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878518B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210330186.8
申请日:2012-09-10
Applicant: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 上海长江隧桥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IPC: F21S11/00 , F21V13/12 , F21V9/06 , F21W131/1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隧道口加强照明系统的布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段和出口段内设置有若干照明器,设置于所述入口段或出口段的所述照明器自隧道口向隧道内所设置的分布区域由密至疏分布设置,即所述照度自隧道口向隧道内依次递减。本发明的优点是:所述布置方案是通过现场搭建测试棚进行多方案数据分析比选得到,通过所述布置方案设置隧道出入口段的光导管,替代高强气体放电光源,实现隧道内外路面光照度的平缓过渡的同时,实现隧道加强照明零电能损耗。
-
公开(公告)号:CN1268818C
公开(公告)日:2006-08-09
申请号:CN200410053842.X
申请日:2004-08-18
Applicant: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沉管隧道管段接头的钢拉索连接方法,该方法包括钢拉索预埋件、钢拉索及其护套,以及位于索体两端的固定端锚环,索体两端头为挤压头,其特征在于在索体一端紧靠固定端锚环处设有定位套环,在连接时,将索体的两个端头置于一个连接套筒中,将定位套环与连接套筒螺纹连接固定,其优点是,在相邻管段之间形成抗拉的约束条件,避免由于受拉张开而危及接头的防水可靠性,不对管段接头产生其他附加约束,避免造成有害的次应力,施工的速度较快,安装过程中无需采用焊接工艺,对接头部位的混凝土不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
-
公开(公告)号:CN1598211A
公开(公告)日:2005-03-23
申请号:CN200410053842.X
申请日:2004-08-18
Applicant: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沉管隧道管段接头的钢拉索连接方法,该方法包括钢拉索预埋件、钢拉索及其护套,以及位于索体两端的固定端锚环,索体两端头为挤压头,其特征在于在索体一端紧靠固定端锚环处设有定位套环,在连接时,将索体的两个端头置于一个连接套筒中,将定位套环与连接套筒螺纹连接固定,其优点是,在相邻管段之间形成抗拉的约束条件,避免由于受拉张开而危及接头的防水可靠性,不对管段接头产生其他附加约束,避免造成有害的次应力,施工的速度较快,安装过程中无需采用焊接工艺,对接头部位的混凝土不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587579A
公开(公告)日:2005-03-02
申请号:CN200410053841.5
申请日:2004-08-18
Applicant: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沉管隧道类,具体的讲是涉及一种用于沉管隧道中管段接头的钢拉索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包括钢拉索索体,以及位于索体两端的固定端锚环,索体两端为挤压头,其特征在于固定端锚环的一端设有定位套环,在定位套环外壁上套装有连接套筒,其优点是在相邻管段之间形成抗拉的约束条件,避免管段接头由于受拉张开而危及接头的防水可靠性,不对管段接头产生其他附加约束,避免造成有害的次应力,施工的速度较快,安装过程中无需采用焊接工艺,对接头部位的混凝土不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3389554A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2110804905.4
申请日:2021-07-16
Applicant: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哑铃型深埋地铁车站及其施工方法,所述地铁车站呈哑铃状,包括位于两端的圆形明挖竖井以及连通两个所述圆形明挖竖井的暗挖通道,所述圆形明挖竖井包括位于顶部的站厅层、位于中部的若干设备层以及位于底部的端部站台层,所述暗挖通道内设置有纵向延伸的站台层以及位于所述站台层两侧的上行轨道和下行轨道。本发明的优点是:(1)采用两端圆形竖井加底部站台层暗挖的结合形式,圆形竖井各向受力相对均衡,可节省大量内部支撑,降低工程风险、工程造价和缩短施工周期;(2)车站建筑功能需求和布置与该结构形式具备良好的契合度,大尺寸的圆形竖井既可满足盾构接收和始发的要求,同时可利用为车站功能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108487287A
公开(公告)日:2018-09-04
申请号:CN201810236552.0
申请日:2018-03-21
Applicant: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盾构穿越的玻璃纤维筋工程桩基应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工程桩基基础划分为若干施工区块分阶段施工,施作施工区块内的各结构桩基及其上部结构,使位于盾构穿越区域上的结构桩基采用玻璃纤维筋混凝土桩基,其余位置的结构桩基采用钢筋混凝土桩基;控制盾构沿盾构穿越区域掘进,依次切削并穿越通过玻璃纤维筋混凝土桩基。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在盾构穿越区域上使用玻璃纤维筋混凝土桩基替代常规的钢筋混凝土桩基,既能够在工程桩基基础的施工过程中满足上部结构荷载的安全承载需求,又能在盾构掘进施工阶段,无需全气压开仓人工凿除桩基,可以直接用盾构机切割,减少了人员进入土仓凿除桩基或清理废桩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281828C
公开(公告)日:2006-10-25
申请号:CN200410053841.5
申请日:2004-08-18
Applicant: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沉管隧道类,具体的讲是涉及一种用于沉管隧道中管段接头的钢拉索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包括钢拉索索体,以及位于索体两端的固定端锚环,索体两端为挤压头,其特征在于固定端锚环的一端设有定位套环,在定位套环外壁上套装有连接套筒,其优点是在相邻管段之间形成抗拉的约束条件,避免管段接头由于受拉张开而危及接头的防水可靠性,不对管段接头产生其他附加约束,避免造成有害的次应力,施工的速度较快,安装过程中无需采用焊接工艺,对接头部位的混凝土不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2878518A
公开(公告)日:2013-01-16
申请号:CN201210330186.8
申请日:2012-09-10
Applicant: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 上海长江隧桥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IPC: F21S11/00 , F21V13/12 , F21V9/06 , F21W131/1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隧道口加强照明系统的布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段和出口段内设置有若干照明器,设置于所述入口段或出口段的所述照明器自隧道口向隧道内所设置的分布区域由密至疏分布设置,即所述照度自隧道口向隧道内依次递减。本发明的优点是:所述布置方案是通过现场搭建测试棚进行多方案数据分析比选得到,通过所述布置方案设置隧道出入口段的光导管,替代高强气体放电光源,实现隧道内外路面光照度的平缓过渡的同时,实现隧道加强照明零电能损耗。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