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空式复合飞行器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963520B

    公开(公告)日:2014-04-30

    申请号:CN201210527848.0

    申请日:2012-12-1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浮空式复合飞行器属飞行器技术领域,本发明的主升力涵道机构固接于浮空器下端,主升力涵道机构的侧后方对称固接调节涵道机构I和调节涵道机构II;位于调节涵道机构I和调节涵道机构Ⅱ中间的推进涵道机构固接于主升力涵道机构正后方的外表面;调节涵道机构I、调节涵道机构Ⅱ和主升力涵道机构的中心横截面位于同一水平面;推进涵道机构的中心横截面与主升力涵道机构的中心横截面呈90°;浮空器导流翅I、浮空器导流翅Ⅱ、浮空器导流翅Ⅲ和浮空器导流翅Ⅳ均匀固接于浮空器尾部。本发明成本和造价低、能有效抵抗对流风,航迹控制精度高,定点滞空时间长、载荷能力大、能耗小、安全性好、效费比高,可广泛应用于民用、军事等领域。

    涵道式折翼机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231805B

    公开(公告)日:2015-09-16

    申请号:CN201310189758.X

    申请日:2013-05-2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涵道式折翼机属飞行器技术领域,本发明中二折叠机翼对称铰接于机身两侧;二调节涵道机构对称固接于二折叠机翼外端;二主升力机构置于机身后部和前部,主升力机构Ⅰ与水平面平行,主升力机构Ⅱ与水平面呈5°—30°角;尾翼推进装置经二支撑杆垂直固接于机身尾部;陀螺仪传感器Ⅳ固接于涵道式折翼机重心处,陀螺仪传感器Ⅱ和陀螺仪传感器Ⅴ固接于机身后端和前端,陀螺仪传感器Ⅰ和陀螺仪传感器Ⅲ固接于二折叠机翼上,二主升力机构的动力源为发动机;本发明可作为空中运输工具,能实现低空、低速、空中悬停、滚动转弯和盘旋等飞行姿态,且振动小、航迹控制精度和飞行稳定性高,结构紧凑、造价低、易操作、节能环保,使用时不受地域、场地限制。

    多涵道飞行器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935892A

    公开(公告)日:2013-02-20

    申请号:CN201210473341.1

    申请日:2012-11-2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多涵道飞行器属飞行器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发动机固接于连接架中十字形梁中心,四个主升力涵道机构固接于连接架中四根梁结合处,四个调节涵道机构分别固接于四个与十字形梁四端延伸线方向一致的主升力涵道机构的外表面,发动机经四个动力输出轴将动力传递给四个主升力涵道机构,进而传递给各自的四片桨叶;每个调节涵道机构的动力源为各自的电机,电机经传动轴将动力传递给四片桨叶;本发明是一种新型的飞行动力装置,可作为空中的运输工具,结构紧凑、造价低廉、操作简单,且使用时不受地域、场地限制,便于推广。

    混合动力双发式共轴双桨直升机

    公开(公告)号:CN103921948A

    公开(公告)日:2014-07-16

    申请号:CN201410133664.5

    申请日:2014-03-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混合动力双发式共轴双桨直升机属于混合动力技术领域,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共轴双桨直升机传统系统平稳性差、传动效率低及能量回收率和再利用率普遍偏低的问题。本发明的力矩耦合器Ⅰ通过离合器Ⅲ、离合器Ⅳ分别与电动/发动机Ⅰ、发动机Ⅰ相连,力矩耦合器Ⅱ与发动机Ⅱ、电动/发动机Ⅱ相连,电动/发动机Ⅱ、电动/发动机Ⅰ与超级电容组连接,力矩耦合器Ⅰ和力矩耦合器Ⅱ以并联形式,分别通过传动轴Ⅳ和传动轴Ⅲ链接到差速箱上,差速箱通过传动轴Ⅴ和传动轴Ⅱ分别与减速箱Ⅰ、减速箱Ⅱ链接,减速箱Ⅰ和减速箱Ⅱ以并联形式分别通过传动轴Ⅵ和传动轴Ⅰ链接到伞齿箱上;伞齿箱分别通过主轴Ⅰ、主轴Ⅱ带动上桨和下桨转动。

    双动力输出飞行器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085535B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410345728.8

    申请日:2014-07-1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双动力输出飞行器属飞行器技术领域,本发明中发动机Ⅰ输出轴经花键联轴器Ⅰ与带轮轴固接,带轮轴上固接皮带轮Ⅰ,皮带轮Ⅰ经皮带Ⅰ与固接于支撑轴Ⅲ的皮带轮Ⅱ活动连接;发动机Ⅱ输出轴经花键联轴器Ⅱ与太阳轮轴固接;行星轮架中心轴固接皮带轮Ⅲ,皮带轮Ⅲ经皮带Ⅱ与皮带轮Ⅳ活动连接;皮带轮Ⅳ固接于锥齿轮轴外侧,锥齿轮轴内端固接锥齿轮,锥齿轮上下分别与上锥齿轮和下锥齿轮啮合;内轴下端固接下锥齿轮,内轴上端固接上旋翼;传动套筒上端固接下旋翼,传动套筒下端固接上锥齿轮,传动套筒套于内轴中部;采用本发明可增强小型飞行设备的安全性、增加发动机设备的使用率和使用寿命,降低飞行器运行成本,本发明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六旋翼涵道飞行器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044733B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410268027.9

    申请日:2014-06-1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六旋翼涵道飞行器属航空飞行器技术领域,本发明中四个调节涵道机构呈“X”型经各自的支架固接于承重圆盘,承重圆盘固接于飞行器支架中心的下方;主升力涵道机构Ⅰ经变速机构Ⅰ的变速器壳体Ⅰ固接于飞行器支架一端;主升力涵道机构Ⅱ经变速机构Ⅱ的变速器壳体Ⅱ固接于飞行器支架另一端;调节涵道支架外端经支撑弯管与电机固接,调节旋翼中心与电机的输出轴固接;调节涵道套于调节旋翼外侧,调节涵道中心与调节旋翼中心垂直方向同轴;四个调节涵道机构的结构完全相同;两个主升力涵道机构的发动机、四个调节涵道机构的电机由飞控计算机控制;本发明飞行速率低、运载能力大、造价低廉、操作简单,适宜在低速大载荷场合应用。

    混合动力双发式共轴双桨直升机

    公开(公告)号:CN103921948B

    公开(公告)日:2015-10-21

    申请号:CN201410133664.5

    申请日:2014-03-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混合动力双发式共轴双桨直升机属于混合动力技术领域,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共轴双桨直升机传统系统平稳性差、传动效率低及能量回收率和再利用率普遍偏低的问题。本发明的力矩耦合器Ⅰ通过离合器Ⅲ、离合器Ⅳ分别与电动/发动机Ⅰ、发动机Ⅰ相连,力矩耦合器Ⅱ与发动机Ⅱ、电动/发动机Ⅱ相连,电动/发动机Ⅱ、电动/发动机Ⅰ与超级电容组连接,力矩耦合器Ⅰ和力矩耦合器Ⅱ以并联形式,分别通过传动轴Ⅳ和传动轴Ⅲ链接到差速箱上,差速箱通过传动轴Ⅴ和传动轴Ⅱ分别与减速箱Ⅰ、减速箱Ⅱ链接,减速箱Ⅰ和减速箱Ⅱ以并联形式分别通过传动轴Ⅵ和传动轴Ⅰ链接到伞齿箱上;伞齿箱分别通过主轴Ⅰ、主轴Ⅱ带动上桨和下桨转动。

    双动力输出飞行器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085535A

    公开(公告)日:2014-10-08

    申请号:CN201410345728.8

    申请日:2014-07-1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双动力输出飞行器属飞行器技术领域,本发明中发动机Ⅰ输出轴经花键联轴器Ⅰ与带轮轴固接,带轮轴上固接皮带轮Ⅰ,皮带轮Ⅰ经皮带Ⅰ与固接于支撑轴Ⅲ的皮带轮Ⅱ活动连接;发动机Ⅱ输出轴经花键联轴器Ⅱ与太阳轮轴固接;行星轮架中心轴固接皮带轮Ⅲ,皮带轮Ⅲ经皮带Ⅱ与皮带轮Ⅳ活动连接;皮带轮Ⅳ固接于锥齿轮轴外侧,锥齿轮轴内端固接锥齿轮,锥齿轮上下分别与上锥齿轮和下锥齿轮啮合;内轴下端固接下锥齿轮,内轴上端固接上旋翼;传动套筒上端固接下旋翼,传动套筒下端固接上锥齿轮,传动套筒套于内轴中部;采用本发明可增强小型飞行设备的安全性、增加发动机设备的使用率和使用寿命,降低飞行器运行成本,本发明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六旋翼涵道飞行器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044733A

    公开(公告)日:2014-09-17

    申请号:CN201410268027.9

    申请日:2014-06-1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六旋翼涵道飞行器属航空飞行器技术领域,本发明中四个调节涵道机构呈“X”型经各自的支架固接于承重圆盘,承重圆盘固接于飞行器支架中心的下方;主升力涵道机构Ⅰ经变速机构Ⅰ的变速器壳体Ⅰ固接于飞行器支架一端;主升力涵道机构Ⅱ经变速机构Ⅱ的变速器壳体Ⅱ固接于飞行器支架另一端;调节涵道支架外端经支撑弯管与电机固接,调节旋翼中心与电机的输出轴固接;调节涵道套于调节旋翼外侧,调节涵道中心与调节旋翼中心垂直方向同轴;四个调节涵道机构的结构完全相同;两个主升力涵道机构的发动机、四个调节涵道机构的电机由飞控计算机控制;本发明飞行速率低、运载能力大、造价低廉、操作简单,适宜在低速大载荷场合应用。

    多涵道飞行器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935892B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210473341.1

    申请日:2012-11-2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多涵道飞行器属飞行器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发动机固接于连接架中十字形梁中心,四个主升力涵道机构固接于连接架中四根梁结合处,四个调节涵道机构分别固接于四个与十字形梁四端延伸线方向一致的主升力涵道机构的外表面,发动机经四个动力输出轴将动力传递给四个主升力涵道机构,进而传递给各自的四片桨叶;每个调节涵道机构的动力源为各自的电机,电机经传动轴将动力传递给四片桨叶;本发明是一种新型的飞行动力装置,可作为空中的运输工具,结构紧凑、造价低廉、操作简单,且使用时不受地域、场地限制,便于推广。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