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分分离加热器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133442A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580015913.3

    申请日:2015-02-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2B37/268 F01K7/223 F22B37/266 G21D1/00

    Abstract: 湿分分离加热器具备:筒状的外壳,沿水平方向延伸且两端部被闭塞;歧管室,设置在所述外壳内,并使蒸气沿该外壳的轴向流通;分离器,设置在所述外壳内,并沿着所述歧管室在所述外壳的长度方向上配置,除去蒸气的湿分;及加热管组,设置在所述外壳内,并配置在从所述分离器流出的蒸气的下游侧,所述加热管组在侧视观察下形成为多边形形状,该加热管组的长度方向片沿着所述外壳的轴向延伸,并且所述加热管组的宽度方向片沿着垂直方向延伸。

    汽水分离再热器以及原子能发电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3680645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394770.4

    申请日:2013-09-03

    Abstract: 一种汽水分离再热器以及原子能发电设备,通过以短的传热管确保必要传热面积而实现小型化。根据实施方式,具备:在下侧设置有导入被加热蒸气的蒸气入口部、在上侧设置有排出被加热蒸气的蒸气出口部的横向圆筒形状的主体容器;分别密封主体容器的长度方向两端部的封头;分离被加热蒸气的水分的汽水分离部;用于加热被加热蒸气的加热流体在内部流通的传热配管组;朝传热配管组供给加热流体来进行热交换的加热器头;按照从汽水分离部到传热配管组的顺序引导被加热蒸气的隔板,传热配管组具有沿主体容器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去路部以及回路部、和连结它们的曲管部,曲管部设置于封头的外侧。

    去湿器/加热器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308149A

    公开(公告)日:2012-01-04

    申请号:CN201080006544.9

    申请日:2010-02-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K7/223 F22B37/266 F22G3/006

    Abstract: 一种从高湿蒸汽中去除湿气并且加热已经被去除湿气的蒸汽以产生过热蒸汽的去湿器/加热器。所述去湿器/加热器包括圆筒形主壳体、去除经过所述主壳体底部流入的将要被加热的蒸汽的湿气的去湿器以及在所述主壳体内布置在所述去湿器上面的加热器。在所述去湿器/加热器中布置多个限制构件以便将具有外轨道的管束侧板夹在其中以在此限制隆背变形,并且布置满足表达式0.2≤L1/L,L2/L≤0.4,在所述表达式中,L代表所述直管部分的中长度,L1代表离加热器头部部分最近的所述限制构件其中一个到头部部分所在侧的直管部分的端部的距离,L2代表离弯管部分最近的所述限制构件其中一个到弯管部分所在侧的直管部分的端部的距离。如此构造的去湿器/加热器允许所述内轨道和所述外轨道之间的泄漏通道能够制造的足够狭窄而与传热管的长度无关。

    水分分离加热器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567874C

    公开(公告)日:2009-12-09

    申请号:CN200580051334.0

    申请日:2005-08-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2B37/266 F22B37/286 F22G3/006

    Abstract: 本发明的水分分离加热器(20)具备:圆筒形状的主体容器(1),与该主体容器(1)的内周面之间具有间隙地设置、将主体容器内的空间区域分隔成低温区域(30)和高温区域(31)的隔板(5),设置在主体容器的低温区域(30)的被加热蒸汽入口(6),设置在主体容器(1)的高温区域(31)的被加热蒸汽出口(7),设置在主体容器(1)的低温区域(30)的水分分离器(8),以及输送加热被加热蒸汽的加热蒸汽的U形管(2)。U形管(2)具有去路部分(21)、回路部分(22)、连接去路部分和回路部分的U字形部分(23)。U形管(2)的去路部分和回路部分都贯穿隔板横跨低温区域(30)和高温区域(31)地配置。

    水分分离器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495805A

    公开(公告)日:2009-07-29

    申请号:CN200780028684.4

    申请日:2007-0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分分离器,其将加热管组(44)从主体(4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插通,在另一端部设置低温再热蒸汽的蒸汽入口(41),在内部配置与蒸汽入口(41)连通的歧管(49),在该歧管(49)的侧部设置多个蒸汽的喷出口(50),在主体(40)内的下部固定第一支撑板(51)和下支撑框(56)而划分成蒸汽流动空间(S1)与排水通路(52),对应歧管(49)设置水分分离元件(53),利用加热管组(44)加热由水分分离元件(53)除去水分后的蒸汽并使其作为高温再热蒸汽向蒸汽出口(42)流动,另一方面,水分被从排水开口(59)经由排水通路(52)引导至排水出口(43),按照上述方式构成水分分离器,并设置将排水开口(59)的一部分封闭的挡板(60)。

    去湿器/加热器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308149B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申请号:CN201080006544.9

    申请日:2010-02-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K7/223 F22B37/266 F22G3/006

    Abstract: 一种从高湿蒸汽中去除湿气并且加热已经被去除湿气的蒸汽以产生过热蒸汽的去湿器/加热器。所述去湿器/加热器包括圆筒形主壳体、去除经过所述主壳体底部流入的将要被加热的蒸汽的湿气的去湿器以及在所述主壳体内布置在所述去湿器上面的加热器。在所述去湿器/加热器中布置多个限制构件以便将具有外轨道的管束侧板夹在其中以在此限制隆背变形,并且布置满足表达式0.2≤L1/L,L2/L≤0.4,在所述表达式中,L代表所述直管部分的中长度,L1代表离加热器头部部分最近的所述限制构件其中一个到头部部分所在侧的直管部分的端部的距离,L2代表离弯管部分最近的所述限制构件其中一个到弯管部分所在侧的直管部分的端部的距离。如此构造的去湿器/加热器允许所述内轨道和所述外轨道之间的泄漏通道能够制造的足够狭窄而与传热管的长度无关。

    湿气分离再热器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779005A

    公开(公告)日:2010-07-14

    申请号:CN200880102682.X

    申请日:2008-09-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21D1/02 F01K7/223 F22B37/266 F22B37/268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湿气分离再热器(100),所述湿气分离再热器包括壳体(111),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蒸汽容纳室(111a),所述蒸汽容纳室具有用于接收蒸汽(1)的蒸汽容纳口(112a,112b);供应歧管室(111b),所述供应歧管室与蒸汽容纳室(111a)连通;湿气分离室(111c),湿气分离室与供应歧管室(111b)连通并且从蒸汽分离湿气;加热室(111d),所述加热室与湿气分离室(111c)连通并且加热蒸汽(1);和收集歧管室(111e),所述收集歧管室被设置成邻近于蒸汽容纳室(111a),与加热室(111d)连通,并且具有用于排放蒸汽(1)的蒸汽排放口(120a-120c)。湿气分离再热器(100)还包括用于减小壳体(111)的蒸汽容纳室(111a)与收集歧管室(111e)相应的相邻部分之间的热传导的热传导减小装置。

    汽水分离器与再热器的组合装置

    公开(公告)号:CN86102022B

    公开(公告)日:1988-10-12

    申请号:CN86102022

    申请日:1986-03-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2B37/26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来分离汽轮机排出的循环蒸汽中所含的水分并且对低温蒸汽再次加热的装置。其结构为:在一对汽水分离装置之间形成一个中央腔室,中央腔室和分离器的底部由一封闭结构封闭。与中央腔室相通的蒸汽室由一对侧壁限定,而每个侧壁的上边缘松散地与一导向槽配合,该导向槽由固定连接在圆筒形壳体内表面上且相对放置的一对导向板组成。

Patent Agency Ranking