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向结构、风道结构和空调器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007175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310027719.3

    申请日:2023-01-09

    Inventor: 伍旋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导向结构、风道结构和空调器,导向组件包括导向结构;导向结构设置于风道内,风道内设置有换热器;导向结构可活动地设置于风道内;以导向结构能够对风道内的气体的流向进行导向为导风位置,以导向结构能够承接换热器上的冷凝水为接水位置,导向结构能够在导风位置和接水位置之间进行活动。根据本申请的导向结构、风道结构和空调器,能够起到导风和接水作用。

    机载空调蒸发风道和机载辅助冷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734448B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111115091.X

    申请日:2021-09-23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机载空调蒸发风道和机载辅助冷却系统。该机载空调蒸发风道包括风道本体(1),风道本体(1)的进风口(2)处设置有叶片,叶片能够相对于风道本体(1)翻转,叶片在风道本体(1)进风时打开进风口(2),在风道本体(1)停止进风时封闭进风口(2)。根据本申请的机载空调蒸发风道,能够有效排出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避免冷凝水受飞机飞行姿态影响而飞出风道外,提高排水可靠性。

    机载蒸发单元和机载辅助冷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551444B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110949659.1

    申请日:2021-08-18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机载蒸发单元和机载辅助冷却系统。该机载蒸发单元包括机载蒸发风道(1)和蒸发器组件(2),机载蒸发风道(1)包括风道本体(3),风道本体(3)的顶部出风口(5)处设置有安装槽(6),蒸发器组件(2)安装在安装槽(6)内,风道本体(3)的底部设置有进风口(4),进风口(4)处设置有环形止挡结构(7),环形止挡结构(7)用于对流经风道本体(3)内壁的冷凝水进行止挡,风道本体(3)靠近环形止挡结构(7)的底部位置设置有排水口(8)。根据本申请的机载蒸发单元,能够避免对蒸发器的换热面积形成遮挡,保证蒸发器的换热性能。

    一种换热风道组件和空调器

    公开(公告)号:CN113739273A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111021331.X

    申请日:2021-09-01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换热风道组件和空调器,换热风道组件包括:换热器和风道,风道包括上风道壁、下风道壁和风道空间,且上风道壁位于下风道壁的上方,上风道壁和下风道壁之间围成风道空间;换热器设置在风道空间中;换热器的底面与水平面存在倾斜夹角,换热器的底面的底端与下风道壁相接、或者换热器的底面的底端位于下风道壁的上方且在竖直方向上二者之间间隔预设距离,以使得冷凝水从换热器上流至其底面的底端进而直接落到下风道壁上,而不会落入风道空间中。根据本公开避免了化霜过程中设备在大角度倾斜时,冷凝水从进风口洒出的情况,不会对进风气流产生影响,保证换热器与气流之间正常的换热性能。

    机载蒸发单元和机载辅助冷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551444A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2110949659.1

    申请日:2021-08-18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机载蒸发单元和机载辅助冷却系统。该机载蒸发单元包括机载蒸发风道(1)和蒸发器组件(2),机载蒸发风道(1)包括风道本体(3),风道本体(3)的顶部出风口(5)处设置有安装槽(6),蒸发器组件(2)安装在安装槽(6)内,风道本体(3)的底部设置有进风口(4),进风口(4)处设置有环形止挡结构(7),环形止挡结构(7)用于对流经风道本体(3)内壁的冷凝水进行止挡,风道本体(3)靠近环形止挡结构(7)的底部位置设置有排水口(8)。根据本申请的机载蒸发单元,能够避免对蒸发器的换热面积形成遮挡,保证蒸发器的换热性能。

    回热冷凝器和空气循环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776240B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111145435.1

    申请日:2021-09-28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回热冷凝器和空气循环系统。该回热冷凝器包括回热部、冷凝部和水分离部,气体从回热器热边进口经回热器芯体和回热器热边出口,从冷凝器热边进口进入冷凝器芯体,与从冷凝器冷边进口进入的空气进行换热之后进入冷凝器热边出口腔,经水分离结构进行水气分离之后,进入回热器冷边进口腔,然后与经回热器热边进口进入回热器芯体内的气体换热之后,经回热器冷边出口排出回热部。根据本申请的回热冷凝器,能够实现回热器、冷凝器和水分离器功能的集成设计,结构简单,体积占用更小,质量更轻。

    制冷剂及其制备方法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7050731B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311044552.8

    申请日:2023-08-18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制冷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冷剂由第一组分、第二组分和第三组分组合而成,其中:所述第一组分为3,3,3‑三氟丙炔;所述第二组分为2,3,3,3‑四氟丙烯;所述第三组分为1,1,2,2‑四氟乙烷或1,1,1,2‑四氟乙烷的一种;在所述制冷剂中,所述第一组分所占含量为第一预设值,所述第二组分所占含量为第二预设值,所述第三组分所占含量为第三预设值;满足:所述第一预设值、所述第二预设值和所述第三预设值均大于零,且总和为百分之百。本申请为采用三种组分组合而成的制冷剂,具备明显的环保优势,同时该制冷剂的热力性能、单位容积制冷量与R290相近,可燃性大大降低。该制冷剂相比于R290其安全性得到明显提升,优于R290的安全等级。

    制冷剂及其制备方法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264603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193928.1

    申请日:2023-09-15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制冷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冷剂由第一组分、第二组分和第三组分组合而成,其中:所述第一组分为3,3,3‑三氟丙炔;所述第二组分为三氟碘甲烷;所述第三组分为2,3,3,3‑四氟丙烯或反式‑1,3,3,3‑四氟丙烯中的一种;在所述制冷剂中,所述第一组分所占含量为第一预设值,所述第二组分所占含量为第二预设值,所述第三组分所占含量为第三预设值;满足:所述第一预设值、所述第二预设值和所述第三预设值均大于零,且总和为百分之百。本申请为采用三种组分组合而成的制冷剂,GWP远小于150,具备明显的环保优势;其制冷剂热力性能、单位容积制冷量与R290相近,因此可替代R290,其可燃性大大降低,安全性得到明显提升,优于R290的安全等级。

    一种换热风道组件和空调器

    公开(公告)号:CN113739273B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111021331.X

    申请日:2021-09-01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换热风道组件和空调器,换热风道组件包括:换热器和风道,风道包括上风道壁、下风道壁和风道空间,且上风道壁位于下风道壁的上方,上风道壁和下风道壁之间围成风道空间;换热器设置在风道空间中;换热器的底面与水平面存在倾斜夹角,换热器的底面的底端与下风道壁相接、或者换热器的底面的底端位于下风道壁的上方且在竖直方向上二者之间间隔预设距离,以使得冷凝水从换热器上流至其底面的底端进而直接落到下风道壁上,而不会落入风道空间中。根据本公开避免了化霜过程中设备在大角度倾斜时,冷凝水从进风口洒出的情况,不会对进风气流产生影响,保证换热器与气流之间正常的换热性能。

    制冷剂及其制备方法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7264603B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311193928.1

    申请日:2023-09-15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制冷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冷剂由第一组分、第二组分和第三组分组合而成,其中:所述第一组分为3,3,3‑三氟丙炔;所述第二组分为三氟碘甲烷;所述第三组分为2,3,3,3‑四氟丙烯或反式‑1,3,3,3‑四氟丙烯中的一种;在所述制冷剂中,所述第一组分所占含量为第一预设值,所述第二组分所占含量为第二预设值,所述第三组分所占含量为第三预设值;满足:所述第一预设值、所述第二预设值和所述第三预设值均大于零,且总和为百分之百。本申请为采用三种组分组合而成的制冷剂,GWP远小于150,具备明显的环保优势;其制冷剂热力性能、单位容积制冷量与R290相近,因此可替代R290,其可燃性大大降低,安全性得到明显提升,优于R290的安全等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