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051557A
公开(公告)日:2011-05-11
申请号:CN201010583542.8
申请日:2010-12-10
Applicant: 燕山大学
IPC: C22C49/08 , C22C49/14 , C22C47/08 , C22C111/00
Abstract: 一种高铬铸铁-高锰钢复合衬板,其为高铬铸铁内镶嵌有低碳高锰钢丝网的金属板,它的制造方法主要是:用低碳高锰钢丝编织丝网;将丝网放入室温的浓度为1-3%的盐酸槽内,浸泡5-10分钟,取出在空气中自然干燥;将上述低碳高锰钢丝网放置在铸型型腔中,按高铬铸铁的常规铸造工艺铸造复合衬板;将上述高铬铸铁-高锰钢复合衬板加热到1000-1100℃,保温3-5小时后,放入室温的淬火油中冷却到室温,然后再将衬板再加热到250-320℃保温4-6小时后,空冷到室温。本发明的复合衬板不仅硬度很高(HRC65以上),而且韧性较好(30J/cm2以上),具有优异的耐磨和抗冲击性能。这种复合衬板制造工艺简单、成品率高、性能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01974671A
公开(公告)日:2011-02-16
申请号:CN201010535292.0
申请日:2010-11-09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强度超细晶弹簧钢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的步骤是:a.将60Si2Mn钢板坯加热到870~880℃保温40~60min后,迅速放入油中淬火,得到淬火板坯;b.将淬火板坯放入560~600℃的加热炉中保温12min;c.出炉迅速进行单道次轧制,轧制工艺为:压下量50%,轧制线速度0.8m/s;d.轧后空冷至室温。使用所述方法制造的高强度超细晶弹簧钢具有等轴状超细晶粒铁素体和纳米碳化物颗粒组织,铁素体晶粒尺寸为0.30~0.50μm,碳化物颗粒尺寸为40~70nm;抗拉强度为1316~1446MPa,屈服强度为1190~1363MPa。本发明在不添加其它合金元素的条件下,大幅度提高60Si2Mn弹簧钢的力学性能,其生产工艺周期短,可经济地生产高强度60Si2Mn弹簧钢。
-
公开(公告)号:CN101270458B
公开(公告)日:2011-02-09
申请号:CN200810054918.9
申请日:2008-04-30
Applicant: 燕山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含锰钨铝亚稳奥氏体耐磨铸钢,其化学成分为wt%:C1.0~1.3%,Mn 6.0~10.0%,W 0.5~2.0%,Al 0.3~1.0%,Si<0.8%,S<0.05%,P<0.05%,其余为Fe。所述耐磨铸钢的冶炼工艺为:电炉冶炼,其冶炼出钢温度为1550~1650℃,浇注温度为1450-1500℃;冶炼时,合金元素由先到后的加入顺序为:钨铁、锰铁、铝,然后浇注成所需要的产品。这种耐磨铸钢具有优异的加工硬化能力,在使用中,铸件表层发生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使其表层硬度达到HRC50~65,在通常使用条件下其耐磨性能比普通ZGMn13钢提高0.5~2倍。它适合于制造冶金、矿山、建材和煤炭等行业的耐磨零部件,如衬板、齿板和锤头等。
-
公开(公告)号:CN101693981A
公开(公告)日:2010-04-14
申请号:CN200910075788.1
申请日:2009-10-23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强度高韧性纳米结构低合金高碳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的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为:C 0.7~0.9,Si 1.4~1.6,Mn 1.2~1.4,Al 1.4~1.6,Cr 0.7~0.9,W 0.7~0.9,P<0.02,S<0.02,余量为Fe。按照上述化学成分熔炼,浇铸成钢锭,缓冷至室温;铸锭加热至1160~1180℃,开坯热轧成厚度小于25mm的板坯,其终轧温度为990~1010℃,轧后将板坯迅速放入220~260℃的盐浴中等温4~24h,然后空冷至室温,制得高强度高韧性纳米结构低合金高碳钢,微观组织由60~90nm厚度的板条贝氏体铁素体和残余奥氏体组成,其抗拉强度为2000~2300MPa,应变0.2%的条件屈服强度为1500~1900MPa,总延伸率为6.7~7.8%,均匀延伸率为3.8~5.6%,按ASTM E23-02标准测定的Charpy-U形缺口试样室温冲击功为7~22J。本发明制备方法工序简单,热轧后直接进行盐浴等温处理,热处理周期短,成本低,易于在生产中得到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0595016C
公开(公告)日:2010-03-24
申请号:CN200810054746.5
申请日:2008-04-03
Applicant: 燕山大学
IPC: B23K11/04 , B23K11/16 , B23K11/34 , B23K101/26
Abstract: 一种贝氏体钢辙叉与碳钢钢轨焊接方法,其特征是:采用CrNi系奥氏体-铁素体双相钢作为连接材料,其工艺过程是:(1)将碳钢钢轨预热到300~500℃;(2)将碳钢钢轨与连接材料闪光对焊到一起;(3)将连接材料切留20-30mm长度;(4)将贝氏体钢辙叉预热到300~500℃;(5)切留连接材料与贝氏体钢辙叉闪光焊接;(6)焊接接头在900~1000℃之间保温10-20分钟后空冷。连接材料成分(重量%)为:C:≤0.2,Cr:15~17,Ni7~9,Si≤0.3,S+P≤0.04,其余为铁。连接材料经过加热到1050℃进行固溶处理后得到奥氏体和铁素体双相组织,其中铁素体的含量为10~20%。闪光焊接的闪光速度为2~3mm/s,顶锻速度为80~100mm/s,顶锻压强为40~50MPa,焊接时材料的伸出长度相等。
-
公开(公告)号:CN100588722C
公开(公告)日:2010-02-10
申请号:CN200710062207.1
申请日:2007-06-22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硅高碳钢9SiCr表面纳米化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表面干滑动摩擦实现含硅高碳钢无涂层表面纳米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含硅高碳钢在稍高于马氏体开始转变温度进行等温淬火,得到由板条贝氏体铁素体和板条间薄膜残余奥氏体组成的贝氏体组织,然后在磨损试验机上进行转动干滑动摩擦,控制载荷和转速,造成钢表面层发生强烈塑性变形,从而将表面层晶粒细化到纳米尺度。本发明可以将含硅高碳钢表面晶粒细化到尺寸小于5nm,平均晶粒尺寸3nm的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01337303A
公开(公告)日:2009-01-07
申请号:CN200810054746.5
申请日:2008-04-03
Applicant: 燕山大学
IPC: B23K11/04 , B23K11/16 , B23K11/34 , B23K101/26
Abstract: 一种贝氏体钢辙叉与碳钢钢轨焊接方法,其特征是:采用CrNi系奥氏体-铁素体双相钢作为连接材料,其工艺过程是:(1)将碳钢钢轨预热到300~500℃;(2)将碳钢钢轨与连接材料闪光对焊到一起;(3)将连接材料切留20-30mm长度;(4)将贝氏体钢辙叉预热到300~500℃;(5)切留连接材料与贝氏体钢辙叉闪光焊接;(6)焊接接头在900~1000℃之间保温10-20分钟后空冷。连接材料成分(重量%)为:C:≤0.2,Cr:15~17,Ni7~9,Si≤0.3,S+P≤0.04,其余为铁。连接材料经过加热到1050℃进行固溶处理后得到奥氏体和铁素体双相组织,其中铁素体的含量为10~20%。闪光焊接的闪光速度为2~3mm/s,顶锻速度为80~100mm/s,顶锻压强为40~50MPa,焊接时材料的伸出长度相等。
-
公开(公告)号:CN100413990C
公开(公告)日:2008-08-27
申请号:CN200610012673.4
申请日:2006-05-01
Applicant: 燕山大学 , 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铁路辙叉专用含钨贝氏体锻钢及其制造方法,它属于MnSiCrNiW系低合金钢,其化学成分(wt%)为:C 0.18~0.40,Mn 1.0~3.0,Si 0.3~2.5,Ni 0.1~1.0,Cr 0.5~2.0,W0.4~2.0,S<0.03,P<0.03,其余为Fe。采用电炉冶炼,浇注后钢锭在模中缓冷至室温。锻造后经过两次热处理:锻后热处理和最终热处理,最终热处理后的组织为无碳化物贝氏体和少量残余奥氏体。最终热处理后性能:σb≥1300MPa,σs≥1100MPa,δ5≥8%,aK≥70J/cm2,aK(-40℃)≥35J/cm2,HRC 38-45。使用这种钢制作的铁路辙叉使用寿命比目前广泛使用的ZGMn13钢辙叉提高50%以上,过载量可达3亿吨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1225459A
公开(公告)日:2008-07-23
申请号:CN200810009135.9
申请日:2008-01-22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塑性超细晶微合金低碳钢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a.将14MnNb钢热轧板加热到950~1020℃温度范围内保温30~40min;b.随炉冷却到840~800℃保温30~40min后在10%盐水中淬火;c.然后进行总压下量60~80%的多道次室温轧制变形;(4)最后再进行500~600℃保温1~20h空冷的再结晶退火。使用上述工艺制造的高塑性超细晶微合金低碳钢,在保持高强度的同时具有较高伸长率,伸长率为11.3%,抗拉强度为615MPa,与完全马氏体室温变形后再结晶退火得到的超细晶组织相比,分别提高85%和降低23%。本发明可用于生产高塑性超细晶微合金低碳钢板材或带材。
-
公开(公告)号:CN100357477C
公开(公告)日:2007-12-26
申请号:CN200510079346.6
申请日:2005-07-06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超细贝氏体耐磨钢及其制造工艺,它是一种高碳MnCrWSiAlV系低合金钢,其化学成分为wt%:C 0.7-1.1,Mn 0.5-3.0,Cr 0.5-3.0,W 0.1-2.0,Si 0.5-3.0,Al 0.1-2.0,V 0.0-0.3,S<0.05,P<0.05,其余为Fe。热处理工艺为:对于锻态或者铸态钢具有相同的最终热处理工艺,然而,锻态钢锻后要经过特殊的锻后热处理工艺。钢最终热处理后获得超细贝氏体组织和少量高碳含量的残余奥氏体组织,从而使工件获得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硬度达到HRC 60-65,韧度达到40-80J/cm2。在高应力和低应力磨损条件下,其使用寿命比目前使用的普通ZGMn13钢提高1-3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