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403846B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010232850.X
申请日:2020-03-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H01M10/613 , H01M10/615 , H01M10/625 , H01M10/63 , H01M10/6563 , H01M10/6566 , H01M10/6569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正压直吹式风冷优化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模组、集气腔、射风孔、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内循环风机、外循环风机,加热器。系统采用正压直吹式射风,冷风在集气腔内温度一致,集气腔内开有射风孔,出风孔正对电芯最大面,可平衡传统风冷温度沿流动方向逐渐积累的效应,提高温度均匀性;压缩机组采用制冷、热旁通、喷液冷却三种回路结合的方式,配合智能控制器,对压缩机组气路各段进行温度、压力主动调节;内循环回路设有加热器,可集成散热和预热功能;电池箱内装有导流板,可减小风阻,增强扰流,强化换热。
-
公开(公告)号:CN111332448A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2010232882.X
申请日:2020-03-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B63H21/20 , B63H21/38 , B60L58/26 , B60L58/27 , B60L50/10 , B60L50/40 , B60L50/75 , H01M10/613 , H01M10/615 , H01M10/62 , H01M10/6567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动力涡轮单轴双电机船舶氨电混合动力系统,包括氨燃料发动机、可逆电机、柴发机组、蓄电池、电容、燃料电池、螺旋桨、液氨存储供给装置、变电装置、船舶电网、船舶负载、整船冷却系统、余热系统。氨燃料发动机与第一、第二可逆电机连接驱动变桨距螺旋桨,第三可逆电机与定桨距螺旋桨直接相连;柴发机组与蓄电池、超级电容、燃料电池通过变电装置与船舶电网连接;余热系统利用电机、蓄电池、燃料电池、发动机废气联合发电。本发明能够实现氨燃料发动机与电机的混合推进与柴发机组与储能单元的协调供电,同时实现储能单元与发动机冷能的多级利用,余热系统能够实现多级热能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907846B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310867427.0
申请日:2023-07-15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1M13/04 , G01M13/045 , G01D21/02 , G06F18/213 , G06F18/27 , G06F123/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轴承状态监测领域,特别是燃气轮机轴承故障预测系统。包括:集模块、检测模块、特征模块、存储模块、预测模块。所述的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燃气轮机轴承的振动信号、转速信号、扭矩信号;所述的检测模块,用于通过燃气轮机转速信号n、扭矩信号Q,根据机组生产任务,确定燃气轮机故障预测的工况点;所述的特征模块,用于从振动信号中提取燃气轮机轴承振动峰峰值众数;所述的存储模块,用于存储燃气轮机轴承振动峰峰值众数;所述的预测模块,用于读取燃气轮机轴承振动峰峰值众数历史值,根据预测值是否大于振动峰峰值阈值,预测燃气轮机是否发生故障。本发明能够利用轴承振动信号,对燃气轮机轴承故障进行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6380476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365728.3
申请日:2023-04-07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燃气轮机时间域阶次谱表达方法,包括:信号采集步骤,实时采集燃气轮机运行阶段的振动加速度信号及转速信号;特定频率幅值提取步骤,对采集到的振动加速度信号进行功率谱分析,实时跟踪燃汽轮机的转速,根据燃气轮机的机组信息计算得到当前转速下的转频、转频的分频及倍频、压气机各级叶片通过频率及其倍频、涡轮各级叶片通过频率及其倍频,通过特定区域内的峰值搜索得到各个阶次频率的幅值;时间域阶次谱绘制步骤,统计一段时间内各阶次频率的幅值绘制得到时间域阶次图谱。可以将燃气轮工作转速下的各阶次频率的幅值进行实时统计,为燃气轮机转子不对中、转子不平衡、叶片碰磨等状态异常现象提供判断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1332448B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2010232882.X
申请日:2020-03-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B63H21/20 , B63H21/38 , B60L58/26 , B60L58/27 , B60L50/10 , B60L50/40 , B60L50/75 , H01M10/613 , H01M10/615 , H01M10/62 , H01M10/6567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动力涡轮单轴双电机船舶氨电混合动力系统,包括氨燃料发动机、可逆电机、柴发机组、蓄电池、电容、燃料电池、螺旋桨、液氨存储供给装置、变电装置、船舶电网、船舶负载、整船冷却系统、余热系统。氨燃料发动机与第一、第二可逆电机连接驱动变桨距螺旋桨,第三可逆电机与定桨距螺旋桨直接相连;柴发机组与蓄电池、超级电容、燃料电池通过变电装置与船舶电网连接;余热系统利用电机、蓄电池、燃料电池、发动机废气联合发电。本发明能够实现氨燃料发动机与电机的混合推进与柴发机组与储能单元的协调供电,同时实现储能单元与发动机冷能的多级利用,余热系统能够实现多级热能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319745B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2010232863.7
申请日:2020-03-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B63H21/20 , B63H21/38 , B60L58/26 , B60L58/27 , B60L50/10 , B60L50/40 , H01M50/244 , H01M50/258 , H01M50/531 , H01M10/613 , H01M10/62 , H01M10/653 , H01M10/6551 , H01M10/6552 , H01M10/659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电池热管理的双主机双电机的船舶氨‑电混合动力系统,包括氨燃料发动机、柴油机、可逆电机、柴发机组、蓄电池、电容、螺旋桨、液氨存储供给装置、变电装置、船舶电网及整船冷却系统。柴发机组与蓄电池、电容通过变频装置与船舶电网连接;船舶电网通过变电装置与船舶日用负载和各可逆电机连接;第一可逆电机通过皮带曲轴与氨燃料发动机连接;第一和第二可逆电机分别通过离合器与柴油机发动机和氨燃料发动机连接后再经过齿轮箱驱动变桨距螺旋桨;第三和第四可逆电机直接驱动定桨距螺旋桨。本发明能够实现氨燃料发动机、柴油机和电机的混合推进以及储能单元与发动机冷能的多级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403851A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2010232869.4
申请日:2020-03-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35 , H01M10/6569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液氨的直冷式动力电池极耳散热系统,包括:电芯、正极耳、负极耳、连接排、直冷板、液氨储存罐、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节流元件、控制器、制冷电磁阀、喷液电磁阀、热力电磁阀、气液分离器、油气分离器。本发明充分利用液氨汽化潜热大的物理特性,采用直冷式动力电池热管理方式,对电池极耳进行散热,可以大大减小换热接触热阻,提高系统散热效率。本发明结构紧凑,换热效率高,能够大大降低系统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111403846A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2010232850.X
申请日:2020-03-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H01M10/613 , H01M10/615 , H01M10/625 , H01M10/63 , H01M10/6563 , H01M10/6566 , H01M10/6569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正压直吹式风冷优化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模组、集气腔、射风孔、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内循环风机、外循环风机,加热器。系统采用正压直吹式射风,冷风在集气腔内温度一致,集气腔内开有射风孔,出风孔正对电芯最大面,可平衡传统风冷温度沿流动方向逐渐积累的效应,提高温度均匀性;压缩机组采用制冷、热旁通、喷液冷却三种回路结合的方式,配合智能控制器,对压缩机组气路各段进行温度、压力主动调节;内循环回路设有加热器,可集成散热和预热功能;电池箱内装有导流板,可减小风阻,增强扰流,强化换热。
-
公开(公告)号:CN111319745A
公开(公告)日:2020-06-23
申请号:CN202010232863.7
申请日:2020-03-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B63H21/20 , B63H21/38 , B60L58/26 , B60L58/27 , B60L50/10 , B60L50/40 , H01M2/10 , H01M2/26 , H01M10/613 , H01M10/62 , H01M10/653 , H01M10/6551 , H01M10/6552 , H01M10/659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电池热管理的双主机双电机的船舶氨-电混合动力系统,包括氨燃料发动机、柴油机、可逆电机、柴发机组、蓄电池、电容、螺旋桨、液氨存储供给装置、变电装置、船舶电网及整船冷却系统。柴发机组与蓄电池、电容通过变频装置与船舶电网连接;船舶电网通过变电装置与船舶日用负载和各可逆电机连接;第一可逆电机通过皮带曲轴与氨燃料发动机连接;第一和第二可逆电机分别通过离合器与柴油机发动机和氨燃料发动机连接后再经过齿轮箱驱动变桨距螺旋桨;第三和第四可逆电机直接驱动定桨距螺旋桨。本发明能够实现氨燃料发动机、柴油机和电机的混合推进以及储能单元与发动机冷能的多级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907846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867427.0
申请日:2023-07-15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1M13/04 , G01M13/045 , G01D21/02 , G06F18/213 , G06F18/27 , G06F123/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轴承状态监测领域,特别是燃气轮机轴承故障预测系统。包括:集模块、检测模块、特征模块、存储模块、预测模块。所述的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燃气轮机轴承的振动信号、转速信号、扭矩信号;所述的检测模块,用于通过燃气轮机转速信号n、扭矩信号Q,根据机组生产任务,确定燃气轮机故障预测的工况点;所述的特征模块,用于从振动信号中提取燃气轮机轴承振动峰峰值众数;所述的存储模块,用于存储燃气轮机轴承振动峰峰值众数;所述的预测模块,用于读取燃气轮机轴承振动峰峰值众数历史值,根据预测值是否大于振动峰峰值阈值,预测燃气轮机是否发生故障。本发明能够利用轴承振动信号,对燃气轮机轴承故障进行预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