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级压缩空调系统的补气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485989B

    公开(公告)日:2018-03-13

    申请号:CN201510929233.4

    申请日:2015-12-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49/0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级压缩空调系统的补气控制方法。用以解决补气倒流的检测和控制的技术问题。该双级压缩空调系统包括双级压缩机和闪蒸器,其中闪蒸器的第一接口通过第一管路相连接截止阀的一端,截止阀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管路连接双级压缩机的第一吸气口,补气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第一管路内的第一温度值Tm1、中间压力值Pm以及第二管路内的第二温度值Tm2;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值Tm1、中间压力值Pm、第二温度值Tm2对截止阀进行控制。通过检测第一接口和第一吸气口的冷媒参数对补气工作状态进行判断,进而控制截止阀以抑制补气倒流。

    一种汽车空调热泵、汽车和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499088A

    公开(公告)日:2017-12-22

    申请号:CN201710612069.3

    申请日:2017-07-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00392 B60H1/00278 B60H1/0073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空调热泵、汽车和控制方法,所述汽车空调热泵包括压缩机(1)、室外换热器(2)、室内换热系统(3)和节流装置(4),所述压缩机(1)、所述室外换热器(2)、所述室内换热系统(3)和所述节流装置(4)通过冷媒管路连成冷媒循环回路,通过所述室内换热系统(3)对车内空间进行制热或制冷作用。本发明相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汽车空调在制热时通常采用电加热的方式而言,有效地提高了制热效率、尤其是提高了低温环境下的制热效率,使得汽车的续航时间得到大幅度的延长,延长了汽车尤其是电动车的续航里程。

    一种汽车、车用空调系统及车用空调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415636A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710666868.9

    申请日:2017-08-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用空调系统,包括换热系统和送风系统,换热系统包括车内换热器,车内换热器包括设置在车顶上的车顶换热器和设置在座椅内的座椅换热器,送风系统至少包括设置在车顶上的车顶出风口,和设置在车辆座椅的坐垫下部的座椅出风口。车顶出风口和座椅出风口共同吹出热风,使得车辆靠近顶部的位置以及车辆靠近底板的位置被共同加热,此时车内可以实现快速制热;由于上下同时出风,热量能够迅速扩散至靠近底板的位置,因此仅需耗费较少的能量即可使车内乘客感到舒适,这就有效降低了能源消耗,对于纯电动汽车而言,还能够有效增加续航里程。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车用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以及采用该车用空调系统的汽车。

    一种双级压缩机热泵及其回油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66371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075943.6

    申请日:2016-11-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级压缩机热泵及其回油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所述双级压缩机热泵包括室内、室外换热器,低压压缩机(1)和高压压缩机(2),所述低压压缩机(1)的排气口通过中压管路(17)与所述高压压缩机(2)的吸气口相连通,在所述高压压缩机(2)的排气端还连接设置有油分离器(3),经由所述油分离器(3)分离出的油通过回油管路(18)分支成两路,一路通过低压回油管路(19)连至低压压缩机(1)的吸气端、另一路通过高压回油管路(20)连至高压压缩机(2)的吸气端。通过本发明能够根据需要对低压压缩机和高压压缩机进行分别回油,使得二者的回油均匀;有效地防止缸体磨损而异常停机现象的发生,提高压缩机寿命和热泵的性能。

    一种室内机、室内机系统及空调器

    公开(公告)号:CN105157106A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10481982.5

    申请日:2015-08-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F1/00 F24F13/20 F24F2013/2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室内机、室内机系统及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壳体、换热器、风机组件、进风口和出风口,其中,所述壳体呈屏风式;所述出风口设置在壳体的顶部,进风口设置在壳体的下部,且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形成风道,所述换热器和风机组件设置在风道中。同时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室内机系统及空调器。本申请通过将壳体设置成屏风式,可以降低室内机的占地空间,在保证室内机的原有功能的同时,还增加了空调内机外观多样性、可观赏性,空调内机也可以和家装风格相契合。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
    9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135517A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510482030.5

    申请日:2015-08-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F1/0003 F24F13/0604 F24F13/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属于空调领域,为解决现有室内机造型单一的问题而设计。本发明空调室内机包括呈盆栽状的外壳,外壳至少包括中空的相连接的盆体和多条枝干;换热器和风机部件设置在盆体内,出风口设置在至少一条枝干上;枝干内部的中空结构形成风道,在换热器处换热后的空气能流通风道后从出风口吹出。本发明空调包括室外机和上述的室内机;室内机连通至室外机。本发明空调室内机在实现空调功能的前提下提高室内机的美观性和观赏性,摆脱了传统室内机外观单一的缺点,用户体验好。本发明空调的室内机可以根据用户需要而个性化放置、并可随意改变位置,可以根据需要对室内的局部区域进行温控,使用方便,美观、有个性。

    空调室外机及提高空调机组吸气量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91405A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510434588.6

    申请日:2015-07-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空调室外机及提高空调机组吸气量的方法。该空调室外机包括低压阀、高压阀、四通阀、换热器、压缩机、汽液分离器和闪蒸器;所述低压阀与所述四通阀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四通阀的第二端依次通过所述汽液分离器及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四通阀的第三端连接,所述四通阀的第四端依次通过所述换热器及所述闪蒸器与所述高压阀连接;所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用于将所述闪蒸器闪发出的气态冷媒补入所述压缩机中的补气回路。本发明由于增加了补气回路,因此可以加大冷媒循环量,增加压缩机的吸气量,从而提高空调机组的低温制热量和高温制冷量,进而提升了用户的舒适性体验,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特点。

    一种能反馈位置的蜗轮组件、温控活门和空气循环机

    公开(公告)号:CN119687174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851261.4

    申请日:2024-12-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反馈位置的蜗轮组件、温控活门和空气循环机,蜗轮组件包括:蜗轮和反馈位置触头,蜗轮为扇形柱体结构,扇形柱体结构的周向一侧的端面上设置反馈位置触头,反馈位置触头凸出于扇形柱体结构的周向一侧端面,反馈位置触头包括与扇形柱体结构配合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扇形柱体结构的周向一侧端面朝扇形柱体结构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一连接部第一安装孔连接配合,以能在反馈位置触头凸出于周向一侧端面的部分长度磨损变短时,能控制位于第一安装孔中的第一连接部部分伸出周向一侧端面预设长度。根据本发明能解决空气循环机的温控活门和蜗轮位置的反馈精度低,导致位置检测不准确的问题。

    一种防冰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空气循环制冷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436633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637436.1

    申请日:2024-11-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气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冰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空气循环制冷系统。空气循环制冷系统包括对高温高压气源进行处理的空气流路和防冰流路,防冰流路与高温高压气源连通,且防冰流路用于在需要进行防冰处理的情况下对空气流路进行防冰处理,该防冰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空气循环制冷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环境参数;在根据环境参数确定空气流路需要进行防冰处理的情况下,执行防冰控制过程,在防冰控制过程中,控制高压高温气源通入防冰流路,以对空气流路进行防冰处理。本发明中利用防冰流路可以有效减缓空气流路内部的结冰时间,防止空气流路内结冰,从而提高空气循环制冷系统的系统可靠性。

    散热翅片、芯体组件及换热器
    10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268156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502857.9

    申请日:2023-1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散热翅片、芯体组件及换热器,散热翅片的第一侧包括多个沿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脊部,第一脊部沿散热翅片的长度方向延伸,每个第一脊部包括多个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凸起部;散热翅片的第二侧包括多个沿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脊部,第二脊部沿散热翅片的长度方向延伸,每个第二脊部包括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凸起部;其中,第一凸起部的截面积沿第一侧至第二侧的方向逐渐增加,第二凸起部的截面积沿第二侧至第一侧的方向逐渐增加,且第一凸起部和/或第二凸起部为多面体结构。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方案,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散热翅片的散热效果有待提高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