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230789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173142.3
申请日:2023-09-12
Applicant: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墩柱与现浇混凝土桩基连接施工方法及构造。现有连接施工需要承台过渡,导致开挖作业量大、施工材料用量大、施工工序较多。本方法于钢结构墩柱底部内侧布设竖向的开孔钢板及环向的贯穿钢筋;于贯穿钢筋外周侧绑扎竖向钢筋,并在竖向钢筋下部外露部分外侧绑扎箍筋;下放混凝土桩基的桩基钢筋笼,吊装钢结构墩柱于桩基钢筋笼上方,并将竖向钢筋与桩基钢筋笼绑扎为一体;立模浇筑桩基混凝土,桩顶段混凝土顶部浇至钢结构墩柱底部外以上。本发明取消了承台的设置,简化了连接构造,有效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工艺工序,施工方法便捷,施工效率高,有效降低混凝土、钢材、钢筋等材料消耗,经济性优势明显。
-
公开(公告)号:CN116971262A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311093728.9
申请日:2023-08-29
Applicant: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式混凝土3D打印拱桥主拱圈结构及其建造方法。混凝土3D打印中,材料逐层叠加累积成型,层间强度较弱,承载能力受到影响。本结构包括混凝土3D打印拱圈和混凝土后浇层,前者为混凝土3D打印预制件,后者为混凝土现浇件;混凝土3D打印拱圈由多块3D打印配筋拱块沿纵向拼接组成,拼接缝横向布置。本发明通过3D打印拱块和后浇混凝土组合成主拱圈结构,在打印件和现浇件中均布设钢筋并互相关联,3D打印配筋拱块的层间剪力为横向,与来自主拱圈纵向两端的剪力作用垂直,有效克服混凝土3D打印逐层叠加累积成型导致的打印构件层间和条间强度较弱的问题,打印成型后,承载能力不受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4358208B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410613365.1
申请日:2014-11-05
Applicant: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1D4/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纵梁中承式拱桥安全预警梁结构及其预警方法。无纵梁中承式拱桥由于结构未采用纵向主梁,当拱桥吊杆发生断裂时,会引起落梁事故。本发明包含有由中跨连接梁、中跨支撑梁、边跨连接梁和边跨支撑梁组成的连续纵梁,延伸至肋间横梁;中跨支撑梁通过横梁支撑梁和连接吊杆对吊杆横梁形成兜吊;中跨连接梁顶面设置有纵向的半透明连通管,内部灌注有低挥发性润滑油,用于对连通管两端润滑油液面高差进行观测,实现对中跨连接梁变形的监测。本发明的纵梁在运营阶段基本不承担荷载,当吊杆断裂这种小概率事件发生时,纵梁才开始发挥作用,防止落梁事故发生,设置的连通管,可观测纵梁变形情况,提高了基于纵梁变形监测吊杆安全的可行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128745A
公开(公告)日:2011-07-20
申请号:CN201010614966.6
申请日:2010-12-30
Applicant: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测试路面层间拉拔疲劳试件的夹具及其测试方法。目前国内外对于路面结构的层间拉拔疲劳尚无人进行研究。本发明包括相互扣套的上组合件和下组合件,上组合件为一对C形板对接组成的矩形框,矩形框的下端面上开设有下通孔,矩形框内侧面上均设置有竖直的凸棱;下组合件为一对相同的U形框连接形成的U形框,U形框的上端面中部上开设有上通孔,上通孔和下通孔形状相同且上通孔位于下通孔之上与其相对设置,上端面两侧开设有与凸棱相互嵌套且能滑动配合的凹槽。本发明通过上组合件和下组合件将试件固定后向试件下端施加竖向波形荷载,使粘结层出现均匀分布的拉应力,由试件疲劳拉拔应力与加载次数得到反映拉拔疲劳的特征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02040354A
公开(公告)日:2011-05-04
申请号:CN201010545088.7
申请日:2010-11-16
Applicant: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4B26/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道路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作应力吸收层的环保型高弹性沥青混合料。现有技术中沥青胶结料弹性和低温延度不足,对吸收重载作用下产生的集中应力效果不明显。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作应力吸收层的材料高弹性沥青混合料,包括70号基质沥青、废旧轮胎胶粉、粉煤灰、SBR改性剂和矿料,其中胶粉占70号基质沥青总重量的15~25%、粉煤灰占70号基质沥青总重量的8~12%,SBR改性剂占基质沥青总重量的4~5%,矿料是基质沥青总重量的10~15倍。本发明沥青胶结料的弹性和低温延度大幅度的提升,混合料低温性能和疲劳性能等技术指标有明显的改善。
-
公开(公告)号:CN101935189A
公开(公告)日:2011-01-05
申请号:CN201010166741.9
申请日:2010-05-07
Applicant: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山东高速建设材料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模量沥青碎石(HMAM)的外加剂及使用该外加剂的路面基层结构和铺设方法。现有路面基层过于单一,而高模量沥青碎石基层有良好的抗疲劳开裂能力和稳定性能。本发明的路面基层结构,将连续密级配碎石作为骨料加热到175-185℃与岩沥青、消石灰和水泥、胶粉组成的外加剂干拌15-25秒后加入加热到160-175℃的沥青结合料,再与结合料湿拌160-200秒,形成混合料,170-180℃混合料出料;铺设时:先清扫下卧层表面,然后将拌合好的混合料摊铺在下卧层上,碾压成型。本发明的外加剂制作、添加容易,能提高沥青碎石的模量和抗疲劳性能,使用外加剂路面基层结构,适用于重型交通的道路。
-
公开(公告)号:CN101886361A
公开(公告)日:2010-11-17
申请号:CN201010231883.9
申请日:2010-07-21
Applicant: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氧沥青碎石排水基层及其铺设工艺。现有的环氧沥青是将环氧树脂加入沥青中经固化反应,形成不可逆的固化产物,与普通的ATPB相比,环氧沥青碎石稳定度是ATPB的2~3倍,疲劳寿命是ATPB的1.5倍以上。本发明提供一种环氧沥青碎石排水基层,是以环氧沥青为结合料,以开级配碎石为骨料,温拌形成的混合料;其铺设工艺为:首先清扫底基层的表面;其次,均匀喷洒环氧沥青防水粘结层,按照0.4~0.6kg/m2的喷洒量控制;第三,铺设环氧沥青碎石排水基层,碾压成型,孔隙率达到18%~24%,并等待龄期结束之后施工面层。本发明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疲劳耐久性差、抗腐蚀能力差、造价较高、不环保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1880997A
公开(公告)日:2010-11-10
申请号:CN201010240006.8
申请日:2010-07-29
Applicant: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排水降噪功能的大孔隙环氧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及其铺设工艺。现在的路面结构多存在疲劳耐久性差、抗油污腐蚀能力不强和自身无阻燃特性等问题。本发明是以环氧沥青为结合料,以断开级配碎石为骨料,采用温拌工艺形成的混合料,其中环氧沥青与碎石的质量比为(4~5.5):100;铺设时首先清扫路面中面层的表面;其次,均匀喷洒环氧沥青防水粘结层,按照0.4~0.6Kg/m2的喷洒量控制;第三,铺设大孔隙环氧沥青混凝土,碾压成型,并等待龄期结束之后开放交通。本发明具有良好的排水降噪功能,其环保特性、疲劳耐久性好,具有良好的阻燃特性和抗油污腐蚀特性,较之普通路面结构其适用性更强。
-
公开(公告)号:CN110924596A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911316602.7
申请日:2019-12-19
Applicant: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锥套型钢筋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一个连接件和两个套件;所述连接件中部为柱状的连接件扳手位,连接件扳手位轴向两个端面对称设置有与连接件扳手位同轴的连接管;连接管内端部分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连接管外端的外径收缩形成外锥面;套件呈管状,一端为设置内螺纹的套件扳手位,另一端内径收缩形成内锥面;套件外套于连接件的两端,通过内外螺纹和内外锥面的配合实现连接。本发明通过对螺母和外螺纹的旋拧,使锥套不断挤压夹片,促使夹片不断收紧变形,从而牢牢紧固内部的钢筋,同时套件与连接件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实现固定,从而实现对钢筋可靠牢固的连接,构造简单,受力合理明晰,连接牢靠,操作便捷。
-
公开(公告)号:CN110872813A
公开(公告)日:2020-03-10
申请号:CN201911321889.2
申请日:2019-12-20
Applicant: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预制混凝土护栏连接构造及拼装方法,所述连接构造包括主梁翼缘板及其横向外侧竖直的预制混凝土护栏;主梁翼缘板端部分别设置有主梁翼缘板内侧预留短钢筋和主梁翼缘板外侧预留长钢筋,竖向伸出主梁翼缘板表面;预制混凝土护栏的内侧面设置有预埋钢板,与主梁翼缘板内侧预留短钢筋焊接固定;预制混凝土护栏外侧设置有竖向的护栏预留锚固孔道,主梁翼缘板外侧预留长钢筋插入护栏预留锚固孔道并通过灌浆实现固定。本发明中,采用焊接基础钢筋+锚栓连接,操作简单,连接方便快捷,连接容差大。且其受力性能较好,吊装、运输方便,耐久性好,施工风险小,适用性强。由于预制节段两端设有加劲段,可直接用传力杆连接,且操作简单,易于实现。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