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042193B
公开(公告)日:2017-03-01
申请号:CN201510412111.8
申请日:2015-07-15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高温管道的隔振装置,涉及管道隔振领域,该隔振装置包括支撑件和连接装置,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均与支撑件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设置有连接管,连接管上相对固定有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之间设置有上管夹和下管夹,连接管位于上管夹和下管夹之间;上管夹包括上弧形部,下管夹包括下弧形部,上弧形部位于连接管的上方,上弧形部与连接管之间设置有第一金属阻尼垫,下弧形部位于连接管的下方,下弧形部与连接管之间设置有第二金属阻尼垫。本发明能够限制高温管道热胀位移,有效隔离高温管道传递的振动。
-
公开(公告)号:CN115258119B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210834545.7
申请日:2022-07-14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PC: B63H21/3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船舶引水口截面积控制方法及装置,该船舶引水口截面积控制方法包括:获取船舶航行时的第一速度挡位;基于第一速度挡位和第一表格,确定引水口结构的目标截面积,其中,第一表格包括引水口结构的多个截面积以及船舶的多个速度挡位;将引水口结构的截面积调整为目标截面积。本发明方法能够使船舶在不同速度挡位航行时均能确定最优的引水口截面积,降低了引水口内水流的拖曳阻力对水流量的影响,进而满足船舶在不同航速下的整体冷却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4791101B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210232162.2
申请日:2022-03-09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厂核动力装置混合式蒸汽发生器系统。该系统包括:自然循环蒸汽发生器、直流蒸汽发生器、蒸汽混合输出模块和控制器,蒸汽混合输出模块接收来自自然循环蒸汽发生器和直流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蒸汽并进行混合后输出,控制器用于控制自然循环蒸汽发生器出口的蒸汽压力、蒸汽温度以及直流蒸汽发生器出口的蒸汽压力、蒸汽温度。本发明的蒸汽发生器系统的蒸汽质量好,并且更加安全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2357039B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011174222.7
申请日:2020-10-28
Applicant: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船用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动力设备壳侧冷却换热系统,包括:舱内动力设备冷却管路、换热器和射流装置;换热器设置在船体与外船板之间,换热器包括上封头、下封头、换热管和外壳体,外壳体与船体之间形成换热腔,换热管位于换热腔内,换热腔和换热管竖向设置,换热管连通上封头和下封头,上封头和下封头连通舱内动力设备冷却管路,外壳体上设置有分别连通换热腔的入水口和出水口;外船板上设置有海水入口和海水出口;射流装置位于出水口位置,射流装置连接舱内中压空气系统并朝向海水出口喷射中压空气。动力设备壳侧冷却换热系统能够对舱内的动力设备进行降温,实现换热器与海水的强制对流换热,提高换热效率,并且能够调节换热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0909503B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1911165669.5
申请日:2019-11-25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动力管道的安全控制领域,公开了一种管道系统法兰泄漏的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以法兰结构刚度为输入,以模拟模态频率为输出的管道模态分析有限元模型;S2:测量得到管道系统的实际模态频率;S3:采用遗传算法得到所有法兰结构刚度的最优解,使实际模态频率与模拟模态频率的均方差在预设范围内;S4:建立法兰结构刚度与法兰密封面压力之间映射关系的BP神经网络模型,最优解带入BP神经网络模型,得到目标法兰密封面压力;S5:判断法兰密封压力是否小于预设安全密封压力,若是,则该法兰存在泄漏风险,若否,则该法兰不存在泄漏风险。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法兰检查实施困难、效率低且容易发生漏检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183620B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111308880.5
申请日:2021-11-05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PC: F16L55/027 , F16L55/033 , F16L55/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弯管减振降噪系统及减振降噪控制方法,涉及船舰管道减振降噪技术领域,包括减振组件,减振组件包括多个间隔排列的叶轮,叶轮安装在滑杆上,间距调整装置,用于调整减振组件中相邻两个叶轮的间距;振动传感器,位于弯管内并用于检测振动强度值;控制器,用于根据振动强度值控制间距调整装置调整相邻两个叶轮的间距。本发明通过间隔设置的多个叶轮对弯管内流经的液体进行缓冲,通过调节相邻叶轮的间距来调节缓冲程度,并根据振动强度值来调节相邻叶轮之间间距,使得减振组件快速达到对流体进行减振的状态,防止弯管工作时产生较大噪声。
-
公开(公告)号:CN116181795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211611126.3
申请日:2022-12-13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向减振轴承基座结构,包括:第一基座,顶面用于承载轴承,底面构造有第一弯折面,第一弯折面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平面以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平面,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呈角度设置;第二基座,底面用于与外部结构连接,顶面构造有与第一弯折面相匹配的第二弯折面;阻尼层,设置在第一弯折面和第二弯折面之间。本发明提供的多向减振轴承基座结构,能够实现多向振动抑制,可在原有的基座上进行改进设计,既可减轻基座重量,又可提高基座的减振效果,还可提高基座的抗冲击效果。而且充分利用空间结构,将减振抗冲击性能集成一体化,结构简单紧凑,安装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15438436A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211015036.8
申请日:2022-08-23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PC: G06F30/17 , G06F30/23 , G06F17/16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循环水泵转子幅频特性区间的数字化旋转分析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基于切比雪夫多项式零点构建循环水泵转子对应的稠密样本空间;对所述稠密样本空间进行阶数截断,得到稀疏样本空间;确定所述稀疏样本空间中每一样本对应的特征参数,基于所述特征参数,确定具有多解现象的非线性幅频响应曲线;将所述稀疏样本空间中所有样本的非线性幅频响应曲线进行坐标变化,得到目标曲线;对所述目标曲线开展不确定性量化,得到响应边界;对所述响应边界进行坐标逆变换,得到所述非线性幅频响应曲线的区间结果。本发明可以解决循环水泵转子对应幅频响应曲线的多解问题进行不确定性量化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818760B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010621080.8
申请日:2020-06-30
Applicant: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nventor: 杨小虎 , 李少丹 , 陈凯 , 林原胜 , 赵振兴 , 柯志武 , 张克龙 , 李勇全 , 代路 , 柯汉兵 , 戴春辉 , 柳勇 , 劳星胜 , 吕伟剑 , 马灿 , 廖梦然 , 黄崇海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下无人作业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散热系统及水下无人作业装备,该散热系统包括:相变单元,相变单元用于连接水下无人作业装备的壳体;传热结构,传热结构用于设置于壳体内,传热结构的一端用于连接壳体内的发热设备,另一端用于连接壳体和/或相变单元;本发明结构简单,不过多占用水下无人作业装备的内部空间,实现了相变吸热和自然冷却相耦合的并行散热,散热性能稳定、高效,可有效抑制壳体内发热设备的温升,防止其发生过热损坏,大大拓宽了水下无人作业装备的实际应用场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987727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678392.1
申请日:2022-06-16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舶动力系统泵阀管网自供能扰动抑制装置,包括:离心水泵、旁排回路、第一被动式单向阀、第二被动式单向阀、调节阀、第一压电振动能量收集器以及第一电源电路管理模块。离心水泵安装于管网管路上。旁排回路的一端与离心水泵的出水口处的管网管路相连接,且旁排回路的另一端与集水设备相连接。第一被动式单向阀设置于旁排回路上,且靠近旁排回路的一端。第二被动式单向阀设置于旁排回路上,且远离旁排回路的一端。调节阀设置于旁排回路上。借此,本发明的船舶动力系统泵阀管网自供能扰动抑制装置,结构简单合理,实现了旁排回路的平稳降压,同时防止水锤发生,且提高了运行的安全性以及相关参数的自供能监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