 , 胡思金 , 王潞伟 , 贾延烁 , 张成武
IPC: E02D29/073 , E02D15/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个沉管同时出坞的方法,包括:S1、沉管制备;S2、出坞前准备;S3、第一节沉管带缆;S4、第一节沉管绞移;S5、第一节沉管系泊就位;S6、第二节沉管带缆;S7、第二节沉管绞移、系泊就位;S8、重复步骤S6‑S7,直至所有沉管在系泊存放区系泊驻位存放;同时对多个沉管进行检漏、起浮以及出坞,通过对卷扬机、系缆柱以及导缆器对沉管出坞过程中角度的控制,满足了沉管出坞过程的控制,实现了多管节沉管的陆续绞移出坞,创造了目前国内跨海沉管隧道单批出坞沉管数量之最的记录,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降低了工程造价。
-
公开(公告)号:CN115748820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310030251.3
申请日:2023-01-10
Applicant: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IPC: E02D29/073 , E02D29/063 , E02D3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顶推式最终接头接合腔排水方法,属于沉管隧道施工技术领域,该排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顶力顶推过程中,使第一接合腔因受挤压而产生的多余水排入对接管节的压载水箱中;在第一次水力压接过程中,使第一接合腔内位于第一穿舱管件以上部分的水排入对接管节的压载水箱中;通过已安装管节的压载泵将第一接合腔内剩余水全部排入已安装管节的压载水箱中,完成第二次水力压接;通过已安装管节的压载泵将第二接合腔内的水全部排入已安装管节的压载水箱中;将已安装管节的压载水箱中的水经排水口排出。该排水方法解决了大接合腔排水难的问题和接合腔远距离排水的问题,能够适用于顶推式最终接头,且适用于最终接头远离隧道出口的施工工况。
-
公开(公告)号:CN114614847B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210316624.9
申请日:2022-03-29
Applicant: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Inventor: 李德洲 , 王殿文 , 尚乾坤 , 赫亚锋 , 宋江伟 , 吕护生 , 林树栋 , 张浩男 , 王鹏飞 , 林恒義 , 于家钒 , 杨毓晓 , 胡思金 , 王潞伟 , 贾延烁 , 张成武
IPC: H04B1/3827 , H04B1/40 , H04B3/36 , H04B3/54 , H04B10/25 , E02D29/073 , G10L19/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沉管隧道通讯装置及其搭建方法,上述装置包括:设置于沉管隧道外的第一手持单元与第一通信单元;设置于沉管隧道内的第二通信单元与第二手持单元,其中,第一手持单元通过第一通信单元及第二通信单元与第二手持单元通信,第一通信单元包括全向天线与第一远端机,第二通信单元包括第一近端机、中继台、第二近端机、第二远端机与定向天线,第二远端机与定向天线通过第二通讯线路连接,沉管隧道的已安装管节的钢封门被拆除后,通过第一通讯线路替换第二通讯线路,通过上述通讯装置保证了管节全过程施工阶段的有效沟通。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