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交通浅埋车站的通风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0131829A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910495556.5

    申请日:2019-06-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车站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交通浅埋车站的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楼扶梯上方的车站屋面上方设置有采光天窗,在所述采光天窗的一侧面设置正压送风机,在所述楼扶梯的四周围合有幕墙,所述幕墙的顶端延伸至所述车站屋面下方,在所述车站屋面与所述采光天窗的对应位置处开设有通风口,所述正压送风机经过所述通风口与所述幕墙配合形成正压通风路径;所述幕墙上开设有通行门洞。本发明的优点是:能提供自然通风及正压送风两种工况;站厅层的空间利用率高;通入站厅到站台的楼梯和扶梯口处的风速达到指定要求;自然光源能顺利引入车站内部,降低车站照明能耗;车站对空调系统的依赖性低,节约能耗。

    一种车站轨区排热系统
    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5804675U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21616137.1

    申请日:2021-07-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站轨区排热系统,所述车站经中隔板分隔为上、下两层空间,上层空间为站厅层,下层空间为站台层,所述站台层包括位于中线上的站台以及位于所述站台两侧运行列车的轨行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热系统包括集热仓以及排热主风管,所述集热仓设置于所述站厅层的至少一侧并位于所述轨行区的上方,所述集热仓经支风管与所述排热主风管相连通。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排热系统突破了传统排热系统的布置形式,充分利用站厅公共区两侧土建边缘空间布置集热仓以抽排热量并排出车站,满足列车空调冷凝器排热需求。

    一种带设备层的车站排热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5765580U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121714368.6

    申请日:2021-07-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设备层的车站排热系统,所述车站自下而上依次为站台层、设备层、站厅层,包括开设在站台层的顶板或侧壁面上部的若干风口以及布置在设备层中的风管系统;站台层中的停站列车顶部至站台层顶部净空不小于1.5m;风管系统包括排风干管以及与排风口相连通的若干排风支管,排风干管的一端部连接风机及排风井。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利用设备层空间资源充足的优势,取消站台层轨道顶部的排热风道(管)和站台下部的排热风道、减少了排风口数量,简化了排热系统,带设备层的车站站台不必再造轨顶风道,风系统调节简易,使施工和通风系统调试更为便利,也有利于降低排热风量、车站冷量和能耗。

    一种轨道交通浅埋车站的通风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0035792U

    公开(公告)日:2020-02-07

    申请号:CN201920859065.X

    申请日:2019-06-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车站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交通浅埋车站的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楼扶梯上方的车站屋面上方设置有采光天窗,在所述采光天窗的一侧面设置正压送风机,在所述楼扶梯的四周围合有幕墙,所述幕墙的顶端延伸至所述车站屋面下方,在所述车站屋面与所述采光天窗的对应位置处开设有通风口,所述正压送风机经过所述通风口与所述幕墙配合形成正压通风路径;所述幕墙上开设有通行门洞。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能提供自然通风及正压送风两种工况;站厅层的空间利用率高;通入站厅到站台的楼梯和扶梯口处的风速达到指定要求;自然光源能顺利引入车站内部,降低车站照明能耗;车站对空调系统的依赖性低,节约能耗。(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