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109128B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210674475.3
申请日:2022-06-15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IPC: C07K14/195 , C12N15/31 , C12N15/84 , C12N1/21 , A01H5/00 , A01H5/12 , A01H6/54 , A01H6/82 , C12R1/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花生青枯菌效应蛋白RipXV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所述花生青枯菌效应蛋白RipXV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其编码基因RipXV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在本氏烟中瞬时超表达RipXV基因,可诱导植物细胞死亡。同源重组法构建△ripXV突变株,接种花生表现致病力增强,表明RipXV可能是一个无毒效应蛋白,在花生致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酵母双杂交技术在花生受青枯菌诱导的cDNA文库中筛选到了RipXV的靶蛋白AhRFL1。本发明对于解析青枯菌与寄主互作的分子机制和建立植物青枯病的综合防治技术策略均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6987698A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310046851.9
申请日:2023-01-31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IPC: C12N15/115 , C12N15/82 , A01H6/20 , A01H5/00 , A01H6/5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花生黄曲霉诱导表达启动子pAhOMT1及其应用,属于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所述花生黄曲霉诱导表达启动子pAhOMT1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CDS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所述启动子pAhOMT1具有受黄曲霉诱导而大量表达的特性,在黄曲霉侵染条件下,驱动GUS基因在拟南芥植株中均大量表达,而未受黄曲霉侵染诱导下,在植株中未检测到GUS基因表达。启动子pAhOMT1将为植物抗逆性研究提供重要的遗传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14651689A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210263588.4
申请日:2022-03-17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花生青枯病田间初花期接种鉴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种植田块进行整地起垄,按照规格种植花生种质;选择青枯菌进行培养和摇菌,获得接种用青枯菌悬液;对初花期的花生种质材料采用剪叶接种法接种花生青枯病菌;接种后25天,记录接种花生青枯菌后发病等级的植株数目,计算病情指数,判断花生品种对花生青枯病的抗性等级。本发明的花生青枯病田间初花期接种鉴定方法,其鉴定结果准确可靠且重复性较高,可真实反映田间的青枯病抗性,可显著区分不同花生品种对青枯病的抗感差异,可一次性对多个待测品种的花生进行大批量的鉴定,实现规模化花生青枯病的抗病性鉴定。
-
公开(公告)号:CN112425504A
公开(公告)日:2021-03-02
申请号:CN202011621915.6
申请日:2020-12-31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花生育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糖花生种质的选育方法。本发明的选育方法,包含以下步骤:(1)通过对468份已知花生品种及213突变体材料进行无损伤近红外检测花生干果蔗糖含量,获得花生蔗糖干基不小于7%的种质材料品系一份。(2)将获得的高糖株系与本地高产、高蛋白、抗性强的品种龙花15杂交。(3)杂交后代种植后对F1代到F6自交系进行无损伤近红外检测。获得蔗糖含量高于7%以上的高糖株系材料9份。采用此育种技术选育出来的花生新种质同时具有高产、出仁率高、抗病、高蛋白、高糖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5463016B
公开(公告)日:2020-03-17
申请号:CN201610025963.6
申请日:2016-01-15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诱导转基因花生发状根生物反应器产白藜芦醇的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利用发根农杆菌介导将烟草根特异启动子NtR12驱动花生白藜芦醇合酶基因AhRESS载体pBI121‑NtR12‑AhRESS遗传转化花生,获得特异表达AhRESS的转基因花生发状根。建立了高产白藜芦醇的优化生产体系,花生发状根培养至第11天,经20mM的醋酸钠处理24h,发状根中白藜芦醇含量可提高0.8倍,是非转基因花生根系的5.34倍,含量达到148.62μg/g(FW),同时培养基中白藜芦醇为80.86μg/100mL,是花生本身根系白藜芦醇含量的7倍多。本发明为利用生物反应器培养花生发状根进而生产白藜芦醇奠定了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5505990B
公开(公告)日:2019-03-12
申请号:CN201610025960.2
申请日:2016-01-15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特异启动子NtR2驱动AhRESS在花生发状根系产白藜芦醇的方法,属于植物基因工程领域。利用发根农杆菌介导将烟草根特异启动子NTR2驱动花生白藜芦醇合酶基因AhRESS载体pBI121‑NTR2‑AhRESS遗传转化花生,获得特异表达AhRESS的转基因花生发状根。利用有机溶剂浸提法提取转基因花生发状根中白藜芦醇,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其白藜芦醇含量最高为66.16μg/g(FW),是未转基因发状根中白藜芦醇含量的3倍。本发明为利用烟草根特异启动子驱动花生白藜芦醇合酶基因AhRESS在花生发状根中特异表达,进而生产白藜芦醇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6867979A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710029165.5
申请日:2017-01-16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烟草青枯病抗性相关LRR类受体蛋白激酶类基因NtRLK2的序列和功能上的应用,属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基因芯片分析,获得了一个受青枯菌诱导表达上调2倍的LRR类受体蛋白激酶类基因NtRLK2部分片段,经RACE技术获得其全长cDNA序列,从烟草高抗青枯病品种系3中克隆了该基因并用于构建超表达和RNAi表达载体,转入烟草中感青枯病品种翠碧一号,接种鉴定表明该基因的RNAi干扰明显增强烟草植株对青枯菌的抗病性,初步预测该基因可能是内源抗病基因的互作基因,抑制了抗病基因的表达。这将为烟草青枯病抗病遗传育种奠定了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5519432A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610025964.0
申请日:2016-01-15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H1/04 , A01H1/02 , A01H1/06 , C12Q1/6895 , C12Q2600/1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花生高油酸隐性突变系Ahfad2a-1植株的选育方法,属于植物育种方法,(1)选择花生种子;(2)进行γ射线诱变处理,(3)将处理后的M0代种子种植于大田。(4)对诱变处理后代进行油酸含量的定向选择,连续5代正向选育,利用近红外无伤检测技术进行单粒检测,获得O/L高于3.0的株系进行鉴定。(5)提取M5代种子筛选出的油酸/亚油酸比值大于3.0的株系叶片DNA,以Ahfad2a基因特异引物进行PCR,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筛选Ahfad2a-1突变体。(6)用Ahfad2a-1突变体做父本,以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综合性状好的优良品种为母本进行杂交,获得高油酸高产优质花生品种。
-
公开(公告)号:CN105505990A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610025960.2
申请日:2016-01-15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15/8205 , C12N15/824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特异启动子NtR2驱动AhRESS在花生发状根系产白藜芦醇的方法,属于植物基因工程领域。利用发根农杆菌介导将烟草根特异启动子NTR2驱动花生白藜芦醇合酶基因AhRESS载体pBI121-NTR2-AhRESS遗传转化花生,获得特异表达AhRESS的转基因花生发状根。利用有机溶剂浸提法提取转基因花生发状根中白藜芦醇,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其白藜芦醇含量最高为66.16μg/g(FW),是未转基因发状根中白藜芦醇含量的3倍。本发明为利用烟草根特异启动子驱动花生白藜芦醇合酶基因AhRESS在花生发状根中特异表达,进而生产白藜芦醇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5463016A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610025963.6
申请日:2016-01-15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诱导转基因花生发状根生物反应器产白藜芦醇的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利用发根农杆菌介导将烟草根特异启动子NtR12驱动花生白藜芦醇合酶基因AhRESS载体pBI121-NtR12-AhRESS遗传转化花生,获得特异表达AhRESS的转基因花生发状根。建立了高产白藜芦醇的优化生产体系,花生发状根培养至第11天,经20mM的醋酸钠处理24h,发状根中白藜芦醇含量可提高0.8倍,是非转基因花生根系的5.34倍,含量达到148.62μg/g(FW),同时培养基中白藜芦醇为80.86μg/100mL,是花生本身根系白藜芦醇含量的7倍多。本发明为利用生物反应器培养花生发状根进而生产白藜芦醇奠定了基础。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