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护目健眼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379446B

    公开(公告)日:2013-06-19

    申请号:CN201110343486.5

    申请日:2011-11-03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一种护目健眼饮料及其制备方法,由以下物质按质量份数比组成:含花青素60-90%的蓝莓提取物或含花青素10-25%的葡萄籽提取物500-2500份,维生素A或类胡萝卜素1-3份,维生素E10-30份;粒径分布在70-800nm范围的纳米豆粕4000-12000份;饮用水400-510万份;将维生素A或类胡萝卜素溶于石油醚中组成A液;蓝莓提取物或葡萄籽提取物溶于饮用水中组成B液;取维生素E,溶解于80℃的饮用水中组成C液;将纳米豆粕溶于饮用水中,依次加入上述A、B、C液,混合搅拌0.5-12小时,加热至80℃分馏除去石油醚,加入纯净水,混合均匀,灭菌、无菌灌装。本发明饮料由于活性成分吸附在纳米豆粕上,不易受外界光照温度等条件的影响,稳定性大幅提高。

    一种基于量子点荧光定量检测过敏原α-乳白蛋白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80705A

    公开(公告)日:2012-09-19

    申请号:CN201210148555.1

    申请日:2012-05-15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量子点荧光定量检测过敏原α-乳白蛋白的方法及其应用,以α-乳白蛋白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利用荧光量子点偶联标记α-乳白蛋白单克隆抗体,采用竞争性免疫吸附法形成荧光免疫复合物,然后在全波长多功能酶标仪下检测荧光信号,通过建立标准曲线,实现食品中过敏原α-乳白蛋白的定量检测。本发明构建的方法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粉剂和液态奶制品中相关过敏原检测,且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和特异性佳等特点,为高通量检测多种食品中相关过敏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具有良好的推广和应用前景。

    一种养肝护肝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499411A

    公开(公告)日:2012-06-20

    申请号:CN201110343483.1

    申请日:2011-11-03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一种养肝护肝饮料及其制备方法,由以下物质按质量份数比组成:含水飞蓟素40-60%的水飞蓟提取物50-300份,含绞股蓝皂甙30-55%的绞股蓝提取物10-40份,维生素B2、B6、B12各1-3份,维生素C10-30份,粒径分布在70-800nm范围的纳米豆粕1000-5000份;饮用水400-510万份。将水飞蓟提取物溶于1万份饮用水中制成A液,绞股蓝提取物溶于乙醇中制成B液,将维生素B2、B6、B12、C溶于1万份饮用水中制成C液;将纳米豆粕溶于15万份饮用水中,加入B液,混合搅拌0.5小时后加入A液,C液,再混合0.5-11小时,加热至80℃分馏除去乙醇、灭菌,加入饮用水380-490万份,混合均匀,灭菌、无菌灌装。本发明引入纳米豆粕,将活性成分吸附在其上,使得饮料体系更加稳定,各成分活性保持更好,且节能降耗。

    纳米级牛骨粉的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69417B

    公开(公告)日:2012-05-02

    申请号:CN200910115454.2

    申请日:2009-05-31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纳米级牛骨粉的加工方法,其特征是首先将牛骨原料的预破碎及去杂,然后用骨泥磨研磨,喷雾干燥,过100目筛,使粒径达到150微米以下;再将物料的含水量控制在5-13%,采用高速机械进行微粉碎,使物料的粒径分布于300-700目之间,其粒径分布宽度在100-200目以内;再将物料球磨研磨,控制转速为200-900转/分、研磨介质尺寸为0.5-8cm、球料比为1∶3-15∶1、研磨5-100小时。本发明牛骨粉粒径在1μm以下,粒径峰值在100-500nm,含有大量粒径在100nm以下的骨粉颗粒。纳米级牛骨粉呈浅灰黄色,口感佳,无碜牙感,无杂质,无异味,中牛骨中的大部分营养得以较完全的保留,且口感好,易吸收,应用面广。

    纳米豆粕的加工方法
    10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543276B

    公开(公告)日:2011-03-30

    申请号:CN200910132261.8

    申请日:2009-04-24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纳米豆粕的加工方法,属食品加工科学领域,其特征是选取蛋白质含量45±5%、含油率低于2%的豆粕,110-130℃高压蒸汽灭菌8-12分钟,迅速冷却,然后干燥至含水量3-16%,采用高速机械冲击技术进行微粉碎,过筛,使粒径分布高于100目,低于700目,95%以上的粒径分布在200目以内,再采用棒磨或者球磨进行次级研磨,控制转速400-1000转/分钟、研磨介质尺寸0.3-2cm、磨介填充率10%-65%、研磨2-100小时,本发明工艺简单,过程易于控制,终产品粒径分布范围较窄,将豆粕真正加工到了纳米尺度,所制备的纳米豆粕可以保全豆粕营养,实现其高附加值的生产和利用,大幅降低豆粕的致敏性,实现低能耗,无污染的生产,并可在包括大豆及其制品加工和蛋白质补充剂在内的各种食品加工中广泛应用。

    纳米气泡制备及其抗污作用评价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566613A

    公开(公告)日:2009-10-28

    申请号:CN200910132262.2

    申请日:2009-04-24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一种纳米气泡制备及其抗污作用评价装置,包括可调恒定电源[9]、支架结构,支架结构采用绝缘材料制作上、下两块面板,由绝缘材料支撑柱[3]将两块面板平行固定,一个面板作为底面板[2],一端电极(A,B,C)固定在底面板[2]上,该端电极由金属电极垫片[6]和导线构成;另一个面板作为上面板[1],另一端电极(α,β,γ)固定在上面板[1]上,该端电极由刻度螺母[7]和侧面有刻度线的电极螺杆[4]构成,可调恒定电源[9]分别与两端的电极连接,本发明所述的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精确地控制电极间距和电源输出,可以实现可重复、可调控的纳米气泡制备,并能准确地评价其抗污作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