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647690A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2010578160.X
申请日:2020-06-22
IPC: C12Q1/70 , C12Q1/6848 , C12N15/11 , C12R1/93
Abstract: 一种用于检测COVID-19病毒的RT-RAA引物对,其上游引物包括SEQ No 1所示的核酸序列,下游引物包括SEQ No 2所示的核酸序列。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引物对建立的检测方法,操作简单且不易交叉感染,反应快速,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COVID-19的快速检测,可用于疫情早诊断、早隔离、降低感染率以及控制疫情蔓延。
-
公开(公告)号:CN111733288B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010578157.8
申请日:2020-06-22
IPC: C12Q1/70 , C12Q1/6844 , C12N15/11
Abstract: 一种核酸检测的装置,包括第一腔、第二腔、第三腔、第一连接槽、第二连接槽和第三连接槽。第一腔用于RT‑RAA扩增,第二腔内盛纳缓冲液,第三腔内放置试纸条。第一连接槽与第一腔连通,第二连接槽,其与第二腔连通,第三连接槽分别与第一连接槽、第二连接槽和第三腔连通。基材为第一腔、第二腔、第三腔、第一连接槽、第二连接槽和第三连接槽提供支撑。本发明提供的装置,可在物理封闭的环境中,通过核酸检测试纸条快速检测核酸扩增产物。其具有操作简单、判读迅速、防止污染、不含有毒物质、无需大型仪器设备等特点,能完全满足COVID‑19疫情现场检测的要求,有助于疫情早诊断、早隔离、降低感染率以及控制疫情蔓延。
-
公开(公告)号:CN111647690B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010578160.X
申请日:2020-06-22
IPC: C12Q1/70 , C12Q1/6848 , C12N15/11 , C12R1/93
Abstract: 一种用于检测COVID‑19病毒的RT‑RAA引物对,其上游引物包括SEQ No 1所示的核酸序列,下游引物包括SEQ No 2所示的核酸序列。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引物对建立的检测方法,操作简单且不易交叉感染,反应快速,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COVID‑19的快速检测,可用于疫情早诊断、早隔离、降低感染率以及控制疫情蔓延。
-
公开(公告)号:CN111733288A
公开(公告)日:2020-10-02
申请号:CN202010578157.8
申请日:2020-06-22
IPC: C12Q1/70 , C12Q1/6844 , C12N15/11
Abstract: 一种核酸检测的装置,包括第一腔、第二腔、第三腔、第一连接槽、第二连接槽和第三连接槽。第一腔用于RT-RAA扩增,第二腔内盛纳缓冲液,第三腔内放置试纸条。第一连接槽与第一腔连通,第二连接槽,其与第二腔连通,第三连接槽分别与第一连接槽、第二连接槽和第三腔连通。基材为第一腔、第二腔、第三腔、第一连接槽、第二连接槽和第三连接槽提供支撑。本发明提供的装置,可在物理封闭的环境中,通过核酸检测试纸条快速检测核酸扩增产物。其具有操作简单、判读迅速、防止污染、不含有毒物质、无需大型仪器设备等特点,能完全满足COVID-19疫情现场检测的要求,有助于疫情早诊断、早隔离、降低感染率以及控制疫情蔓延。
-
公开(公告)号:CN119736245A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411935507.6
申请日:2024-12-2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C12N5/09 , G01N33/569 ,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流控芯片中肿瘤组织培养及细胞外囊泡分型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提供两条适体探针,包括结合PD‑L1蛋白的适体PD‑L1‑L(修饰第二荧光基团)、结合EpCAM蛋白的适体EpCAM‑L以及一条连接臂(包含荧光淬灭基团和第一荧光基团),步骤二,在芯片中培养肿瘤组织,并通过芯片上修饰的抗体捕获肿瘤组织分泌的细胞外囊泡;步骤三,肿瘤组织和两条适体探针孵育后再和连接臂孵育,肿瘤细胞产生第一荧光恢复,第二荧光淬灭的双开关模式,从而鉴定肿瘤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免疫细胞PD‑L1‑L的第二荧光保持,连接臂的第一荧光淬灭。从而进行肿瘤组织细胞外囊泡分型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9432990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881341.4
申请日:2024-12-1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C12Q1/6869
Abstract: 一种组织切片的空间转录组原位测序方法,涉及基因测序领域,包括:1)原位捕获mRNA;2)逆转录得cDNA;3)去组织保留cDNA;4)cDNA探针杂交;5)原位扩增;6)荧光探针解码测序;7)清洗探针,多轮测序。本发明原位捕获RNA并逆转录为cDNA,实现核酸印迹转移,去除背景干扰,解决RNA降解问题,允许多轮杂交增检测通量。核酸序列共价结合玻片,防信号点移位脱落。用DNA编码挂锁探针识别基因,扩增放大信号,测序解码揭示基因表达。清洗探针后,换探针杂交扩增,提高通量,减少空间拥挤和荧光信号拥挤。
-
公开(公告)号:CN119020477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341166.X
申请日:2024-09-2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C12Q1/6869 , C12Q1/6806 , C40B50/06 , C12M1/36 , C12M1/34 , C12M1/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数字微流控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数字微流控芯片的自动化高通量单细胞转录组建库方法。本发明基于微纳升反应体积的数字微流控芯片进行高通量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文库构建,数字微流控芯片中极小的纳升级的反应体积可以极大提升有效反应浓度,提高转录组检测能力,解决单细胞样本低丰度的检测限制,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试剂的消耗量,进一步降低测序成本;实现了基于数字微流控技术的高通量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具有自动化程度高、低成本的优势,解决了现有微流控技术通量较低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345146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516271.6
申请日:2024-04-2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C12Q1/6804 , G01N15/1404 , C12Q1/6806
Abstract: 一种基于数字微流控技术的全自动细胞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DMF芯片的制备;2)细胞捕获;3)抗体孵育;4)pA‑Tn5标记;5)片段富集和文库构建。本发明通过程序化操纵液滴的分配、移动和混合,可在单个DMF芯片上集成并自动化整个工作流程;通过构建超疏水界面,减少多步磁分离过程中的核酸吸附,有效提高细胞利用率和降低分析的起始细胞数量,从而提高检测灵敏度;通过构建封闭的亚微升反应空间,可以提高参与反应的DNA片段的有效浓度,隔绝外源性污染物,并将试剂消耗量降低了12倍。
-
公开(公告)号:CN117887805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410053121.6
申请日:2024-01-1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C12Q1/68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织细胞外囊泡的原位捕获和成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在载体上修饰抗体,所述抗体能够和组织中的囊泡结合;步骤二,组织进行切片,并在步骤一的载体上进行孵育,使囊泡被载体上修饰的抗体捕获;步骤三,添加核酸适配体,所述的核酸适配体具有一识别区以及一延长链,所述识别区能够识别捕获到的囊泡的膜蛋白;步骤四,利用核酸适配体延长链作为模板,进行RCA反应;步骤五,加入荧光探针,使其与步骤四的RCA产物结合,从而产生荧光信号,从而实现对组织细胞外囊泡的成像。
-
公开(公告)号:CN116994245A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310961931.7
申请日:2023-08-0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G06V20/69 , G06V10/82 , G06V10/762 , G06V10/24 , G06N3/0455 , G06N3/0499 , G06N3/08 , G06T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空间转录组分析方法、装置及可读介质,通过构建实例分割神经网络并训练,得到细胞核分割模型,实例分割神经网络包括层次变换编码器和全连接解码器,细胞核图像输入细胞核分割模型,得到细胞核分割结果,并确定细胞的位置信息;获取由空间转录组学生成的核糖核酸分子的坐标,根据细胞核分割结果和核糖核酸分子的坐标将每个核糖核酸分子分配给与其距离最短的细胞,并形成单细胞表达矩阵;根据单细胞表达矩阵对细胞进行细胞类型注释,得到细胞类型,根据细胞类型和细胞的位置信息识别得到解剖区域;采用点云技术进行三维可视化,重建组织或器官表面轮廓,该方法能够快速且准确的进行细胞分割。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