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591210B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110795521.0
申请日:2021-07-14
Applicant: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IPC: G06F3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关联设计及属性分组的船舶舱室阻尼模型定义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舱室阻尼数据集,所述舱室阻尼数据集用于组织管理舱室阻尼三维模型及分组属性,其中分组属性包含舱室阻尼类型、敷设区域、敷设位置、敷设形式、材料类型;2)采用关联设计方法,基于阻尼原始模板的支持面作为输入元素建立舱室阻尼敷设形式模板,模板调用时选取敷设位置面,通过关联设计,从输入元素集合中提取的敷设位置面替换模板原有输入元素,按所选的参考面生成阻尼模型,阻尼被敷设至舱室的具体位置上,实现舱室阻尼快速设计。本发明通过关联设计将舱室阻尼设计阶段提前,能提高舱室阻尼设计效率及材料用量的统计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882054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803595.3
申请日:2023-06-30
Applicant: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单一真相源的船舶三维模型增量交付与变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设置WBS分解的颗粒度,将船舶三维模型划分成系统完整,数据量适中的单元;2)以设计院输出的增量交付包的模型,运用三维标注技术基于三维模型形成增量交付包数据集完整表达独立交付包;3)采用3dxml数据格式完整输出增量交付包的全要素信息,通过3dxml数据格式将三维模型在船厂环境中重构;4)设计院和船厂分别搭建环境,采用分布站点形式确保两套环境站点信息相互独立;5)重构三维模型变更业务流程。本发明运用三维标注技术基于三维模型完整表达独立交付包的技术状态,完成三维模型跨平台的重构,动态实时保证厂所间三维模型技术状态的统一。
-
公开(公告)号:CN108647462A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810476970.7
申请日:2018-05-18
Applicant: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三维模型的船体剖面惯性矩计算方法,本方法先将全船结构三维模型进行批量布尔合并,形成整体模型,再通过切割模型来构建特定肋位位置的面惯性矩表征模型,最后提取出需要的数据,实现对横剖面惯性矩的求解。本发明方法利用现有三维模型,既不需要手动统计计算、又不需要在其他软件中重新绘制截面形状,基于已有船体结构设计模型为数据源,计算与设计模型完全一致,能精确反映任意剖面的惯性矩信息;批量布尔合并技术,实现将截面位置的上百个结构件模型合并为一个对象进行处理,利用切割出的薄体模型作为船体剖面表征模型进行计算,不存在统计遗漏,相较过去手动计算,在精度上有质的飞跃。
-
公开(公告)号:CN107066665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611269726.0
申请日:2016-12-30
Applicant: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3D Experience的静水力曲线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水密艇体模型输入至基于3D Experience的三维设计平台;2)设置水线面高度参数T和船舯位置参数CZ;3)构建剩余排水体积模型及水线面模型;4)测量步骤3)中得到的剩余排水体积模型的体积、形心位置信息以及表征水线面的“薄片”的体积、形心位置信息、惯性矩信息;5)形心位置相对船舯位置参数CZ进行移轴,同时将表征水线面的“薄片”实体模型惯性矩信息换算成面惯性矩信息;6)选择离散或等间距输入方式输入水线高度值,批量重复步骤1)至步骤5)的过程,获得静水力曲线要素。本发明实现了在CATIA V6平台上快速获取潜艇静水力曲线的功能,计算结果经过实艇测算满足精度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3591212B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110796998.0
申请日:2021-07-14
Applicant: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封装单元及信息关联的船舶设备布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设备封装单元数据集;设备封装单元数据集用于组织管理设备的参考信息和实例信息,所述参考信息为用于确定设备单一来源及唯一性的信息,所述实例信息为用于确定设备从属关系的信息;2)基于设备封装单元数据集进行设备布置,具体如下:2.1)根据输入的设备信息进行设备建模及封装;2.2)以系统为导向进行系统完整性设计;2.3)以区域为导向进行舱室综合布置。本发明通过封装单元将设备的系统关联信息和位置信息进行打包,实现设备在系统和区域之间自由引用,使设备可以基于单一来源满足系统完整性和舱室完整性的同步校验。
-
公开(公告)号:CN113591208A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110792876.4
申请日:2021-07-14
Applicant: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IPC: G06F30/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船舶数字虚拟辅助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舰船特征提取的超大模型轻量化方法及电子设备。首先采用多文档轻量化显示技术定义适配舰船超大数据量的模型显示数据结构;然后针对舰船模型中船体结构、管路、设备等模型特征,构建与各专业模型相适应的轻量化算法库;最后采用多层次显示方法定义不同精度等级的多套模型,得到模型的分层表达,实现不同精度模型的差异化显示。本发明可适配舰船超大模型数据量特点,解决当前三维软件平台普遍存在的缺乏对大数据模型显示支撑问题,能够对舰船三维场景进行优化显示,有效减轻硬件负荷,以实现舰船超大模型场景实时漫游。
-
公开(公告)号:CN108959695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0477000.9
申请日:2018-05-18
Applicant: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95 , G06F17/50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三维模型的船舶管路系统重量分布统计方法,S1、构建各类管路系统的等密度管路系统,S2、对具有同等等效密度ρ等效的管路系统模型进行填充、批量布尔合并,得到等密度管路系统合并模型,S3、假设全船有N个等效密度的管路系统,通过S2可以获得N个等密度管路系统合并模型;S4、将等密度管路系统合并模型按精度要求,沿船长方向上进行分段,形成分段模型;S5、批量输出各分段的重量分布值和位置信息,S6、将重量分布值和位置信息绘制成重量分布曲线。本发明通过模型合并、分隔构建出管路系统载荷求解模型,并设计相应算法,自动计算管路系统纵向重量分布值,不但实现了管路系统纵向重量分布的自动化计算,而且大幅提升了计算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8090300A
公开(公告)日:2018-05-29
申请号:CN201711492315.2
申请日:2017-12-30
Applicant: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3D Experience平台的液舱要素计算方法:S1、在平台上建立液舱三维模型,以离散或等间距方式输入液面高度值序列;S2、取液面高度值序列的第一个值,创建平面作为当前液面;S3、用液面分割液舱三维模型,获得液面以下部分的液舱体积模型;将液面向下微量偏移,用偏移后的平面再次分割液舱体积模型,获得水线面“薄片”模型;S4、测量液舱体积模型和水线面“薄片”模型的几何信息,经过几何换算后得到水线面的面积、惯性矩信息;S5、改变液面高度值,重复步骤S2~S4过程,获得所有液位下的液舱要素,整理后输出到EXCEL数据表。本发明解决了3D Experience平台不支持对面模型的测量的问题,既可输入离散高度值也可以输入等间距高度值,有效规避突变高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910838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211262438.8
申请日:2022-10-14
Applicant: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IPC: G06Q10/0639 , G06F30/15 , G06T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舶设备模型质量检查装置,包括:设备几何模型外控项检查模块,用于进行设备节点类型定义检查、元素隐藏检查和MRO空间设置检查;设备模型接口与属性检查模块,用于进行设备重量重心检查、接口定义、标识和属性检查以及安装元素质量检查。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检查三维设备模型质量的二次开发工具,可一次性检查多个资料检查项,并将有问题的检查项反应出来,有效提高设备模型三维建模质量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591211B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110796954.8
申请日:2021-07-14
Applicant: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IPC: G06F3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态表征及成熟度的船舶设备模型定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设备数据集,所述设备数据集包括节点集合以及辅助元素、输出元素和重心元素在内的几何图形集合;2)根据船舶设计阶段定义设备模型成熟度;3)基于多态表征及成熟度进行船舶设备模型定义,船舶设备模型定义流程依次为:设备取号、设备零部件/主模型建模、设备接口及属性定义、操作空间定义、维修空间定义、维护空间定义。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多态表征及成熟度的船舶设备模型定义方法,在单一模型中实现本体、操作空间、维修空间等多态表征的自由切换显示,以及多态表征在不同成熟度状态下的精细化要求,使设备单一模型贯穿船舶设计的全过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