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车身一体化结构及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07891911A

    公开(公告)日:2018-04-10

    申请号:CN201711101332.9

    申请日:2017-11-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包车身一体化结构及汽车,其中,该电池包车身一体化结构包括车架前大梁、车架横梁和电池包;车架前大梁包括截面为U字型的内侧大梁和设置于U字型开口处的外侧大梁,内侧大梁和外侧大梁之间形成腔体,内侧大梁的与U字型开口相背离的一侧与底板连接;车架横梁包括用于与外侧大梁焊接的第一翻边以及用于与底板焊接的第二翻边。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中,电池包的底板焊接在车架前大梁和车架横梁上,省略了电池包安装支架,实现了电池包车身一体化,也消除了电池包安装支架尺寸不合、装配困难等问题,另外,车架前大梁内形成有腔体,可以提高车架前大梁的刚度,减缓侧碰冲击力,吸收碰撞变形,从而保护电池包。

    电池包车身一体化结构及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07891911B

    公开(公告)日:2020-09-25

    申请号:CN201711101332.9

    申请日:2017-11-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包车身一体化结构及汽车,其中,该电池包车身一体化结构包括车架前大梁、车架横梁和电池包;车架前大梁包括截面为U字型的内侧大梁和设置于U字型开口处的外侧大梁,内侧大梁和外侧大梁之间形成腔体,内侧大梁的与U字型开口相背离的一侧与底板连接;车架横梁包括用于与外侧大梁焊接的第一翻边以及用于与底板焊接的第二翻边。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中,电池包的底板焊接在车架前大梁和车架横梁上,省略了电池包安装支架,实现了电池包车身一体化,也消除了电池包安装支架尺寸不合、装配困难等问题,另外,车架前大梁内形成有腔体,可以提高车架前大梁的刚度,减缓侧碰冲击力,吸收碰撞变形,从而保护电池包。

    前车身框式结构及汽车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933696A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711100725.8

    申请日:2017-11-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前车身框式结构及汽车,所述前车身框式结构包括上弯梁、前围板前横梁、左侧前大梁、右侧前大梁、左侧前立柱和右侧前立柱,所述上弯梁的一端与所述左侧前立柱的上端连接且所述上弯梁的另一端与所述侧右侧前立柱的上端连接,所述左侧前立柱的下端与所述左侧前大梁连接,所述右侧前立柱的下端与所述右侧前大梁连接,所述前围板前横梁设置于所述上弯梁的下方,所述前围板前横梁的一端与所述左侧前立柱连接且所述前围板前横梁的另一端与所述右侧前立柱连接。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的左侧前立柱和右侧前立柱为前车身的承重柱,为前车身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强度及刚度,较大的提升了前舱零件的固有模态及稳定性。

    前车身框式结构及汽车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933696B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1711100725.8

    申请日:2017-11-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前车身框式结构及汽车,所述前车身框式结构包括上弯梁、前围板前横梁、左侧前大梁、右侧前大梁、左侧前立柱和右侧前立柱,所述上弯梁的一端与所述左侧前立柱的上端连接且所述上弯梁的另一端与所述侧右侧前立柱的上端连接,所述左侧前立柱的下端与所述左侧前大梁连接,所述右侧前立柱的下端与所述右侧前大梁连接,所述前围板前横梁设置于所述上弯梁的下方,所述前围板前横梁的一端与所述左侧前立柱连接且所述前围板前横梁的另一端与所述右侧前立柱连接。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的左侧前立柱和右侧前立柱为前车身的承重柱,为前车身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强度及刚度,较大的提升了前舱零件的固有模态及稳定性。

    后牵引装置及汽车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901714A

    公开(公告)日:2018-04-13

    申请号:CN201711101300.9

    申请日:2017-11-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D1/48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后牵引装置及汽车,其中,该后牵引装置包括设置于车架上的后地板横梁、与后地板横梁连接的纵梁、牵引钩下安装板和牵引钩上安装板,牵引钩下安装板包括与纵梁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与后地板横梁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以及与牵引钩上安装板连接的第三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分别位于第二连接部的两侧,且第三连接部显露于后地板横梁远离纵梁的一侧;牵引钩上安装板包括与第三连接部连接的第四连接部以及与后地板横梁连接的第五连接部,牵引钩上安装板和牵引钩下安装板之间形成用于安装牵引钩螺母的空间。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中,当螺母承受牵引力时,可以将牵引力传递给后地板横梁和纵梁,分散应力,焊点也不易剥离。

    一种汽车后端保护结构
    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7048530U

    公开(公告)日:2022-07-26

    申请号:CN202121452305.8

    申请日:2021-06-29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汽车后端保护结构,包括:依次后端板、后防撞梁、以及多个后保安装支架;后防撞梁的两端为开口结构,后防撞梁包括正面板、上面板、下面板、上边缘和下边缘,上面板和下面板对称设置并与正面板一体构成,上边缘和上面板一体构成并向其外侧翻折,下边缘和下面板一体构成并向其外侧翻折;后保安装支架的顶部和后部为敞口结构,后保安装支架包括底面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正面端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对称设置并与底面板一体构成,且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底面板的前端各自对应地和正面端板的底边、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一体构成。通过设置上述结构的后防撞梁和后保安装支架可进一步提升抗冲击力,且结构简单,便于加工。

    一种车身尾部搭接结构
    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8233179U

    公开(公告)日:2018-12-14

    申请号:CN201820479539.3

    申请日:2018-04-0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车身尾部搭接结构,包括后端板,所述后端板固定在尾门框下端,所述尾门框左右两侧均设有侧围D柱下延伸板,所述后端板包括后端上板和后端下板,所述后端上板固定在所述后端下板内侧,所述后端上板左右两端上侧和所述后端下板左右两端上侧分别与对应的所述侧围D柱下延伸板连通。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身尾部搭接结构有效避免车身尾部设有分缝,避免为了保证整车气密性而增加密封胶,改善美观性的同时又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车身尾部外板面型面平顺,提升感知质量。

    一种前雨刮系统的安装加强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7048555U

    公开(公告)日:2022-07-26

    申请号:CN202220396496.9

    申请日:2022-02-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雨刮系统安装加强结构领域,提供了一种前雨刮系统的安装加强结构,所述安装加强结构包括集成在减振器安装点加强板上且与流水槽形成半开口腔体结构的雨刮电机安装支架,设置在所述雨刮电机安装支架上用于安装雨刮的雨刮安装支架,及设置在流水槽上且两侧端面连接所述流水槽前后板的雨刮器轴销支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悬臂加长时,安装点刚度不足;流水槽内部支架成本高和防腐性差;及雨刮器轴销的撑板刚度不足与发动机低转速下轰鸣声的技术问题。

    一种轻量化低成本的前车架总成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5851478U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21453646.7

    申请日:2021-06-29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包括:主梁体、所述主梁体包括前防撞梁总成;所述前防撞梁总成包括:前防撞梁体;对称固定于所述前防撞梁体内侧两端的吸能盒,用于增加吸能空间。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包括主梁体、该主梁体包括前防撞梁总成,该前防撞梁总成一般可包括前防撞梁体和吸能盒,两个吸能盒对称固定于前防撞梁体内侧两端,用于增加吸能空间。通过在前防撞梁体的内侧两端均安装吸能盒,吸能效果佳,解决现有前防撞梁总成吸能空间小的问题。

    一种动力悬置安装加强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5826466U

    公开(公告)日:2022-02-15

    申请号:CN202121453648.6

    申请日:2021-06-29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动力悬置安装加强结构,包括:大梁封板、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的一个端部延伸于所述大梁封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的一个端部与所述大梁封板的底部通过焊接连接,所述焊接的点为平行的至少三个。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的一个端部延伸于大梁封板的底部固定连接增加与大梁连接面积,提升动力悬置安装刚度,进而提高安全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