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上软下硬复合地层的浅埋大跨隧道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019210B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711321784.8

    申请日:2017-12-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上软下硬复合地层的浅埋大跨隧道施工方法,属于隧道工程领域。本发明在施工过程中,使隧道的大拱脚下方具有一条直线段,延长了拱盖距离下方岩体的高度,使得爆破过程中的飞溅岩石不会对拱体造成损坏,同时通过与弹性垫层配合,能够最大限度减少爆破震动对拱体的影响。另外,直线段的设计为混凝土块的浇筑提供了空间,混凝土块与锚杆配合能够有效分担覆土荷载形成的水平荷载,使得此处的拱体结构稳定;另外,混凝土块的浇筑同时解决了拱脚位置的渗漏水问题。本发明有效地避免了双侧壁导坑法和拱盖法等工法的缺点,为该类地质条件下浅埋隧道施工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一种城市主干道下地下快速路与地铁盾构区间分建的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70999A

    公开(公告)日:2018-09-25

    申请号:CN201810428232.5

    申请日:2018-05-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主干道下地下快速路与地铁盾构区间分建的施工方法,用于沿海地区淤泥质软土中的地下工程施工。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地下连续墙施工及地基加固;2)施作抗拔桩、立柱桩;3)开挖土体至基坑第一道支撑底、浇筑冠梁和砼支撑,依次开挖土体至第二道、第三道支撑底,分别架设每道钢支撑并施加预应力,开挖土体至设计基坑底,浇筑素砼垫层及地下快速路框架底板;4)依次拆除第三道、第二道支撑、第一道支撑,浇筑侧墙、架设框架内支撑、浇筑框架顶板,最后拆除立柱;5)施作框架顶板附加防水层,填筑覆土恢复城市主干道路面。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解决了施工时不安全、结构不稳定等问题,为沿海地区的淤泥质软土中修建地下快速路隧道与地铁盾构区间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一种软弱破碎围岩地质条件下引水输水隧洞贯通纠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222950A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810125074.6

    申请日:2018-02-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弱破碎围岩地质条件下引水输水隧洞贯通纠偏方法,属于隧道工程领域。该方法首先在隧洞扩挖区域洞口上方采用双层超前注浆小导管支护,然后采用钻爆法对引水隧洞扩挖区域按预设的循环进尺进行施工;隧洞扩挖区域爆破后,铺设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施打锚杆;然后立即架设钢拱架支护,支护时需保证钢拱架与原引水隧洞外边线相切,从切点位置向扩挖区域一侧延伸支护,左右边墙型式保持一致对称;把纵向连接筋和锚杆与钢拱架连为一体,而后二次喷射混凝土;拆除原隧洞洞身已完成的初期支护;最后施作二次衬砌。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有效地解决了引水输水隧洞贯通纠偏问题,为该类地质条件下引输水隧洞贯通提供了新思路。

    一种适用于上软下硬复合地层的浅埋大跨隧道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019210A

    公开(公告)日:2018-05-11

    申请号:CN201711321784.8

    申请日:2017-12-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上软下硬复合地层的浅埋大跨隧道施工方法,属于隧道工程领域。本发明在施工过程中,使隧道的大拱脚下方具有一条直线段,延长了拱盖距离下方岩体的高度,使得爆破过程中的飞溅岩石不会对拱体造成损坏,同时通过与弹性垫层配合,能够最大限度减少爆破震动对拱体的影响。另外,直线段的设计为混凝土块的浇筑提供了空间,混凝土块与锚杆配合能够有效分担覆土荷载形成的水平荷载,使得此处的拱体结构稳定;另外,混凝土块的浇筑同时解决了拱脚位置的渗漏水问题。本发明有效地避免了双侧壁导坑法和拱盖法等工法的缺点,为该类地质条件下浅埋隧道施工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一种软弱破碎围岩地质条件下引水输水隧洞贯通纠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222950B

    公开(公告)日:2020-03-24

    申请号:CN201810125074.6

    申请日:2018-02-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弱破碎围岩地质条件下引水输水隧洞贯通纠偏方法,属于隧道工程领域。该方法首先在隧洞扩挖区域洞口上方采用双层超前注浆小导管支护,然后采用钻爆法对引水隧洞扩挖区域按预设的循环进尺进行施工;隧洞扩挖区域爆破后,铺设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施打锚杆;然后立即架设钢拱架支护,支护时需保证钢拱架与原引水隧洞外边线相切,从切点位置向扩挖区域一侧延伸支护,左右边墙型式保持一致对称;把纵向连接筋和锚杆与钢拱架连为一体,而后二次喷射混凝土;拆除原隧洞洞身已完成的初期支护;最后施作二次衬砌。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有效地解决了引水输水隧洞贯通纠偏问题,为该类地质条件下引输水隧洞贯通提供了新思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