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946149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869798.2
申请日:2023-07-17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B60W40/08 , A61B5/318 , A61B5/346 , A61B5/00 , G06F18/214 , G06F18/21 , G06F18/2415 , G06F18/23213 , G06F18/2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驾驶负荷分级评估方法,属于人机协同驾驶领域。本发明实现方法为:采用便携式生理记录仪,采集驾驶人在预定驾驶负荷等级场景下的心电信号,通过对心电信号序列样本数据集分割,获取各驾驶负荷等级下的样本数据集,并从时域、频域、非线性域角度对心电信号进行特征提取及标准化处理,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HMM)及网格寻优方法对模型进行参数寻优及训练,实现对驾驶人驾驶负荷分级评估监测,以提醒驾驶人保持适度的工作负荷水平。本发明能够应用于人机协同驾驶领域,有助于驾驶人适应人机协同任务情境演变的多样性,辅助驾驶人进行安全高效的车辆接管与操控,确保人机交互有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042012A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210774908.2
申请日:2022-07-01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B23Q1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工过程中钻孔表面三向应力的测量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对钻削加工表面的轴向、径向和周向的应力测量方法,属于加工工件的应力测量领域。本发明方法为:第一步:将应变片按用途分为轴向、径向和周向三类,接入同一个应变测试仪上,使三向应力同步测量;第二步:将轴向应变片、径向应变片和周向应变片分别固定在待测工件上,使其与待测应力分量保持一致。同时,三类应变片具有一定的高度差,该高度差与进给量有关;第三步:各应变片对加工过程中的应变实时测量,然后提取应变片数据,换算成应力数据,最后根据刀具的切削参数和各应变片之间的高度差将三类应变片在不同时间点的测量数据进行空间‑时间坐标转换,得到同一点的三向应力时变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5009274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754129.6
申请日:2022-06-28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B60W30/09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网联汽车风险评估方法及个性化决策方法,包括:根据主车数据和周围车辆数据,利用行车安全场模型分别计算各周围车辆对主车产生的驾驶风险;根据各周围车辆对主车产生的驾驶风险,分别加权计算主车所受跟驰风险和换道风险;选定驾驶风格,分别将主车所受驾驶风险与驾驶风格对应的驾驶风险阈值进行对比,从而确定主车的驾驶状态;本发明驾驶风险评估准确,风险考虑维度全面且能够满足不同类型驾驶人或乘客舒适性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0765560B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1911070863.5
申请日:2019-11-05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时变阻尼机械机构振动预测方法,属于机械振动领域。本发明通过小波变换理论建立以阻尼系数为变量的阻尼模型,通过仿真分析能够准确的预测系统模型运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并能够得到对应时刻的阻尼模型以及动力学参数。解决的常规方法无法准确获取阻尼参数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动力学运动情况的分析和预测提供一种理论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9376583A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811025543.3
申请日:2018-09-04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车辆辅助驾驶的驾驶员疲劳检测方法,综合考虑了行车过程中驾驶员眼部和嘴部状态并建立了相应的面部状态分类器,能够有效克服现有的仅通过单位时间人眼闭合的百分比的单一参数检测疲劳度方法的缺点,并能基于驾驶员自身的脸部信息建立驾驶员状态分类器,准确识别驾驶员清醒或疲劳,针对不同驾驶员个体的疲劳状态差异实现更为准确的个性化检测,实现以驾驶员的疲劳状态为依据指定辅助驾驶策略,实现车辆行驶时的在途动态识别。
-
公开(公告)号:CN109278753A
公开(公告)日:2019-01-29
申请号:CN201811131042.3
申请日:2018-09-27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驾驶员视觉可见信息的智能车辆辅助驾驶方法,其结合了多种不同信息获取方式获取外部视觉可见信息,从驾驶员信息负荷角度对各类信息进行有机划分,使得可获取的信息具有更好的层次性和可解释性。利用所采集并分类的信息,通过机器学习的方法,选取特征向量和最优时间窗,并分别建立基于等级下的特征参数库和驾驶员信息负荷量分类器,为辅助驾驶策略的选择时机和选择方法提供了有效的支持手段,提高了智能车辆辅助驾驶中的人机交互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042012B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210774908.2
申请日:2022-07-01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B23Q1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工过程中钻孔表面三向应力的测量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对钻削加工表面的轴向、径向和周向的应力测量方法,属于加工工件的应力测量领域。本发明方法为:第一步:将应变片按用途分为轴向、径向和周向三类,接入同一个应变测试仪上,使三向应力同步测量;第二步:将轴向应变片、径向应变片和周向应变片分别固定在待测工件上,使其与待测应力分量保持一致。同时,三类应变片具有一定的高度差,该高度差与进给量有关;第三步:各应变片对加工过程中的应变实时测量,然后提取应变片数据,换算成应力数据,最后根据刀具的切削参数和各应变片之间的高度差将三类应变片在不同时间点的测量数据进行空间‑时间坐标转换,得到同一点的三向应力时变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4454879A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210165290.X
申请日:2022-02-18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B60W30/165 , B60W40/09 , B60W30/09 , B60W6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用于辅助与自动驾驶的安全接近区域界定方法,属于交通安全技术领域。本发明将驾驶员在不同驾驶场景下的心理变化和驾驶行为一起考虑,找到驾驶员对前车接近或者远离的感知阈值,进而求出最小可觉差JND即驾驶员感知到相对速度的过程中两车间距变化。通过跟驰过程中前后车辆间的距离以及最小可觉差得到车辆采取加速或者减速时的车辆间距,进而构建车辆的减速算法和加速算法。在车辆的减速和加速算法的构建中考虑车辆与前车间的相对速度大小,确定车辆安全接近区域。本发明能够有效地防止车辆追尾,提升车内人员安全性,并且改善交通拥堵。此外本发明充分分析真实驾驶场景中的各种情况,显著提高安全接近区域确定方法的可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720062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2011540751.4
申请日:2020-12-23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B23Q1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微钻各部分载荷分布的方法,属于钻削加工中的切削力测量领域。本发明方法为:第一步:将实验钻刀分为两类,一种是完好刀具,一种是磨削掉一条主切削刃的刀具,磨削厚度不小于主切削刃每转进给量;第二步:搭建钻削测力系统,并对其校正;第三步:测量两类钻刀的轴向推力,计算钻尖的载荷分布,分析进给量对钻尖各部分的影响程度,用于改善工艺参数;第四步:测量两类钻刀在磨损状态下的轴向推力,按照第三步的方法计算载荷分布;第五步:计算两类钻刀在磨损状态下的犁耕载荷分布和所占比重,从而分析刀具磨损度对钻削工艺质量的影响以及需要采取的解决措施。
-
公开(公告)号:CN111368466A
公开(公告)日:2020-07-03
申请号:CN201911073508.3
申请日:2019-11-05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30/17 , G06F17/14 , G06K9/00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频响函数模型参数修正的机械振动预测方法,属于机械振动领域。该方法通过小波变换理论建立以阻尼系数为变量的阻尼模型,通过仿真分析能够准确的预测系统模型运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并基于频响函数灵敏度理论,根据实际数据和仿真数据的比对迭代,得到更符合实际情况的运动变化规律,解决了常规方法无法准确获取阻尼参数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及获得振动变化规律不准确的情况。该方法有效的解决了机械结构的由于间隙等因素导致的非线性振动无法准确预测的问题,为机械结构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可通过获得的修正参数构建与真实情况更为符合的机械振动模型,更为机构结构的振动预测提供一种准确可靠的预测方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