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769881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210222502.3
申请日:2022-03-07
Applicant: 北京大学
IPC: C12Q1/6818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核酸外切酶TREX1的荧光检测探针、试剂盒及应用。该TREX1荧光检测探针为自杂交发夹型DNA链,其茎环结构的茎部在5’末端具有突出的碱基,3’末端为两个完全错配的碱基,距3’末端第3位碱基为次黄嘌呤,与对面的C、A或T形成摆动碱基对;荧光基团标记在3’末端,猝灭基团标记在距3’末端第4‑6位的碱基上;距3’末端第7位核苷酸至5’端与之互补配对的核苷酸之间的磷酸骨架均被磷硫酰化修饰。该探针能够方便、快速、灵敏、准确地测定生物样品中TREX1的含量,为相关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医学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分析手段,在与TREX1表达异常相关的多种疾病的诊断、治疗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5704771A
公开(公告)日:2023-02-17
申请号:CN202110885477.2
申请日:2021-08-03
Applicant: 北京大学
IPC: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组氨酸检测的细菌荧光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选取组氨酸合成功能缺失的细菌菌株作为宿主菌,利用其组氨酸操纵子在组氨酸浓度低时表达增强的特性,结合荧光蛋白基因作为报告基因,构建了一种对组氨酸缺乏环境具有特异性敏感响应的细菌荧光传感器。该细菌荧光传感器能够对组氨酸浓度进行快速、灵敏、原位检测,在研究与组氨酸浓度异常相关的疾病的分子机制、开发和筛选相关的药物,以及检测病原菌感染过程中细胞内组氨酸浓度的变化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9680044A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910052680.4
申请日:2019-01-21
Applicant: 北京大学
IPC: C12Q1/68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Q1/6806 , C12Q2531/113 , C12Q2521/319 , C12Q2521/3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选择性消除野生链背景干扰的基因突变检测方法。通过PCR对待测目标序列进行扩增,并通过Lambda核酸外切酶处理成单链DNA;设计并合成与野生型DNA序列目标区域互补的硫代DNA链以及与非目标区域互补的RNA封闭链,与单链DNA混合并升温退火后加入DNase I进行切割;DNase I在硫代DNA链的引导下选择性地切除野生型DNA链目标区域序列,突变型DNA链由于目标区域内存在错配不能被DNase I切除而得以保留,从而显著提升突变型DNA链的丰度,大幅度降低了目前已有技术检测低丰度基因突变的难度。本发明方法无需复杂昂贵的仪器,容易操作,成本低,1天之内即可给出结果,可为临床肿瘤早筛和术后复发监测提供及时、可靠的基因突变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06906282A
公开(公告)日:2017-06-30
申请号:CN201710100553.8
申请日:2017-02-23
Applicant: 北京大学
IPC: C12Q1/6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RNA聚合酶的体外转录机器快速多重检测NTPs的方法及试剂盒与应用,该方法实用性强,是目前唯一一种可以同时用于四种NTP的检测方法,通过简单的改变模板链和编码链的序列、其余过量NTP的组成和相匹配的分子信标,即可实现对四种不同的NTP进行超快速(一分钟)、高选择性、高灵敏度、高通量和低成本的准确定量,反应体系简单,无需复杂的探针设计和合成步骤,反应所用的组分均为商业化试剂,反应时只需将各组分简单混合即可,且易于开发试剂盒,极大地方便了研究应用和临床检测,具有非常大的科学意义和商业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5823766A
公开(公告)日:2016-08-03
申请号:CN201610165181.2
申请日:2016-03-22
Applicant: 北京大学
IPC: G01N21/6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1/6428 , G01N2021/64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时定量荧光监测分子印迹过程的方法和应用,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对分子印迹反应过程进行实时定量荧光监控的方法、并用于制备高选择性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IP)。该方法不仅可以通过荧光信号的变化直接观测到分子印迹反应的进行过程,而且能够根据荧光曲线确定印迹反应的最佳终点,从而实现分子印迹过程的定量化。
-
公开(公告)号:CN104356323A
公开(公告)日:2015-02-18
申请号:CN201410539526.7
申请日:2014-10-13
Applicant: 北京大学
IPC: C08F292/00 , C08F220/54 , C08F220/06 , C08F220/60 , C08F220/56 , C08F222/38 , C08F222/20 , C08F2/48 , C08F2/38 , B01J20/26 , B01J20/30
Abstract: 一种磁性分子印迹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纳米颗粒不仅可以在体外对溶液中的目标蛋白进行特异性识别、捕集、分离和活性抑制,更为重要的是,能在磁场作用下快速进入活细胞,对其中的目标蛋白进行原位的结合和活性抑制,并可以在进行荧光标记后,通过荧光显微镜对其在细胞中的分布进行示踪,还可以通过检测荧光强度定量。
-
公开(公告)号:CN102060922B
公开(公告)日:2012-10-03
申请号:CN201010554288.9
申请日:2010-11-19
Applicant: 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组人雌激素α受体配体结合域蛋白,以及该重组蛋白的制备方法和应用。该重组蛋白包括人雌激素α受体蛋白的第270位氨基酸残基至第554-595位中任一氨基酸残基的片段,以及连接于该片段N端的6×His标签和C端的Strep tag II标签,其在稳定性和与雌激素化合物的结合活性方面均优于已经报道过的同类蛋白。且本发明的重组人雌激素α受体配体结合域蛋白带有双标签,便于纯化和后续应用。将该重组蛋白固定化于载体表面,制成雌激素受体亲和吸附剂,可用于环境雌激素污染物的选择性纯化和富集,为这类环境污染物的高通量检测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00582779C
公开(公告)日:2010-01-20
申请号:CN200610011570.6
申请日:2006-03-28
Applicant: 北京大学
IPC: G01N33/543 , G01N33/531 , G01N21/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定量检测罂粟碱的酶联免疫分析方法,以罂粟碱的甲氧基苯环连接载体蛋白制成免疫全抗原并获得其高效价抗体为基础,用罂粟碱的甲氧基苯环连接另一载体蛋白制成的包被全抗原包被酶标板,封闭后,加入所述高效价抗体与试验样品液进行竞争性结合反应,然后加入酶标二抗,显色,检测罂粟碱的存在。通过定量检测吸光度值还可以进一步确定罂粟碱的含量。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依据该方法制备的简便易行的试剂盒。由于本发明采用了全新的全抗原合成方法,获得高效价抗体,使检测的灵敏度达到了0.06ng/mL。本发明的方法和试剂盒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能快速简单的检测生物体液样品、药用制剂和植物、食品中罂粟碱含量。
-
公开(公告)号:CN115704771B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110885477.2
申请日:2021-08-03
Applicant: 北京大学
IPC: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组氨酸检测的细菌荧光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选取组氨酸合成功能缺失的细菌菌株作为宿主菌,利用其组氨酸操纵子在组氨酸浓度低时表达增强的特性,结合荧光蛋白基因作为报告基因,构建了一种对组氨酸缺乏环境具有特异性敏感响应的细菌荧光传感器。该细菌荧光传感器能够对组氨酸浓度进行快速、灵敏、原位检测,在研究与组氨酸浓度异常相关的疾病的分子机制、开发和筛选相关的药物,以及检测病原菌感染过程中细胞内组氨酸浓度的变化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8562935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809094.0
申请日:2024-06-21
Applicant: 北京大学
IPC: C12Q1/6816 , C12Q1/686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因组DNA中8‑氧代鸟嘌呤(OG)的精准定位方法,利用8‑氧代鸟嘌呤糖基化酶OGG1对OG位点的高特异性识别以及特殊的两步酶切性质,直接将OG位点转化为DNA单链的断裂并且暴露3’磷酸不饱和醛(3’‑PUA)和5’磷酸(5’‑P)两种末端,随后利用醛基反应探针对3’‑PUA中的活性醛基进行化学标记,从基因组DNA中特异性富集含有OG位点的DNA片段,最后通过对酶切产生5’‑P末端短链构建DNA文库和二代测序对OG位点进行定位。本发明方法中酶切和化学标记的反应条件温和,对OG位点的富集效率高,而且在特异性标记OG位点的同时通过DNA文库构建策略实现了对OG位点的单碱基分辨率标记,不需要额外的步骤来确定OG位点的位置,使得整个定位检测流程简洁高效,准确性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