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车路协同的交叉口车辆右转引导系统及其引导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916152A

    公开(公告)日:2015-09-16

    申请号:CN201510253763.1

    申请日:2015-05-19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车路协同的交叉口车辆右转引导系统及其引导方法,该引导系统包括路侧设备和监控中心及至少一个车载设备,当车辆进入路侧设备的交叉口通信范围时,车载主控模块根据本车的静态信息、车辆运行位置信息、车辆的行驶方向和车辆速度及本车所处的交叉口交通状态信息进行分析判断,若判断未来时间内会发生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冲突或机动车与机动车冲突,则车载主控模块分析得出右转所需的安全车速至提示模块和车速控制模块,通过提示模块提示驾驶员右转所需的安全车速,同时车载主控模块会监控车辆是否按所给安全车速行驶,若监测到车辆未按安全车速行驶则车速控制模块自动控制车辆的速度。

    一种无线Mesh网络机会路由方法及路由器

    公开(公告)号:CN102821438A

    公开(公告)日:2012-12-12

    申请号:CN201210338379.8

    申请日:2012-09-13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Mesh网络机会路由方法及路由器。所述方法包括:源节点广播本时隙第二数量的数据包,该数据包携带有其自身到目的节点的ETT值;接收下一跳节点所反馈的应答包,该应答包携带有相应下一跳节点所接收到的数据包的标识以及相应下一跳节点到目的节点ETT值;确定本时隙待中转的数据包以及每一待中转的数据包相对应的一中继节点;向每一中继节点发送相应的任务分配包,该任务分配包中携带有所述中继节点所需中转的数据包的标识;当接收到目的节点发送的ACK包时,结束本时隙的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数据包传输过程。通过利用本方案,可以解决现有机会路由所带来的冗余传输问题,进而提高无线Mesh网络的传输性能。

    载人飞船密闭舱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20791A

    公开(公告)日:2010-12-22

    申请号:CN201010264619.5

    申请日:2010-08-27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载人飞船密闭舱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载人飞船包括载人飞船密闭舱室(1),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人飞船密闭舱室(1)内设置有植物容器(2),所述植物容器内设有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所述植物容器(2)的外侧设置照射植物的发光装置(3),所述发光装置(3)与储能电池(4)电连接。该系统较为轻便快捷的实现了密闭舱室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控制和氧气再生循环,而且零部件不需要更换,可以长时间的控制密闭舱室中CO2浓度。

    基于二氧化碳的新型储能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841051A

    公开(公告)日:2010-09-22

    申请号:CN201010134919.1

    申请日:2010-03-24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nventor: 鞠华 徐艳辉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528 Y02P70/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二氧化碳的新型储能方法,其包括下述步骤:1)从工业化过程中排放的废气中提纯CO2;2)将提纯的CO2通过电化学固化的方法还原成有机小分子;3)使上述还原而成的有机小分子参与燃料电池的放电反应,将化学能转换成电能直接利用。本发明方法能够更为有效的减少工业化过程中的CO2排放量,缓解地球温室效应。与现有的CO2固化技术相比(如深海埋藏方式),本发明方法能够彻底将CO2的转换成有机小分子,不存在被固化的二氧化碳重新被释放到大气的可能性。

    一种微电池用薄膜电极的制备方法以及薄膜电极和微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03390744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310308179.2

    申请日:2013-07-22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电池用薄膜电极的制备方法以及薄膜电极和微电池,其操作步骤包括:a)、配置由90-99wt%的非水极性醇和1-10wt%的氟化物组成的电解溶液;b)、将钛片作为阳极置于上述步骤a)得到的电解溶液中,在周期电压作用下进行电解,在所述钛片上得到具有微纳米管结构的初始TiO2薄膜;c)、将上述步骤b)得到的初始TiO2薄膜在300-600℃的温度下加热1-48小时;d)、得到具有微纳米管结构的TiO2薄膜,将TiO2薄膜作为微电池用薄膜电极;本发明的薄膜电极具有高面积比容量,且制备工艺简单、可控性好,微电池的循环使用寿命长、性能可靠,且可满足工作电流为微安数量级的要求。

    一种载人航天器密闭舱室二氧化碳浓度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398684B

    公开(公告)日:2014-04-30

    申请号:CN201010285343.9

    申请日:2010-09-15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载人航天器密闭舱室二氧化碳浓度控制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密闭舱室的气体流动系统内的二氧化碳提取装置;一端与所述二氧化碳提取装置连接的二氧化碳传输通道;与所述二氧化碳传输通道的另一端连接、可固化二氧化碳的电解池;可为所述电解池提供电能的供电装置。在本发明公开的二氧化碳浓度控制系统中,在收集密闭舱室气体流动系统中的二氧化碳之后,通过还原反应将收集到的二氧化碳固化为有机物,直接消除气体流动系统中的二氧化碳,进而降低密闭舱室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实现对二氧化碳浓度的长期控制。

    基于车路协同的交叉口车辆右转引导系统及其引导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916152B

    公开(公告)日:2017-09-19

    申请号:CN201510253763.1

    申请日:2015-05-19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车路协同的交叉口车辆右转引导系统及其引导方法,该引导系统包括路侧设备和监控中心及至少一个车载设备,当车辆进入路侧设备的交叉口通信范围时,车载主控模块根据本车的静态信息、车辆运行位置信息、车辆的行驶方向和车辆速度及本车所处的交叉口交通状态信息进行分析判断,若判断未来时间内会发生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冲突或机动车与机动车冲突,则车载主控模块分析得出右转所需的安全车速至提示模块和车速控制模块,通过提示模块提示驾驶员右转所需的安全车速,同时车载主控模块会监控车辆是否按所给安全车速行驶,若监测到车辆未按安全车速行驶则车速控制模块自动控制车辆的速度。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锰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874789A

    公开(公告)日:2013-01-16

    申请号:CN201210404910.7

    申请日:2012-10-22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锰锂的制备方法,称取锂源化合物、铁源化合物、锰源化合物和磷源化合物,按锂、铁、锰、磷摩尔比为1.0~1.2:0.4:0.6:1.0的比例混合均匀;在混合物加入5wt%~13wt%的碳源,氮气气氛中加热至250℃~350℃,并持续煅烧2h~5h,然后冷却至室温,得前驱体;取出前驱体研碎、压片,继续在氮气气氛中加热至700℃~900℃,并持续煅烧5h~20h,即得到结构式为LiFe0.4Mn0.6PO4/C的目标产物,其中锰元素占过渡金属元素含量的60%,其工作电压为4.1V,使其具有高能量密度;在55℃高温下具有出色的放电容量与循环稳定性。

    一种载人航天器密闭舱室二氧化碳浓度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398684A

    公开(公告)日:2012-04-04

    申请号:CN201010285343.9

    申请日:2010-09-15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载人航天器密闭舱室二氧化碳浓度控制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密闭舱室的气体流动系统内的二氧化碳提取装置;一端与所述二氧化碳提取装置连接的二氧化碳传输通道;与所述二氧化碳传输通道的另一端连接、可固化二氧化碳的电解池;可为所述电解池提供电能的供电装置。在本发明公开的二氧化碳浓度控制系统中,在收集密闭舱室气体流动系统中的二氧化碳之后,通过还原反应将收集到的二氧化碳固化为有机物,直接消除气体流动系统中的二氧化碳,进而降低密闭舱室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实现对二氧化碳浓度的长期控制。

    基于类边界特征检测的轴承故障诊断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626406A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210138615.5

    申请日:2022-02-15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类边界特征检测的轴承故障诊断方法及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不同工况下的轴承振动数据,每种工况下采集的数据作为一个可迁移域;搭建包括特征提取器和两个分类器的神经网络模型;输入源域样本训练神经网络模型;将源域样本和辅助域样本均输入神经网络模型,训练分类器以增大两个分类器的分类差异且两个分类器对于源域均具有分类能力;将辅助域输入神经网络模型,训练特征提取器使得其提取的特征能够同时满足两个分类器的分类要求;训练直至神经网络模型收敛,得到故障诊断模型对未知域进行故障诊断。本发明仅使用一个完全标记域,实现对于未知工况下轴承多尺寸、多类型故障的准确诊断。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